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吹哨者」如何贏得法律保護

2022年06月29日09:58:14 熱門 1660

美國「吹哨者」如何贏得法律保護 - 天天要聞


水門事件線人、「深喉」馬克·費爾特(右)。

美國「吹哨者」如何贏得法律保護 - 天天要聞


美國海軍司令官伊塞克·霍普金斯。

  俞飛

  近日,美國匿名人士舉報總統特朗普施壓烏克蘭,讓其調查競選對手拜登父子之事。因此而身陷彈劾調查的特朗普表示要找出這名告密者,並痛批:「對於我的電話交談,提供完全錯誤訊息的人,我們難道還要保護他的身份嗎?」

  當今美國將那些在國家機關、機構內部任職,卻站出來揭發當局違規、違法行為的人,形象地稱為「吹哨者」。追溯歷史,獨立戰爭時期,大陸會議便通過了全世界第一部保護揭弊者的法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簽署《虛假申報法案》,凡醫療、軍事和其他官方開支計劃,舉報舞弊者可獲得政府保護和最高贓款三成獎金。

  水門事件中,外號「深喉」的「吹哨者」迫使尼克松黯然下台。1989年,美國通過歷史性的《吹哨人保護法案》,保護為維護社會公正的「告密者」。

  1778年:吹哨人首次得到立法保護

  對於舉報人,各國看法大相徑庭,褒者譽之為「揭弊者」,貶者斥其為「告密者」。與他國老百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相比,主動舉報官員違法犯罪深深融入美國人的基因之中。長期以來,美國政府一直將保護舉報人作為優先任務。開國元勛們在簽署《獨立宣言》7個月後,就通過了第一部保護舉報人的法律,囊中羞澀的新政府慷慨為其支付律師費,以示鼓勵。《吹哨者:從華盛頓到特朗普的美國誠實》一書的作者艾莉森·斯坦格感慨:「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舉報者保護法。」

  鏡頭拉回到1777年2月19日,10名軍官聚集在沃倫號驅逐艦甲板下,簽署請願書,向大陸會議揭露美國海軍最有權勢的人——伊塞克·霍普金斯海軍准將虐待英國戰俘。在沒有任何法律保護的情況下,他們明白戰爭期間公開譴責最高級別海軍軍官,大有可能會被貼上叛徒標籤。

  霍普金斯何許人也?家世顯赫的他20歲下海當水手,因劫掠敵方商船、販賣黑奴暴富,在海上頗有名聲。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擔任美國海軍第一任總司令。桀驁不馴的霍普金斯對大陸會議不屑一顧,一再違反命令,諉責他人。

  霍普金斯不顧華盛頓進攻英國艦隊的命令,居然率領艦艇駛往巴哈馬群島,俘獲大量戰爭物資。返航時與英艦格拉斯哥號遭遇,未見勝負。隨後他在羅德島按兵不動,干起販賣黑奴老本行。

  10名舉報者寫到:「他犯下了這樣的罪行,完全不勝任公職。」舉報書中詳細描述了這位海軍准將的急性子、行為不端和人品惡劣。霍普金斯詛咒大陸會議海軍委員會是「一群該死的傻瓜」。牧師里德憂心忡忡,霍普金斯「非常沉迷於說髒話」,樹立了「最不虔誠的榜樣」。船長格蘭尼斯則說他「粗野至極,朝令夕改,我有時以為他瘋了」。

  專攻「吹哨者」保護法的美國學者斯蒂芬·科恩,15年前爬梳史料的時候意外發現了這段久已不為人知的往事。他強調霍普金斯沒有在獨立戰爭中為國家利益服務,而是處處為個人私利打小算盤。多次違抗華盛頓的命令,沉溺於非法的奴隸貿易,這種腐敗與新共和國的理想和羅德島禁止販賣黑奴的法律格格不入。

  大陸會議火速對霍普金斯進行審查,3月將其停職,次年1月2日解除其海軍職務。名譽掃地的霍普金斯出於報復,在羅德島對10名揭弊者提起刑事誹謗訴訟,兩名羅德島居民——理乍得·馬文和塞繆爾·肖鋃鐺入獄。

  二人向大陸會議請求幫助,「因為做了我們當時認為、現在仍然認為是我們職責的事情而被逮捕」。美國政治家清楚地認識到,如果高官利用公權力謀取私利,會對國家造成多大的損害。大陸會議宣布為兩名舉報人提供一流的辯護律師。

