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畢業季臨近,各大城市租房市場發展情況再次成為社會焦點。其中,深圳「房中房」現象屢遇批評,如何治理「群租房」「魔改房」,緩解「房中房」背後的租房市場供需不平衡等問題成為討論重點。
有媒體報道指出,深圳「房中房」現象的背後,固然有部分不法房東「私搭亂建」的牟利行為,也有「現行法規模糊、部門權責交叉」等治理難題,與租客群體對於降低居住成本的民生需求產生一定衝突。

資料圖。
人大代表建議對違規改建引入「黑名單」聯合懲戒
深圳市人大代表許少瓊指出,「房中房」現象折射出超大城市住房供需的深層矛盾。
對此,許少瓊提出「疏堵結合」治理思路:一方面建議住建部門建立房屋改造「全生命周期」監管,對違規改建引入「黑名單」聯合懲戒;另一方面呼籲加速推進「微改造」——借鑒香港「劏房」治理經驗,由政府主導對老舊小區實施安全化改造,在保證消防、結構安全前提下釋放合規租賃空間。
實際上,在規範化引導房屋改造再出租、鼓勵多形態擴大租賃住房供給方面,多地已有先行經驗。
專家表示,「經批准改建的房間也可以作為最小出租單位,這主要是針對專業化、規範化的租賃企業,他們將符合條件的客廳改造為一間房間。經過有關部門的批准認定以後可以單獨出租,不屬於群租,這是滿足相關群體對一間房的租住需求。」
專業租賃企業創設客廳改造用於租住的「n+1」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將「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範,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作為2025年重點工作之一。
為提升租賃住房品質化供給,滿足租房群體的多元化租房需求。除了各地政府部門在行動,市場化主體在其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以自如為代表的專業住房租賃企業,也一直積极參与城市更新行動和存量住房優化行動,通過專業化、品質化的房屋改造產品和配套服務,以及規模化、數字化的房屋出租運營和資產管理能力,將存量房源打造成市場歡迎的「好房子」,高效促進存量住房市場流通。
據了解,在專業住房租賃企業的參與下,符合一定居住面積、消防條件、建築要求的客廳或主卧改造後,將其作為一間房單獨出租的模式稱為「n+1」模式。專業租賃企業一般會採用這種合租模式,不僅對人均居住空間進行嚴格要求,同時還會有專業住房租賃員進行房屋管理,並為租客提供維修、保潔、搬家等租後管理服務。
在符合相關部門要求的前提下,「n+1」模式能夠有效增加品質房源供給,減輕年輕租客租房壓力。目前,該模式已經在上海、杭州、蘇州、武漢、成都等很多城市見效推廣,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關支持政策和文件。
對於本次深圳集中治理「房中房」現象,深圳自如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如一直支持有關部門嚴肅打擊存在居住安全隱患的違規「房中房」現象,也期待能夠加快專項立法步伐,明確界定「房中房」改造標準與改造規範,自如也會嚴格按照相關標準,為用戶提供更符合安全要求的居住空間,並且積極發揮專業長租機構產品品質和運營管理優勢。通過「n+1」模式,一方面降低城市青年的居住成本,提高租住生活品質,另一方面解決業主大戶型房源難出租,長期空置的問題,緩解租房供需失衡。
「有市場需求存在,就要有政策、有舉措來面向市場、平衡需求。」專家建議,大城市在因城施策的同時,更要因人施策,更關注新市民租房居住的本質需求。在此過程中,政府起到指導作用,以適當開放的態度鼓勵住房租賃企業進行模式創新,探索「n+1」試點的合理方式,才能進一步有序有效擴大租賃住房供給,確保租房者不僅能有房住,還能住得好,住得安心。
采寫:南都記者楊文君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