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News Feed十周年回顧:一路走來的跌宕起伏

2022年06月30日08:08:10 熱門 1066

Facebook News Feed十周年回顧:一路走來的跌宕起伏 - 天天要聞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 9 月 12日報道(編譯:Mancy)

編者註:本文作者Jessi Hempel是Backchannel社論板塊的負責人,她專職寫作商業故事和技術文化。

十年前的今天,Facebook還是一個大學生相互刷動態的平台,而這1000萬人全都登錄到網站上使用News Feed功能。它是社交網絡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發明,它重構了我們和個人信息之間的關係,改變了我們發送給朋友的圖片和狀態,也定義了廣告的新形式。

起初人們很討厭這項功能,但即便抱怨之聲頻發,Facebook的數據日誌還是發現了人們蜂擁而至。News Feed讓更多的人花更多時間在Facebook上,隨後幾年這種趨勢愈加明顯。同時,近乎所有的社交服務,包括Twitter、Instagram和Pinterest都採用了這樣的制式。

起初,News Feed的核心在於它的內容是有篩選性的:它將管理朋友發佈的信息,顯示和你最相關的部分。每當有新的內容發佈時,公司都會做出相應調整,幫助人們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最開始,Facebook的工具十分簡陋,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公司也在不斷發展,同時技術人員改進了算法,然後採用機器學習,輔以定性分析,最終替換了原先使用的技術,也就是說,人們使用News Feed越頻繁,它就越能匹配人們感興趣的內容。

如今,全世界有七分之一的人都在使用Facebook,News Feed已成為獲取新聞和朋友信息的傑出平台,此外,該平台還推送大選進程、熱帶風暴、恐怖襲擊和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正如近期John Herrman在紐約時報中報導的那樣,「News Feed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集結了各類在線消息。」 每次News Feed對技術的微調都會給人們和企業帶來一定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關注Facebook獲取新聞,很多新聞機構要麼苦苦支撐,要麼已經退出市場,這也意味着Facebook已成為當今網絡的總編輯。不過Facebook堅稱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朝編輯方向發展。八月,創始人馬克 · 扎克伯格向一名羅馬聽眾解釋到:「一家媒體公司中有人生產內容,有人編輯內容,但我們完全不做這樣的事。我們的目標是給你組織信息的工具,幫助你和你想要的人、公司以及機構建立聯繫。」

三名發起News Feed服務的工程師中仍有兩名在Facebook任職。現擔任首席產品官的Chris Cox正在着手改進News Feed, 負責廣告和業務平台的副總裁則是Andrew Bosworth,人們親切地稱他為Boz,公司的廣告業務經由他來操辦。還有一位工程師Ruchi Sanghvi已經在2012年離職。我們和Cox以及Boz就News Feed早年的發展歷程展開了兩組對話,也請他們談談對於News Feed現在的發展有何看法。

首席產品官 Chris Cox

Facebook News Feed十周年回顧:一路走來的跌宕起伏 - 天天要聞

News Feed是如何誕生的?

2005年11月,我進入了Facebook,那時候公司至少有50名員工。當我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就告訴了我他們現在在做什麼事。如果你在打開News Feed之前先使用的Facebook,你就會發現網站的標語是「歡迎回來」。當你點擊人們的信息時,你會發現跟新完全沒有跟上,所以公司希望打造一款頁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News Feed會成為遊戲規則的顛覆者嗎?

在它最終推出前,我們已經測試了六個月之久。你想要創造的東西很大一部分都來源於你所熱愛的東西,我們這愛這項服務,我們也確定它會激起大眾的反應,每個人都會喜歡上它。但實際上我們錯了。在我們推出News Feed的時候,我們認為Facebook上應該有1000萬人會使用該項服務。服務器的負載較低,所以我們要工作到深夜,如果想要做出更多改變,那就得加班到午夜甚至凌晨一點。當我們啟動的那一刻心裏想的是「來吧,讓我們看看大家的反饋,肯定每個人都會喜歡這項新服務!」然而實際上大部分反饋卻是「快關了它!這個服務糟透了!」

對此感到緊張嗎?

