11月7日,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公布了獲獎名單,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再次赫然在列。學院的兩支隊伍並列獲得專科組國家一等獎,李婷、崔星海、翟凱等6名學生全部獲得免試升本資格。同時,在山西省第十四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嵌入式技術應用開發、軟件測試技術項目獲得團體二等獎,建築工程識圖、稅務綜合技能、數字化礦山監測技術、礦井災害應急救援、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賽項均獲得三等獎;在全國煤炭院校技能大賽中,數字化礦山監測技術賽項獲得三等獎。一個專科學校,一年中竟有數十名學生接連奪得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並且學院連續4年共奪得8個國賽一等獎,這在全省同類型學校中是絕無僅有的,令同行刮目相看,感嘆連本科院校也很難做到,也為剛剛組建的晉能控股集團獻上了一份厚禮。
立德樹人 分層教學
學院秉承「立德立身、修業修能」的校訓和「有技有力、成匠成才」辦學理念,堅持教賽融合,德技並修,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根據生源類型特點,開展分層教學。一方面,發揮企業辦學優勢,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崗位主導式人才培養模式」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邀請企業的專家大拿來校授課,任課老師下礦進行技術服務指導,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打破班級、年級等常規建制,遴選一批有「專升本」及參加技能大賽興趣濃厚的學生進行個性化訓練,實現人才培養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王騰飛老師說:「青少年時代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學院的工作重點是育人,品德重於技能。要堅持立德樹人,教育學生先學做人,後做學問。」王騰飛是專業課教師,還兼職輔導員,學生們親切地稱他為「飛哥」。他以校為家,常年和學生摸爬滾打在一起,不辭辛苦地反覆給學生定規矩、勤督促、嚴要求,讓學生們戒掉陋習、重塑自我。在學生眼裡,王騰飛是個神奇的人,能把團隊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志在必得參加比賽。
國賽一等獎獲得者翟凱說:「最讓我感動的是不管是平時訓練,還是課堂教學,老師們都非常認真負責,與學生多溝通,讓我們心理距離很近。」
教賽融合 以賽促改
學院遵循「賽教融合、德技並修」的思路,將技能大賽與教學工作、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相結合,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全省各項技能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為企業培養了眾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對學生來說,技能競賽相當於高考,是學院發現和培養學生的重要抓手。學院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方法,通過「教學內容情境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模型系列化」,突破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打造理論、實踐緊密結合的一體化課堂,讓學生走進實訓室,在實操中對知識產生渴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該院共設立了12個大類36個專業,包括機械人、無人機、康復醫療、航空服務等熱門專業。今年,又新增了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和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兩個專業。教師通過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進行啟發式、體驗式、探究式、遊戲式的創造性教學,讓學生成為「紅花」,教師變成「綠葉」,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提質培優 德技並修
人貴有志,學貴以專。學院注重培養學生創意思考、團隊合作、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通過提質培優,創新實幹,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獲得感。就拿機電工程系來說,通過學習,學生們從入校「一問三不知」的「學術小白」變成了一個個精通電腦編程、數學建模、無人機操控的「技術大拿」。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成功的背後是辛勤的付出。數學建模的競賽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在紛繁複雜的題目中尋找規律,運用合適的數學工具加以解決,對問題進行有效分類並逐個擊破。
參賽選手李婷說:「在參賽的前20多天,我們每天從早上5點一直訓練到晚上11點,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天,指導老師和我們一起訓練,比賽連續72小時不休息,寫的論文達三四十頁,非常累。」
宋旺濤坦言自己的奪魁之路並不順利:「這是我第三次參賽,前兩次都沒有拿得名次,但積累了很多經驗。屢戰屢敗,便屢敗屢戰,我不怕輸,也有堅定的獲勝動力和信念。」
王磊說:「技能大賽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和技術,更是團隊之間的完美合作。同學們勤奮刻苦,每天早出晚歸,泡在圖書館,不敢有一絲放鬆;比賽期間,各隊廢寢忘食、團結一致,用最好的狀態迎戰每一次比賽。」
人人出彩 全面發展
學院一直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認真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邀請校內外的專家學者、德育名師,深入學院各系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傳統道德培育、人文素養涵育等活動,因地制宜實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動式教法,拓展學生思維。
為了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賽機會,今年,該院按照行業標準設計,在11月份籌辦校級技能大賽,目前,這項活動已啟動一周,正在穩步推進。
學院在提高學生技能的同時,從去年開始,舉辦為期40天的校園文化節,着眼學生今後的發展和終身幸福,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老師為學生們義務開設課堂以外的講座,還通過開展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培養他們自信自強、積極向上的品質。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經過學院的精心培育,學生們的心裏已經種下「不服輸」的種子。王磊深有感觸:「這個團隊是我在校期間的一盞明燈,讓我有了方向,有了目標。」
付欣如在回憶自己的參賽經歷時激動地說:「自從參加了數學建模競賽後,我感覺自己才真正踏進數學殿堂,知道原來利用數學知識還可以解決工業、商業和農業等問題!」
經濟管理系程鶴玲老師表示:「我們從大一開始,對學生抓緊教學,在專業方面加強教育,在精神方面多加鼓勵,在生活方面創造條件,平日里加強訓練,不允許同學們有絲毫懈怠和馬虎,鼓勵他們要相信自己,人人都能出彩。」
下一步,該院將遵循「人人出彩,技能強國」的辦學宗旨,着力打造特色鮮明、品質優良、就業率高、社會美譽度高的高技能人才搖籃,不斷開創學院教學工作的新局面,為建設「創新、綠色、卓越、高效」的現代能源旗艦勁旅貢獻力量。(文/劉建國 楊子妍 責編/孔憲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