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位搬進青山綠水間 「數字遊民」在上一種很新的班

移動互聯時代,有不少青年人開始選擇告別傳統工位,來到青山綠水、廣闊鄉間,或遠程工作,或尋找新的創業機會。他們致力於打破職業和地理區域的邊界,又被稱為「數字遊民」。簡單、自由、旅居是他們的「標籤」。數字遊民們的生活與工作究竟怎麼樣?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去探訪。

上午10點,當城市裡的上班族忙得不可開交時,浙江安吉山野里的「數字遊民」們卻用另一種節奏,打開一天的工作。

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數字遊民」公社成員 陳麗莉:在城市裏面大家可能就朝九晚五,但是在這裡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周邊轉一下吃個午飯,開始一天下午的工作。晚上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

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數字遊民」公社成員 羅超:數字遊民社區有各種興趣愛好的年輕人可以一起交流,搭建一個與人連接的平台。

從大城市的快節奏和相對狹小的生活圈出走,像羅超一樣,很多職場年輕人把辦公工位搬進青山綠水間,一出門就可以體驗露營、慢跑、騎行、溯溪等一系列戶外活動,擁有詩和遠方的同時又做着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工作。

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數字遊民」公社成員 聶曼之前一直在杭州的互聯網公司從事內容運營工作,現在是一個偏自由的狀態。就產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沒有kpi。

在浙江安吉數字遊民社區——青來集,已經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800多位遊民。大家磨咖啡、出文創、做音樂,一個個充滿創意的產品相繼誕生。

浙江省安吉縣青來集園區運營負責人 丁文文:我們希望搭建一個從城市到鄉村的中間地帶,青年創業生活理想之地,目前園區已經招引了總部經濟、成長型的數創公司、數字遊民等21家企業。

置身大自然的工位:是棲息地 也是新的可能

近年來,浙江、四川、河南等多地出現了數字遊民社區。這些數字社區又為這些「生活在別處」青年人的成長、探索與創新帶來什麼樣的新機遇?

在浙江德清莫干山鎮後塢村,有一家名為「木可合作社」的民宿,區別於一般的民宿,每位入住的成員按月收取住宿費,還可以免費使用共享廚房、健身房;在公共區域辦公社交、休閑娛樂。去年年底才開始營業的「木可合作社」,短短四個月,已經成了數字遊民們新的聚集地。

不僅為數字遊民們提供「詩意棲息地」,也讓他們在這裡發現了新機遇,是很多創客空間的追求。在相鄰不遠的五四村的「木芽鄉村青年創客空間」里,52個聯合辦公工位,每天都「座無虛席」。創客空間的辦公設備、房租等也都享受到一定的政策補貼。三年來,這裡已經入駐民宿設計、咖啡製作、運營管理、電商銷售等領域的企業17家,正在孵化的企業12家。

如今,一個集文旅、科創、未來農業等於一體的鄉村發展模式正在莫干山鎮實踐。

浙江湖州德清縣莫干山鎮黨委書記 吳建勇: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席地而坐的工作場景,為大城市的人才帶來了嚮往的生活,我們還在積極培育新的產業來支撐整個區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青年人才的新理念也有利於助推鄉村振興。

「遊民」變身「新鄉民」共創鄉村可持續發展新生態

在數字遊民和數字社區的雙向奔赴中,很多遊民變成了新鄉民,在鄉村的廣闊舞台中,打開了越來越多新的創業空間。新遊民和老村民一起參與,共同探索新型鄉村振興的未來之路。

來自四川的卓莉,一年前來到在浙江安吉「數字遊民」社區,依託當地豐富的山水資源,卓莉把自己的騎行愛好變成了創業項目,開發了30條騎行旅遊線路。

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數字遊民」社區成員 卓莉:我們主要的目的是想做村裡的第一個騎行友好的設施,比如說單車的自助維修和維護的工作站,就不用再擔心你可能會出現爆胎、鏈條出現問題、車把壞了這些問題。

成都近郊的天星村是四川省第一個「鄉村數字遊民社區」,記者見到了來自河南的創客順子,大學畢業後,他來到這裡,在天星村創立了工作坊,為周末或節假日來到天星村的都市年輕人,提供體驗戲劇表演、草木扎染等休閑活動。

目前,天星村數字遊民社區已擁有創舍、匠坊、在野三處空間載體,公共辦公空間可以同時滿足近百人辦公、青年旅舍有15個房間,30多個床位。要生長出一個全新的生態社區,需要外來的創業者和本地的鄉親們共同參與,相融共生。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天星村可持續生態社區主理人 顧毓敏:改造村民的房子本身也是在激活他們自己的資產,由我們再來做運營,運營的收入也是由我們來保底,村集體還享受他的經營流水分成。

依託天星村上千年花木編藝的歷史,顧毓敏和團隊組織了三屆花木編藝創新大賽,集合青年創業者、高校師生,和500多名手工花木編藝村民一起參與共創,給傳統的編藝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生。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天星村村民 張昌倫:通過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創作一些適應市場的老百姓確實是能夠喜愛的東西,既傳承了我們的編藝技藝,同時也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24小時留燈書屋,開闊的大草坪,可自由選擇室內外辦公場景和工位,四年來,天星村生態社區吸引500多名全國各地的「數字遊民」、創客達人、社群主理人,孵化了7家創新企業,建成了5個鄉村產學研聯合試驗基地,形成了咖啡吧、食事社、民宿、露營地等9處新消費場景。新遊民給老鄉村帶來新理念,也帶來了好收益。去年天星村集體經濟創收達到10萬餘元。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 方超:他們來到了鄉村,其實給鄉村不僅僅是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同時鄉村也需要這樣的人才,實現相互的雙向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