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層樓高」!南京地下綜合管廊管徑實現新突破

揚子晚報網 1月13日訊(記者 姜婧儀 通訊員 寧建軒)直徑5.4米!隨着全國最大斷面圓頂管機「鐵軍號」徐徐啟動,兩層樓高的全國最大直徑艙正式「落戶」燕子磯新城地下管廊。該項目率先應用了超前地質預報等智能建造技術,能夠讓更多種類管線入廊成為可能,使南京地下管廊利用率實現大幅提高。

燕子磯新城綜合管廊是南京市江南環幹線管廊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一期南起神農路南側,北至現狀老燕變東側,全長1180米,為現階段全國最大斷面圓形頂管工程,設有南京首個gil特高壓電力艙。

燕子磯新城綜合管廊項目

頂管機是城市地下空間機械化建設的關鍵設備,而「鐵軍號」就像一隻龐大的「鋼鐵穿山甲」。作為是國內同類工程中最大圓截面頂管,「鐵軍號」能夠穿越粉質黏土、強風化砂岩、中風化砂岩,尤其能自適應上軟下硬複合地層,保護歷史文物,減少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

「項目既要穿過河道、古城牆、市政道路、鐵路,還涉及多處高壓線遷改,施工難度比較大,對頂管機的要求更高,」參建單位中建八局一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管廊施工區段複雜的地質條件,我們量身定製了「鐵軍號」頂管機。」

因為搭載了超前地質預報和自動化膨潤土注漿系統,「鐵軍號」頂管機像是安裝了「火眼金睛」和「智慧大腦」,能夠「透視地層」,對複雜地質進行精確、實時探測,實現對頂進參數的動態超前控制,為頂管掘進施工方案,動態優化提供精準信息,極大提升頂管掘進施工安全性。

據了解,項目中間設有一個外徑4.2米的gil特高壓艙,相當於鋪設了一條電力「高速路」。與普通的電力艙相比,傳輸速度更快、損耗更少、更具穩定性。能有效解決沿線現狀高壓架空線進行入廊的問題,騰出位置進行園林綠化,提升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gil技術之所以能對電力進行安全「閃送」,是因為採用了金屬導電杆進行輸電,把它封閉在接地的金屬外殼中,並通過壓力氣體進行絕緣。因此,與常規的電纜相比,gil具有傳輸容量大、損耗小、不受環境影響、運行可靠性高、節省佔地等顯著優點。

目前,南京市建成綜合管廊總里程已突破百公里,正持續按照「幹線管廊為支架、片區管廊為主體、重要節點管廊為補充」目標,拓展均衡全市管廊建設。重點推進幹線管廊和重點片區綜合管廊建設,穩步推動一般區域結合道路、地鐵建設同步實施綜合管廊,因地制宜在老城區擇機實施纜線管廊,逐步完善綜合管廊系統。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