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兒女不尊重你時,不要憤怒,不要講道理,記住這3句話就夠了

2025年03月30日20:30:41 家居 9429

文/飛魚

當兒女不尊重你時,不要憤怒,不要講道理,記住這3句話就夠了 - 天天要聞

你好呀,我是飛魚心語~

看到朋友分享的教育觀中,她說,我面對孩子,會立下家規三條:

1、我們很愛你,但家裡不是什麼東西都必須以你為先;

2、家人照顧你,你要尊重家人對你的好,知道別人的辛苦;

3、求人幫忙要說「請」。

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

父母從小就給孩子立好規矩,給孩子有尺度的愛,對孩子教而有方,愛而有度,寬而有嚴,才能讓孩子學會愛與尊重。

當兒女不尊重你時,不要憤怒,不要講道理,記住這3句話就夠了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很多父母傾訴自己養孩子太難了,太能氣人了,根本就不聽話,不懂得尊重人,甚至動不動就打人,就扔東西,一點規矩也沒有。

後來朋友又分享到:如果不聽話厲害那就帶他出去撿紙片,做公益或者別的什麼,在家裡叫他幹家務,自己活成女王,這樣孩子就聽話。我之前也是把孩子慣的毫無動手之力,現在我能不做的就不做,就叫孩子去做,他現在反而很尊重我。不像之前那樣了。

那麼當兒女不尊重你時,不要憤怒,不要講道理,記住這3句話就夠了。

當兒女不尊重你時,不要憤怒,不要講道理,記住這3句話就夠了 - 天天要聞

一、父母要少說,越是說太多,越沒威望。

父母面對孩子,最好就是點到為止,不要一直在嘮叨孩子,一直在反覆叮囑,反覆對孩子說各種各樣的事情,孩子就會感覺到不耐煩,自然就不會尊重孩子。

在公園中看到一個奶奶帶着孩子出來玩,奶奶幫孩子系鞋帶的時候,就一直在叮囑孩子要小心,不要太快,一直嘮叨了幾分鐘,孩子就不耐煩了,就開始打奶奶,叫奶奶不要說話。

真的是如此,父母的每一句碎碎念,其實都起不了很好的引導,反而會降低我們在孩子心中的威望,孩子就更加不聽話,甚至直接聽不進去。

父母就是要先做好自己,能用行動證明就不要說太多,直接,乾脆,反而孩子會更加信服自己。

父母也要把孩子當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去重視他們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想法,允許孩子犯錯,才能讓孩子更加尊重自己。

當兒女不尊重你時,不要憤怒,不要講道理,記住這3句話就夠了 - 天天要聞

二、父母越卑微,孩子越不把父母當回事。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就讓他們學會做自己的事情,吃飯穿衣洗衣服,讀書學習,都是要讓他們知道這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的事情,父母 越是求着他們去做,他們越不會當回事。

很欣賞鄰居梅姐對孩子的態度,她對於孩子,都是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到點睡覺,該獨立洗澡的時候,就自己洗澡,穿衣服,然後自己的內衣服自己洗好就自己晾衣服。

她兩個孩子都很自律,一放學回家就先做好了作業,然後才出來玩。

這是多少父母羨慕的樣子,但同時能夠有這種效果,都是要父母先有狠心,對孩子狠心一點,不要太心軟,什麼都依着孩子,什麼都幫孩子做好,自然在孩子心中就沒有一點威望了。

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更要有遠見,給到孩子原則和獨立,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

當兒女不尊重你時,不要憤怒,不要講道理,記住這3句話就夠了 - 天天要聞

三、父母做得越多,孩子越不知道。

父母要是什麼都滿足孩子,什麼都遷就孩子,總是無底線去縱容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變得一點規矩都沒有,甚至會變得很自私,很貪心。

正如《六姊妹》中的劉美心寵愛小女兒何家喜,什麼都想要留給小女兒,從小就什麼都滿足她,她想要什麼就給她什麼,就讓她變得很自私,也不會感恩,甚至最後翻反過來欺負媽媽,為了得到自己的目的,寧願僱人去嚇唬媽媽,也要從媽媽手裡拿到醬菜方子,所以劉美心才徹底認清是自己的偏愛造成了這般樣子。

父母真的是不能什麼都慣着孩子,讓他們知道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東西才是懂得珍惜的,也才能體諒父母的不容易,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