得到這樣的反饋着實讓人失望,我們是如此的盡心竭力。例如,我們沒有基礎設施建設團隊,我幾乎就睡在電腦旁邊,一旦出現了錯誤報告日誌很我快就能醒來,也能儘快核驗並修復問題。不過我們一直以來的信念就是一旦人們使用News Feed就會愛上它。馬克也全情投入到News Feed的發展和決策當中。獲得這樣的反饋後,我第一次看到馬克聯繫用戶,向他們表示歉意。在推出前我們沒有做好調研,這對我們而言是一次教訓。

Facebook此舉也首次引發了隱私問題的公開探討,對吧?

在這之後,我們公布了大量用於監督內容傳播的隱私控制手段。我們沒有立刻使用所有的手段,但在聽到意見之後我們立馬行動了起來。

人們是否明白你們正在打造一種傳播社交信息的新方法?其他人會陸續使用它嗎?

看着早期的東西一步步展起來十分有意思,呼聲中有兩類人,分別佔到100萬人,一類人要求「關停News Feed」,第二類人則是呼籲大家關注達爾富爾的暴力事件。如果你還記得,2006年曾是人道主義的危機之年。Facebook的使用人數僅有1000萬人,而發出這兩種呼聲的人數已分別佔到100萬人。這種現象很好,也暗示了News Feed的可行性。

如果每項功能都對人們有着深遠的影響,那麼如何做出調整呢?

我們會仔細觀察人們想做什麼,News Feed的誕生是基於人們在Facebook的活動。我們也是根據用戶行為的改變而做出改變的。

調整的過程是怎樣的?

早期階段還不怎麼先進,一位女性會先把一夜間送回的回執整理出來,再報反饋情況報告給我,就像每天早晨閱讀工作郵件那樣。而現在我們可以採用電訊方式,做更為廣泛的國際調查。我們的用戶遍布全球,我們也擁有了數千種不同的組合設備,同時還開發出了更為複雜的工具搜尋正在發生的事情,調查研究和理解能力也比從前更好。我們也可以知道是哪種模式出現了錯誤。

人們有想擁有的東西,他們就會說出想擁有的東西,最後他們就會得到它。在這些決策中,Facebook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我們希望人們能擁有一段令他們感到有意義的體驗。就像是回家和家人共進晚餐,或者與朋友共飲,這時候他們就會說出他們想說的東西。

向不同人展現不同的東西有多複雜?你們是怎麼制定規則的?

好吧,這是一段非常非常漫長的歷程。如果你看看十年前的Facebook,你會發現當時的你並不能和很多人產生聯繫,也無法發生後來的故事。而這當中最大的變化即是添加了更多的信息。今天,你只要動動手機就能看到360全景的Dolomites風光。活動而且有聲,我希望能把我的經歷傳達給你,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樣的想法日漸成為現實。

那我們來談談政治背景下的News Feed,如果你給我看的東西比我要看的多,那無形中就會影響我的政治立場。那麼對此,Facebook應該做些什麼?又或者打算做些什麼?

你在Facebook上看到的很多內容都是基於弱聯繫的,和你的密友無關。在世界上還沒有Facebook以前,大部分情況下你都在和身邊人討論近身發生的事。而Facebook為你帶來的消息卻來自那些你素未蒙面的人,至少對於我而言,我得到了更多來源不同的觀點。不過我也承認,聽聞那麼多陌生人的觀點也讓人有點暈頭轉向。

所以你的意思是指人們從Facebook上了解到了更多的觀點嗎?

我的意思是,從數學角度出發,你在Facebook上看到的多數內容都源於弱聯繫。

News Feed能推送一個人想要的全部新聞和信息嗎?

我們將推送對你最重要的東西,我認為對我最重要的東西是關於朋友的,比較重要的有這個世界上、我的城市和我的公司正在發生什麼,我朋友的孩子怎麼樣了,有些信息令人嘆惋,有些卻令人稱奇。

廣告和業務平台副總裁 Andrew Bosworth

Facebook News Feed十周年回顧:一路走來的跌宕起伏 - 天天要聞

News Feed在早期階段是怎樣的?

