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2022年06月30日12:53:16 熱門 1803

2011年5月,海峽對岸的寶島,一片恐慌。

昱伸香料創始人賴俊傑被捕後,在法庭上留下一句玩味十足的話:

好文章,大家一起抄嘛!

昱伸香料作為島內最大的起雲劑企業,卻私下在產品中添加DOP(通用塑化劑)長達30年,其副作用是「三聚氰胺」的20倍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賴俊傑夫婦被捕

寶島塑化劑曝光當天,國際巨頭沃爾瑪下架了所有進口飲料;廣東東莞下架了80%食品;中國香港更是拋出一份「200名市民中有99%檢測出塑化劑」的報道

霎時間,「DOP」成為了令全球變色的名詞。

然而,在這震撼世人的公共事件背後,卻隱藏着一條清晰的主線:島內奶茶全面潰敗,行業制高點向大陸轉移

這場行業變遷的序幕中,有文藝青年夢想的破碎、有各方資本貪婪的角逐、有新式茶飲承載的使命,更有奶茶的終極定位:

不管好不好喝,都是一門好生意...

1、草莽的狂野時期

國內第一代網紅奶茶,是上世紀80年代誕生於寶島的「珍珠奶茶」。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有趣的是,關於珍珠奶茶的起源,坊間卻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台南的「翰林茶館」無意間在奶茶里添加了一種白色粉圓,形似被煮過的珍珠,便命名為「珍珠奶茶」。

另一種是,台中「春水堂」一位店員在奶茶里放了粉圓,詩意大發引用了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盤」,隨即定名「珍珠奶茶」。

為了爭奪「祖師爺」的名號,兩家店不惜對薄公堂,打了10年官司。

最終,法院不堪其擾,選擇和稀泥:

乾隆下江南時沒喝過,不算專利。

而在兩家店爭奪「祖師爺」期間,珍珠奶茶卻在東南沿海地區遍地開花,連名字也越來越野。

有奶茶小販專門把粉圓顆粒做大,從80年代知名演員葉子楣那裡汲取靈感,起名「波霸奶茶」。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更野的商家,則把粉圓做成青蛙卵大小,取名叫「青蛙包二奶」...

休閑小站、快可立、50嵐等品牌相繼湧現。

其中,快可立更是率先進軍大陸,成為了第一家正宗的奶茶店,寶島一躍成為全球奶茶的頭號玩家。

「奶茶+粉圓」的創新,固然將台式奶茶送上了世紀之交的王座,但珍珠奶茶在民間的無序擴張,也為自身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2、奶茶的「供給側變革」

2016年時,與建國老師酣戰的希拉里為了拉選票跑到一家華人奶茶店,她點了一杯珍珠奶茶,並表示:

很喜歡這種牛奶和茶葉結合的產品。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暢飲奶茶的希拉里(右一)

實際上,早在80年代珍珠奶茶就成了「既沒有奶,也沒有茶」的劣質品。

為了搶佔市場,商家將珍珠奶茶變得越來越容易複製,一杯奶茶的成分被簡化成「奶精+色素+香精+木薯粉+自來水」。

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奶精,這種物質有很濃郁的奶香味。

關鍵的是,與鮮奶相比,奶精硬生生將行業的毛利率提高到了70%,輕鬆吊打海天伊利,幾乎與五糧液並駕齊驅。

本質上,珍珠奶茶依舊是「奶精+茶」的勾兌物,只要靜止一段時間二者就會分離,要想保持混合狀態就必須加入一種名為「起雲劑」的食品添加劑。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起雲劑

但起雲劑卻有成本高、穩定性差、保質期短的缺點。

很快,島內最大起雲劑企業「昱伸香料」驚奇的發現:通用塑化劑(DOP)能代替起雲劑,不僅效果奇佳,成本也更低。

直到2011年,隱藏30年的DOP浮出水面,奶茶直接被貼上了「橡膠珍珠」、「添加劑」等標籤,昔日風光無限的珍珠奶茶也成了「騙小孩子的東西」。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更奇葩的是,島內生育率持續達到全球最低、乳腺癌患者增多等健康問題也找到了元兇——奶茶

