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一問:大寶是女兒,你還會生二胎嗎?

​睡前刷手機,突然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若頭胎是女兒,你還會大膽生二胎嗎?」

看着這個問題,陷入了沉默。因為當下,就在糾結這樣的問題,只可惜沒有答案。

大寶是女兒,如今已經三歲。家裡人都催着生老二,自己也覺得一個孩子孤單,想要在給女兒生個伴。可是糾結了很久,一直都沒有下定決心。

來自家裡人的催聲:

孩子姑姑:怕啥啊,一胎是女兒,咱再生一個,管他兒子還是姑娘,都可以!兩個孩子有個伴,以後也不會孤單。

孩子奶奶:老大都是女兒了,你還怕啥啊?老二是兒子的話,咱們湊個好;老二是姑娘的話,咱們有兩個貼心小棉襖!

孩子姥姥:一個孩子也是養,兩個孩子也是養,再生一個多好。再說了,第一個是女兒,負擔也沒有那麼大,怕啥啊?

最開始,想要二胎的心愿特彆強烈。可是後來,聽着家裡人的催生,反而沒有了生二胎的想法。

家裡人沒有重男輕女的想法,但是無形中卻傳遞出來這樣的想法。好像,之所以生老二,是因為老大是女兒。

換句話說:若是老大是兒子,他們還會這樣勸生嗎?答案,應該是不會吧。大家潛意識裡覺得養兒子更費錢,未來壓力更大。

想告訴所有家庭的是:

生二胎,是一個複雜的決定,需要考慮很多因素。而唯一不能當做參考依據的就是:老大的性別。什麼時候,老大的性別,成了生二胎的決定因素了呢?

若是真的喜歡孩子,那老大即便不是女孩,相信夫妻也會主動備孕、生育,不用家裡人催生。

若是經濟壓力太大,或者其他實際因素太多,那夫妻兩人自然也不敢考慮生育二胎的事情。

是否生二胎,取決於父母的經濟狀況、身體情況、心理狀況和是否有人幫襯等多種因素。再有就是:生二胎,是夫妻雙方共同做的決定,跟其他人沒有關係。

在決定生育二胎之前,夫妻雙方要充分溝通,針對二胎出生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展開一系列的討論。最起碼,要確保二胎生下來之後,雙方有能力撫養,有精力照顧……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夫妻雙方,要認真考慮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和需求。很多父母嘴上說著「一視同仁」,可是二寶出生後,卻完全忽略了老大。

生二胎前,先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第一個:一碗水,真的能端平嗎?

作為家裡的老大,其實對弟弟妹妹充滿了期待。可是後來,他們的期望卻變成了怨恨,這是為何呢?

說到底,還是父母的一碗水沒有端平。內心總覺得老二還小,需要更多的照顧,於是注意力和時間全部放到老二身上;除此之外,還要求老大也加入照顧老二的陣營中。

對於老大來說,這樣真的很不公平。慢慢的,他們對老二的到來,就會心生抵觸,這對兩個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

第二個:經濟狀況,真的能負擔得起嗎?

在很多長輩看來,養娃無非就是讓他吃飽、穿暖。可實際上,育兒已經不僅僅是吃飽和穿暖這麼簡單。

養育孩子,需要足夠的經濟支持,除了最基本的口糧、屁糧、玩具、繪本之外,還需要考慮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支出。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養一個孩子都有些吃力,如何還有能力養老二呢?所以說,一定要慎重衡量,因為養娃真的很費錢。

第三個:工作時間,真的可以合理安排嗎?

直到現在,也沒有適合寶媽的工作,早上可以送完孩子去上班,下午可以早點下班接孩子回家。

沒有辦法,生了二胎之後,很多寶媽只能忍痛割愛,辭掉之前喜歡的工作,徹底回歸到家庭。

二胎的出生,會完全打亂夫妻的工作節奏和安排。一拖二,真的需要夫妻有一人徹底回歸家庭。

第四個:家裡有人幫忙嗎?

生二胎,要麼經濟充裕,要麼有人幫襯。相較而言,有家裡人幫襯更加重要。畢竟,現在是兩個孩子,需要有人專門幫忙帶老大。

若是家裡長輩只催生,卻不負責看娃的話,年輕夫妻還是好好考慮考慮。雖說有錢可以請保姆帶娃,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每次看到媽媽們「一拖二」送娃上學,或者逛街的畫面,就忍不住想哭。若是有人幫襯的話,她們或許會輕鬆很多吧?

還是那句話:真的喜歡孩子,那老大是男孩還是女孩,真的不重要;可要是經濟和現實不允許,那不生二胎,才是對自己和孩子最好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