很大程度上是News Feed讓我更了解Facebook。一開始它不是一個成型的創意,但它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Chris Cox、Ruchi Sanghvi和我三個人呆在一個小房間里,Ruchi擔任產品經理,Chris負責前端,而我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層級。想找到中意的產品是如此困難,不過Facebook的用戶還是會一遍遍的迴流。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人們發現自己渴望的東西。

當你們正在做這件事的時候,Myspace已經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但是它沒有你們那樣的功能,所以你們是從別的什麼地方得到了啟示嗎?

我們沒有參考任何產品,要是我們在硅谷待過或者有一些這方面的經驗,也許News Feed就會出現別的產品的痕迹。我甚至都沒有申請過Myspace的賬號,也許是我還不夠潮吧。

News Feed推出後,反饋卻不盡人意,你怎麼看?

確實很難接受,我們深深相信自己解決了人們的一個大難題,大家都應該改熱愛它,它是如此的富有驚喜,讓人大開眼界。但這樣的結果也教會了我們如何應變,如何對外界展示軟件的價值,如何讓人們理解你要解決的問題,這是一次教訓,我們也為此感到羞愧。反饋和預期相背離,於是我們開始思考「News Feed可以改變什麼?我們對此是否有信心?它好在哪裡?我們怎麼能確保已解決了人們的難題?」

你有立刻改變它的衝動嗎?

我們已經確認一件事,那就是平台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在一夜之間就呈現出井噴之勢,且沒有回落。同時諷刺的是,就連Facebook上的抗議團體也證明了產品的成功。Facebook有1000萬用戶,而抗議團體就達到了100萬人。而這樣龐大的抗議規模在News Feed之前也是不曾出現的,所以這項技術的影響力也可以從抗議人數上窺見。

你們在那時有做廣告嗎?

我們確實有做頁邊廣告,最初幾年我們我們在News Feed上刊登過廣告。不過只是一些贊助網站和贊助團體,並不像如今這樣。贊助了News Feed的團體都會出現在頁面中。第一個大型贊助方是維多利亞的秘密,而後就是蘋果公司,它們都出現在了了右手邊的頁邊廣告中。

News Feed早期發展的轉折點是什麼?

有幾點。層級和關聯性是產品的基準,但我們實際上偏移了層級和關聯性,卻發佈了所有內容,但很快我們就懂得了層級和關聯性的重要性。另一個巨大轉變是關於實時性的,以前動態參數的更新需要30分鐘,現在公司已經成熟了很多,資金更加充沛,RAM的價格也下去了。第三個巨大轉變就是在2010年我們重新把廣告引入到了News Feed當中。對此我們的態度非常小心謹慎,但我們也要為那些看廣告的人打造良好的體驗,如果你以商業眼光看看過去幾年中News Feed是如何成功的,那我們可以說是體驗的質量確保了我們的成功。

過去十年中所面臨的挑戰有所變化嗎?

Facebook的巨大規模同時帶來了挑戰和機遇,回到2006年,我們發送一份調查,全公司上下也不過才40多人。「10分制打分,你有多喜歡看照片?你有多喜歡看到文本更新?」最初,Facebook算法的層級建立在40多名大學畢業生的調查上,這些人在2006年已進入到Facebook工作。當然,在News Feed推出後的幾周內,我們得到了更多信息,算法也不止處理他們的信息了。

在過去的十年中,有些開發者和公司出於個人目的套用了News Feed的算法,你們是如何打擊這樣的行為的呢?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一直在談論研究定性分析。這基本可以用來制約和平衡肆虐的機器學習,也好讓我們看看是誰在人為挖掘漏洞,這裡專門針對那些想嘩眾取寵的騙子,而定性分析也讓那些人更難以獲利。

News Feed除了代表Facebook的新功能以外,是否還有更高一層的理解方式呢?比如說將其定義為傳播社交信息的新方法?

沒有。在經歷了推出的波折之後,有媒體文章稱我們不關注網頁瀏覽量是非常大膽的舉措,因為在那時,網頁瀏覽量就代表了網站的生命。不過我們只是在解決人們碰到的問題,我們相信關聯性一說,也堅持把用戶放在首位。我們相信,作為一家有使命感的公司,我們終將改變所有的軟件,改變世界,改變世界的聯繫方法,改變世界的交互方式。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16015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