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電企業的「超薄」競技

超薄,或許是這個時代對美學追求的高度概括。而如今這個概念,也已經殺入家電行業,成為各家在行業競爭中的有利武器。

家電行業隨着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已經進入品質化、高端化、個性化競爭階段。隨着技術的進步,家電不斷更新迭代,將原本龐大的體積通過優化不斷變小,不僅實現了設計簡潔、空間佔用小的目的,同時嵌入式的布置方式和複合型功能的一體式智能,更是深受消費者好評。

「薄」冰箱成為眾多家電品牌重點發力的品種,《中國高端家電市場報告》指出,2022年「超薄冰箱」在多開門冰箱市場得到高速發展,銷售額佔比接近60%。

各大品牌紛紛加入到這一行列中,推出超薄冰箱細分產品,且各有特色。松下採用廚居一體化設計,超薄機身純平嵌入櫥櫃;美的,則從空間、結構和功能三個方面進行升級,實現無縫嵌入;容聲則主推「無邊界」概念,做到600MM厚度的同時,達到600L以上的容積的冰箱,實現了冰箱的無邊界。

除了冰箱之外,電視、洗衣機、燃氣灶等家電產品也在越來越薄。《2022中國高端家電市場報告》顯示,超薄洗衣機在5千元以上滾筒洗衣機市場中的零售額佔比達到9.1%。2022年雙11期間,京東家電開門紅28小時超薄洗衣機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超100%;超薄雙膽電熱水器則取得了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超5倍的成績。

「超薄」似乎成了家電行業的財富密碼。如美的、COLMO東芝、小天鵝四大品牌聯合發佈了超薄全嵌洗烘套裝,讓機身和櫃體表面純平一體;老闆電器推出了超薄近吸油煙機,機身厚度僅18cm,同時保持了強勁吸力,號稱「薄而強大」;A.O. 史密斯推出了雅金版薄型速熱金圭內膽電熱水器,機身薄至31.6cm,採用雙引擎速熱系統,尺寸性能雙提升;萬家樂推出了A3小體積燃氣熱水器,同比縮小了45%。

在家電行業「內卷」時代,超薄家電的走紅能否給出更多的消費啟示?


既要、又要

家電的基本屬性,仍是工具,無論產品如何升級,功能上的升級更新依舊是重中之重,而當下消費者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已日益豐富,想要贏得市場,註定是一場「既要功能強大、又要滿足個性化」的硬仗。

「顏值即正義」

超薄特性帶來的首個優勢,就是相比於傳統龐大的體型,更符合消費者對於美好生活、精緻廚房的設想。

以嵌入式冰箱和洗烘一體機為例,在家居設計中,超薄家電可以儘可能地迎合櫥櫃或陽台櫃的尺寸設計,做到600mm左右則可完美貼合市面上大多數的標準櫃體尺寸。

而超薄油煙機則是在自身纖薄的基礎上,採用側吸或翼頂雙吸等方式,即使在操作期間,也能保持相當好的「隱蔽性」,滿足新一代對顏值的追求。

除了產品本身與家居的契合,消費者對居住空間的空間利用率要求也越來越高。家電可以說是家家必有,做薄之後則可為用戶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間,既能更廣泛地適配各種戶型,又符合家裝審美需求的黃金原則。

「功能還要強勁」

傳統冰箱的散熱板一般分佈在側面和背面,因此三面均需要留出相當的縫隙供冰箱用於散熱。而嵌入式冰箱採用前置散熱方式,即可改變兩側及背面的散熱需求,完全做到「無縫嵌入」。

此外,採用雙軸變軌鉸鏈的冰箱門,則能實現緊貼櫃門90度打開,無需額外的空間,對空間利用率做出了更多貢獻。

而對功能區劃分、分區高度的人性化設計以及智能化升級,則體現了品牌對消費者使用習慣和功能性需求的關注。好不好用,往往由一些普通的細節決定。

如果說以往的家電行業競爭主要是拼性能、拼渠道、拼價格,當下則有更多品牌願意在外觀和設計上下功夫。尺寸的縮小,不僅是設計理念的轉變,同時對零件的優化、集成能力的考驗都是硬實力的體現。



家電家裝家居一體化趨勢機遇

雖然超薄家電的市場表現整體向上,然而從大品類來看,大家電則已經逐漸陷入瓶頸。以冰箱、冰櫃、洗衣機、空調為代表的四大主要品類,在雙節期間的銷售情況不升反降。

根據奧維雲網的統計數據,雙節期間冰箱銷量同比下降0.2%、冷櫃銷量同比下降6.6%、洗衣機銷量同比下降1.6%、空調銷量同比下降1.4%。

其中,線上渠道的下降情況尤其明顯。冰箱、冷櫃、洗衣機的線上銷量分別同比下降3.2%、16.6%和7.3%。

線下渠道正在重新回到家電銷售的主力地位,尤其是藉助智能家電家裝家居一體化趨勢,將持續放大線下渠道的優勢。

根據蘇寧易購的統計數據,在今年四季度有全屋裝修需求的用戶,不少在雙節期間,提前對前置家電進行了選購。這也帶動了雙節期間,中央空調、全屋採暖、新風等集成類產品銷量同比增長153%。

當前的裝修模式對大家電的提前選型提供了巨大的商業機會,而定製家居的流行打破了大家電尺寸的限制,能夠做到精準適配的同時,也要求用戶在設計階段則需要完成大家電的基本選型。

家裝的設計階段,不僅是用戶,設計師為實現設計風格的一致性和美學需求,對產品的「顏值」特點也會更加關注。因此,未來誰在產品的外觀設計與功能性上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或許也能在這波瓶頸期中過得更好。


尾聲

大家電「小而美」的背後,是多元化需求和技術迭代的雙重驅動力。而除此之外,以智能化為例,app或小程序的交互體驗、操作難度、操作舒適度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趕上手機、pad等成熟的移動端產品。

從過去的「耐用不壞」到現在的「美觀好用」,大家電的核心競爭力變遷,也是時代的一個縮影。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研究和學習使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