  1778年7月30日,大陸會議無異議通過一部法律來保護他們以及未來的舉報者。「所有為美國效力和在美國國土上生活的居民,均有責任向國會或相關政府部門舉報公務官員的不檢點、造假和不良行為。」

  開國元勛們大力協助被告人,授權全面公開有關霍普金斯被撤職的記錄。馬文和肖最終贏得了誹謗罪官司,無罪釋放。1779年5月,經費拮据的大陸會議代為支付1418美元的律師費。別忘了,1775年,大陸會議發行貨幣總額也不過200萬美元而已。

  1863年:《虛假申報法案》重金鼓勵檢舉

  南北戰爭期間,肆無忌憚的私人承包商絞盡腦汁,百般欺騙北方軍隊,出售形形色色的劣等商品——雨中會掉色的軍服、混雜鋸屑的火藥炮彈,刷上新油漆的老舊船隻。不良商人導致北方軍隊非戰鬥減員現象嚴重,引起巨大公憤。

  苦於沒有足夠的資金建立一支專業的核查隊伍,林肯總統靈機一動,授權公眾充當檢舉人,1863年通過《虛假申報法案》(又稱「林肯法」)。新法規定凡涉及政府立項的醫療、軍事和其他官方開支計劃,知情人發現有舞弊現象並舉報,可依法獲得政府保護,最高分享三成贓款作為獎金。舞弊者——承包商和供應商則處以兩倍罰金等重罰。

  根據《虛假申報法案》的規定,任何民眾發現其他個人、公司以欺騙手法,虛報、虛領聯邦政府的資金,都可以向司法部舉報,司法部接到舉報後,必須對舉報案作出處理。如果司法部認為舉報者證據充足,就會接手案件展開調查,並起訴相關公司、個人;如果司法部認為舉報者證據不夠充足,就會讓舉報者自行決定要如何處理,在這種情況下,舉報者有兩種選擇,放棄或者自行代表聯邦政府起訴公司、個人。

  巨額獎金條款史無前例,這部新法在國會內部引發了激烈討論。林肯總統斷言:「比叛國者更可恨的是那些假裝忠於國家,卻又在愛國者血染大地之時,無恥地大發國難財的傢伙。」

  這部法案歷經多次修改,最初只適用于軍工軍需領域,上世紀90年代起,逐步推廣到醫療保健、金融等欺詐行為更為嚴重的領域。僅2014年《虛假申報法案》就為「山姆大叔」帶來56.9億美元的收入,同時符合條件的700多名舉報者喜提獎金4.35億美元。

  據美國聯邦統計局統計,截至2012年,70%的聯邦採購舞弊行為都系舉報人揭發。為了更有效地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美國在1971年啟動司法部執法局證人保護計劃。1982年和1984年先後出台《被害人和證人保護法》以及《證人安全保護法》,為被保護人提供工作機會、合理住房、平均6萬美元的經濟資助、變更後的證人及其家庭成員身份資料、心理醫生和社會服務等,並在項目執行中提供保護,特別是在預審和出庭程序中,必須24小時貼身保護。

  鑒於眾多舉報人為公務員或其他政府僱員,身為「內部知情人」,舉報大權在握的領導,很可能遭到報復打擊。1912年,美國國會通過《勞埃德-拉福萊特法》,首次規定聯邦僱員有義務配合國會和檢察部門針對政府官員、部門的弊案調查,並在不涉及泄密情況下公開作證,任何人不得因此對舉報人施加任何形式的報復。

  水門事件:引爆吹哨人立法大潮

  扳倒尼克松總統的神秘人物「深喉」究竟是誰?2005年5月31日,答案終於水落石出。

  33年後方才現出真容的他,不是旁人,正是91歲的聯邦調查局前副局長馬克·費爾特,「我就是『深喉』!」

  「全家人認為我的外祖父是一名偉大的美國英雄,他為了把國家從不公正中挽救出來,不惜擔負個人風險,這遠遠超過了職責本身。」水門事件作為迄今為止美國最為嚴重的政治腐敗行為,正是他,一舉改寫美國歷史。

  為何偏偏是他,敢冒巨大風險,挺身而出,揭露尼克松總統違法濫權的真相?拋出「深喉」驚天秘密的《名利場》分析其中原委:水門事件發生不久,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撒手人寰,費爾特很有希望成為繼任者,沒想到尼克松卻任命司法部副部長格雷履新,「這可能刺激了費爾特,促成了他告密的決心」。