家長無條件的溺愛只會給孩子以後的人生埋下隱患,給孩子立下規矩他們才能有底線。

當兒女不尊重你時,不要憤怒,不要講道理,記住這3句話就夠了 - 天天要聞

-END-

家居分類資訊推薦

大爺吸了口氣,開始修補破盆、DVD光盤還有其他 - 天天要聞

大爺吸了口氣,開始修補破盆、DVD光盤還有其他

「斜杠青年」早已成為年輕人的一種職業風尚。一個人有多種技能,能從事多個工種,也因此獲得多重職業身份。這不是我們這代人的新事物。 我們會很快想起兒時眼中無所不能的大人,他們可能是爺爺,也可能是某個鄰居。他們非常厲害,好像什麼都懂,什麼都會做。這當然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神話,他們不是全能型人,有缺憾,...
端午佳節露一手年輕人的廚房秘籍「一醬解鎖廣東招牌菜」 - 天天要聞

端午佳節露一手年輕人的廚房秘籍「一醬解鎖廣東招牌菜」

百舸爭流處,千帆競發時,廣州這座千年商都正以「最嶺南」的方式打開端午。竹篾里的菖蒲葉隨着步伐輕晃,將「五月五,掛菖蒲」的古老民謠,一路搖曳成嶺南街頭巷尾的煙火。廣府阿嬸們早早就把菖蒲掛上門楣,盆里泡着糯米準備裹粽,孩童們攥着彩繩在追逐。而廚房灶台邊,廣府年輕人的端午儀式感,藏在廚房角落那一排整齊的珠...
南寧街頭的「棒棒糖」美學,藏着綠化匠人的四季匠心 - 天天要聞

南寧街頭的「棒棒糖」美學,藏着綠化匠人的四季匠心

扁桃樹是南寧市樹,其圓潤規整的樹冠形似巨型棒棒糖,這一獨特景觀不僅源於樹種自身特性,更離不開綠化工人日復一日的精心修剪。5月27日,2025年南寧市園林綠化職業技能競賽開賽,修剪樹木、草坪塑形、藝術插花等專業賽事輪番上演,綠化能手們以精湛技藝展現中國綠城的匠心品質。樹木整形修剪比賽現場。當天下午,南寧市江...
菜市場里這種植物熱銷!網友:端午的儀式感有了 - 天天要聞

菜市場里這種植物熱銷!網友:端午的儀式感有了

隨着端午節腳步的日益臨近,上海各大菜市場里瀰漫著濃濃的節日氛圍,其中菖蒲成為這兩天市民爭相搶購的爆款產品。在傳統習俗中,菖蒲與艾草一同作為端午「五毒剋星」,憑藉其獨特的揮發性芳香油,不僅能驅蚊滅菌,更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象徵意義。近日,記者走進黃浦區蒙自路菜市場,只見不少馬大嫂在選購菜品時,都會順...
爸媽剛裝修好的房子,好絕望,看完都不想進家門! - 天天要聞

爸媽剛裝修好的房子,好絕望,看完都不想進家門!

刷到現在年輕人吐槽父母裝修的帖子,總忍不住跟着嘆氣又發笑。想起幾年前自己婚房那套「土豪金」吊頂,當時站在客廳里直撓頭——爸媽非要裝的亮堂堂拋光磚,說是「日子過得敞亮」;電視牆非要貼「花開富貴」的大理石,說「這才叫家裡有儀式感」;連衣櫃都挑了
湖北首個省級裝配式綠色建築技術創新中心揭牌 - 天天要聞

湖北首個省級裝配式綠色建築技術創新中心揭牌

極目新聞記者王永勝通訊員郝如卓 劉曉敏 江亞5月27日,湖北省裝配式綠色建築技術創新中心在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揭牌。當日,清華大學馬智亮教授作了《建築工程專業化大模型構建:路徑與方法》的主題講座。領導和專家共同為創新中心揭牌(極目新聞記者王永勝攝)湖北省裝配式綠色建築技術創新中心於今年1月由省科技廳批准建設,...
50床蠶絲被、1000袋大米免費捐贈,峨眉這群人太有愛了! - 天天要聞

50床蠶絲被、1000袋大米免費捐贈,峨眉這群人太有愛了!

為深入踐行「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履職理念,用實際行動詮釋政協委員的擔當與責任,5月26日,峨眉山市政協組織政協委員赴大為鎮小學開展愛心捐贈活動,為當地學生送去溫暖與關懷。活動當天,在大為鎮政府院內,工作人員正有序搬運由政協委員企業四川維益爾生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捐贈的1000袋大米和50床蠶絲被。該公司負責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