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縣太行沿線的六個景點,等你來約
這裡人文底蘊深厚
古建築風韻猶存
這裡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這裡飽含着濃濃的紅色旅遊元素
八路軍曾在這些村莊生活戰鬥過
留下了很多故事
這裡綿延的長城依然向人們訴說著
守城將士們用血肉之軀抵禦敵人時的吶喊
這裡田園風光、泉水奔涌、山花爛漫……
六月的古州,初夏已至,綠樹、清風、飛瀑……都已就位,處處都透着清爽與活力。本期推出太行沿線旅遊自駕、騎行線路,沿途岔口鄉紅岩嶺景區,娘子關鎮娘子關、固關長城景區、下董寨村,東回鎮七亘大捷旅遊景區,巨城鎮南庄村六景點串珠成線,將好山好水與鄉風土產有機融合。今夏,自駕游愛好者可以在假日或周末,攜妻帶子、邀朋聚友,吮吸鄉土氣息,樂居鄉村古院、盡享田園生活。
紅岩嶺景區
紅岩嶺景區群峰雋秀,四季皆景。春天,遍地桃花香,沁人心脾;夏日,三萬畝林海莽莽,濤聲陣陣不絕於耳;秋時紅葉漫山,繽紛絢爛;冬天白雪皚皚,素裹銀妝。景區內最具特色的景點為太行第一溶洞——玉皇洞。玉皇洞內五洞相連,深達700米,洞內天然形成的鐘乳石形狀各異,神態逼真,鬼斧神工。另外,走在景區內高70米、長288米的玻璃棧道之上,不僅可以賞山間美景,還能體會行走在高空的驚險刺激。無論是沿山而行,還是入洞探索,一定有你最想嚮往的風景。
娘子關景區
被譽為天下第九關的娘子關,是晉冀的咽喉要地,是長城的著名關隘,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其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聞名遐邇,域內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家家流水,處處湧泉,組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天然畫卷。這裡群山環繞,綿河穿底,倚關遠眺,景色盡收眼底,雜樹錯立,村舍中石屋、溪水相伴,石橋穿街過巷,曲徑通幽。獨特的水鄉村落文化、燦爛的關隘長城文化、豐富的民俗傳統文化,成為娘子關旅遊發展的一大瑰寶。
固關長城景區
據中國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考證,固關長城始建於公元前369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屬中山國長城的一部分,全長20公里,距現在已有2372年的歷史,比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的萬里長城要早155年,是國內保留較完整、現存唯一可考的石砌內長城。長城隨山勢而建,像巨龍盤卧在高山之巔,史稱井陘口西出之門,位居要塞,控晉冀咽喉,為先秦就塞,太行八陘之列。
下董寨村
下董寨村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院落建築都沿山而建,層層疊疊,十分壯觀。建築順應山勢,自由、隨意、有機地分佈於山凹之中,或散落于山坡之上,沒有矯揉造作,和山脈、山體、山勢融為一體。溫河由西向東流經村落,形成龍潭的秀美景觀。下董寨村村落整體風貌保存良好,基本保留了明清時的村落原貌,歷史上街道兩旁各類店鋪林立,貿易往來繁榮,同時古街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跑馬」的展示空間。
七亘大捷旅遊景區
烈士紀念園、烈士紀念館、七亘大捷主戰場遺址……這裡是一片紅色熱土,在革命史上留下了絢麗華章。七亘村,重巒疊嶂、溝壑縱橫,地勢險要,古有「龍虎環境」之喻。1937年10月,八路軍一二九師在此巧設奇兵,三天之內兩次伏擊日軍,創造了七亘大捷的傳奇,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革命遺址。雖然歲月逝去,但在這裡,我們依然可以沿着當年的「紅色足跡」,追尋那永不被遺忘的紅色歷史。
巨城鎮南庄村
看過電影《地道戰》的人,肯定會對抗日戰爭時期冀中根據地人民運用地道抵禦和打擊日寇的歷史有所了解。電影里展現的地道戰,在南庄村也曾發生過,雖然經受了幾十年的風雨侵蝕,現在基本上還保持着原貌。抗日戰爭時期,南庄村是平定(路北)縣抗日根據地的前沿陣地,村黨支部發動群眾開挖地道,新舊結合,形成三縱一橫、四層結構、22個進出口、總計4千米的環形地下通道。每當日偽軍「掃蕩」,情報員推倒南山消息樹,廟前敲響大鐵鐘,男女老少鑽地道,民兵拿槍上戰場。沉重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保護了村民及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