  有歷史學者分析費爾特只是「在FBI與政府權力爭奪中的一個角色」而已。費爾特曾對兒子馬克說:「我不認為扮演『深喉』這個角色值得驕傲。」「深喉」之所以現身,目的無非是「因此得到足夠的錢來支付賬單」。《名利場》雜誌被要求向費爾特和他的家人提供一筆報酬,對此雜誌無法接受。

  以實用主義為立國根基的美國,早已走出道德理想凌空蹈虛的窠臼,選擇正視複雜多元的人性,承認絕大多數「吹哨者」不是道德楷模,更有可能是追求獎金或者尋求報復的普通人,不完美卻能為打擊腐敗提供真實線索。美國政府所要做的只是:全力鼓勵他們消除顧慮,調動積極性,向前一步,說出真相。

  「水門事件」後,美國國會於1978年通過《公務員改革法》,廢除了原本負責公務員管理的公務員制度委員會,將其職權分散到人事管理辦公室、績效制度保護委員會和聯邦勞工關係局。此舉致力於避免上下級間官官相護,或「上級的上級」因對部下的好感而不能客觀對待相關舉報,也可保護舉報人,避免其因舉報被穿「透明小鞋」。

  同年通過的《政府道德法》規定,如果舉報人依法被強制性公開披露公職人員財務狀況、職業履歷和直系親屬情況,或舉報政府官員違反有關規定在離職「冷卻期」內從事禁止從事的職業或行為,或向美國獨立檢察官辦公室提供信息配合其調查,都依法受到保護。

  1989年,美國通過的《吹哨人保護法案》,綜合了以往各項針對聯邦僱員身份舉報人的保護措施,強化了相關保護,主要是成立專門的調查辦公室,使之脫離績效制度保護委員會,成為聯邦政府的獨立機構,並引入情報系統參與,且規定「個人訴訟權」體制,如果「吹哨者」對調查辦公室的裁定不服,仍可向績效制度保護委員會重新申訴,再不服還可投訴到聯邦巡迴上訴法院。

  這項法案生效3年內,「吹哨者」數量增加20%,受保護者數量增加13%。此後,該法案經過多次修訂,不斷完善,為保護「內部知情人」發揮了重大作用。2012年頒佈實施的《舉報者保護加強法案》,將保護範圍擴大到情報部門的聯邦僱員和其他獲得安全許可的人員。

  就私營領域的揭弊者保護而言,上世紀60年代以來,民權運動如火如荼,經濟型管制和社會型管制興起,美國大步邁向監管型社會。國會陸續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規,為「吹哨者」提供法律保護,防止舉報人被企業僱主惡意解僱,並支持其提起民事訴訟索賠。

  1972年,「吹哨者」一詞風行一時。美國當代消費者保護神——拉夫·納德律師在這一年出版了一本書:《吹哨者:職業責任會議報告》。美國「吹哨者」再也不是昔日民眾眼中的「姦細、變節者、卑鄙之人」。

  水門醜聞、挑戰者號穿梭機災難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使得美國社會普遍認同,防範、打擊官僚主義、政府濫用職權,「吹哨者」,功不可沒。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安然公司及世界通訊公司的財務欺詐醜聞、2007年金融危機等再度引發美國國會的回應,出台了大量保護私營領域「吹哨者」的法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2002)》《多德—弗蘭克法案(2010)》等,美國「吹哨者」保護法律體系空前繁榮。

  目前,美國每天有1000多人向證券交易委員會發送電子郵件,每月平均有2000人與美國國防部聯繫,這些提供信息的人大多是「吹哨者」。幾乎每家報紙都有關於「吹哨者」的專題報道。「9·11」事件後,「吹哨者」報告有關國家安全被破壞的憂慮;加州能源危機發生後,能源部門「吹哨者」揭示能源系統的弊病;在國會,私營公司審計員宣誓作證,揭發公司偷稅漏稅。有人調侃:「美國的『吹哨者』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

  「吹哨者」是「錯誤和革新的連接點,他們對隱蔽的不端行為,洞若觀火。其探察不當行為的效率較政府機關內部的審計員、監察員等專業人士還要高。」美國「吹哨者」保護法巨擘科恩語重心長:「美國國會和行政部門應該效仿大陸會議,支持和保護『吹哨者』,而不是忽視和恐嚇『吹哨者』。」

責編:高恆濤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