昱伸香料的一次「長期投資」,最大的「貢獻」就是促成了奶茶行業的「供給側變革」。

3、行業迭代

2011年後,珍珠奶茶被按死在塑化劑風波中,取而代之的是火速出圈的「新式茶飲」。

「新式茶飲」和「珍珠奶茶」有着本質的區別:裏面既有奶,也有茶

新式茶飲將「粉末+水」沖泡的方式,升級成為了4小時一換的現泡茶,店鋪里更是出現了人工剝葡萄皮的場景,成本呈指數級上升,客單價也在一夜之間突破了20元大關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喜茶工作人員

而在早年,曾有媒體暗訪珍珠奶茶的製作:奶精0.3元、紅茶0.1元、珍珠0.1元、糖0.1元,再加上水電費、租金,成本也不過1元左右

但高昂的價格,依舊無法阻擋新式茶飲成為年輕一代的寵兒,以喜茶、奈雪的茶為代表的門店迅速崛起。

喜茶上海門店開業當天,蜂擁而來的顧客被分成6條長隊,等待時間長達6小時

茶顏悅色在武漢的首家門店,更是出現了長達1公里的史詩級長隊,排隊8小時才能喝到一杯奶茶

更奇葩的是,一杯20元的奶茶,竟被黃牛炒到了500元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茶顏悅色前的人群

到了2021年,奈雪的茶IPO登陸港股,成為了「奶茶第一股」;緊接着,喜茶的估值也達到了600億

伴隨新式茶飲崛起的,則是一種無奈:

喝一杯奶茶,比吃一頓飯都管飽。

事實上,這句無奈背後正是新式茶飲快速出圈的財富密碼。

4、資本捧殺的樂章

翻開新式茶飲的菜單,你能看到從草莓到芒果,從椰果到香蕉,從珍珠到麵包一應俱全,儼然就是一個大雜燴。

就拿喜茶的6個品類來看:水果茶、冰棒、奶茶、咖啡、麵包、純茶。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除純茶外的5個品類,本質上都是「奶茶+」的模式。

奶茶+水果,主打健康的旗幟成了都市麗人的安慰劑;

奶茶+雪糕、麵包,直接將冰激凌和蛋糕拍死在沙灘上;

奶茶+米飯,更是號稱「能喝的粽子」。

新式茶飲,已經將奶茶變成了一個「奶茶+萬物」的生意。

這種模式的優點主要有兩點:

1、奶茶能與萬物相融,使得新式茶飲的品類有了無限延伸的空間;

2、所有品類的基底都是奶茶,加工流程可以標準化,只需具備穩定的供應鏈就能快速擴張。

簡言之,一家新式茶飲店同時兼具了奶茶店、甜品店、水果店、雪糕店、麵包店的屬性。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一門生意同時搶佔5個市場,足以讓任何人做夢都笑醒,因而才會成為資本的角逐之地。

但奶茶作為一個配方公開、口味差異小、門檻幾乎為0的行業,又註定是個極度內卷的「完全競爭市場」

自新式茶飲誕生以來,各大品牌都在試圖通過推出新品甩開對手。

最終,卻引發了大規模的「抄作業」現象,導致整個行業嚴重同質化。

不看包裝的情況下,沒人能分清喜茶和奈雪的同款產品。

在此情況下,行業只能通過價格戰搶佔市場,缺乏資金時,就引入外部投資繼續卷...

然而,在這場以「卷」為主題的戰爭中,倒下的不止有同行,更多的卻是無辜的普通人。

5、大分化:鐮刀與突圍

2016年,新式茶飲的玩家都處在一個尷尬的局面:一頓操作猛如虎,一天還賠兩塊五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實際上,正是完全競爭市場進行到後期的鐵律:每家企業的利潤都無限趨向於0

因此,整個行業在白刃戰中分化成了兩個極端:一種是獵殺派,一種是突圍派。

所謂獵殺,獵物不是同行,而是終端門店。

當賣奶茶賺不到錢時,有一大批品牌方將目光瞄準了「加盟費」。

找明星打廣告,依託人氣快速擴張,在全國各地吸引加盟,反倒成了多數品牌的「主營業務」。

而他們的盈利模式,也從依賴客戶消費,變成了從下游吸血——收取巨額加盟費的一鎚子買賣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更有甚者,通過協議將加盟商的採購約束在內部體系,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向其兜售原材料,頻繁收費培訓,就連裝修門店的材料也必須從總部採購。

當一個品牌被玩殘後,企業主們便換個牌子再來一遍,直到榨乾一切油水...

相比於業內的加盟亂象,突圍派則跑出了另一條路線。

喜茶和奈雪,採用直營模式將客單價集中在20-40元的區間,整個製作流程全部人工現場進行,用工匠精神主打高端茶飲。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茶顏悅色作為中端茶飲的代表,同樣採取了直營模式,但區別在於將全部門店集中在長沙。

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堵死了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客戶只能選自己的產品

如今,茶顏悅色在長沙的門店已經超過了300家,核心商圈甚至出現了一個路口5家門店的奇觀。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蜜雪冰城則避開了一線白領群體,將門店開在三四線城市,憑藉龐大的供應鏈將客單價控制在8元以下,成為了「奶茶界的拼夕夕」。

與此同時,用「直營+加盟」斬獲15000家門店的蜜雪冰城,也成了創業文藝青年的「頭號競爭對手」。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當價格戰與加盟亂象的硝煙緩緩散去,新式茶飲的高端價格帶已被喜茶、奈雪牢牢佔據,中端價格湧現出了大量區域品牌,低端價格帶則由蜜雪冰城獨佔鰲頭。

在新式茶飲獨特的競爭格局下,所有品牌的終極命題只有一個:如何成為中國的星巴克

6、中國的星巴克

咖啡品牌給VC講故事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

如果每個中國人都喝一杯咖啡...

但背後卻是一個被人忽略了的問題:中國自古就是飲茶大國,5000億的茶飲市場遠超800億的咖啡市場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中國茶飲市場規模


這個問題之所以被忽略,是因為茶飲是個「市場大、品牌小」的生意,至今都沒有誕生過具有壟斷性的品牌;而咖啡則是個「市場小、品牌大」的生意,前有在國內深耕的星巴克、雀巢,後有錘爆資本主義瑞幸

茶飲之所以很難做大,原因在於生產銷售環節。

茶樹講究地形、土壤、溫度;採摘和加工依賴老師傅的經驗;就連喝茶也要讓你「細品」,你品不出來不代表茶不好。

這種缺乏標準,與玄學掛鈎的特性嚴重製約了茶飲的發展。而新式茶飲的本質,就是打破局限,實現茶飲的工業化。

首先,新式茶飲用「牛奶+糖」的融合淡化了茶葉的味道、等級、產地,讓行業具備了工業化基礎。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其次,新式茶飲「糖分+脂肪+咖啡因」的成癮性組合,極大地延長了產品的生命周期。

最後,新式茶飲抹平了餐飲行業「消費集中於中午和晚上」的痛點,將消費時段延長到了早餐、下午茶、宵夜,幾乎可以全天候運營。

當市場因素具備後,擺在新茶品牌面前的則是:星巴克的優勢——高度的流程化與可複製程度

早年,茶顏悅色排出10000米的史詩級長隊,根源在於人工現場製作,生產效率慢,無法流程化。

而在供應商解決了糖和奶蓋自動化,人工現場削皮被機器取代,生產環節被上游取代的今天,品牌商需要思考的則是另一個問題:

能不能成為中國的星巴克,在於一杯奶茶的生產有多像星巴克。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當我們回看奶茶的發展史,能看到草莽時期的狂野、擴張時期的驚險、迭代時期的鏖戰,也有資本的角逐、加盟的鐮刀、低谷的突圍,但更重要的卻是一個行業在國潮復蘇背景下的使命——復興、做大中國茶飲。

而新式茶飲向「中國的星巴克」進軍,也有另一個範本。

在星巴克,往往是身着西裝革履,神色緊張的上班族,一邊面無表情的喝着美式,一邊間不停歇的敲擊着鍵盤。

奶茶40年:塑化劑的罪惡、資本的角逐、加盟的套路,為何還不倒? - 天天要聞

咖啡成了工業興奮劑,整個環境都被焦慮佔滿。

但在一個經濟增速放緩,黑天鵝亂飛的後疫情時代,年輕人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心靈安慰劑,來治癒內心深處的彷徨與焦慮。

我突然想到一句貼合當下出境的話:

生活這麼苦,不如來點糖。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