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黃旭華|六年前,一位可愛又尋常的老人曾坐在我面前

2025年02月09日21:50:34 家居 3979

「回到2019年,總是在書本和新聞中出現的老人,就坐在我們面前,那是一位可愛的尋常老人,說話帶笑意,臉色紅潤潤的,身體隨着講述有小幅的晃動,故事講得很有感染力,思路仍敏捷,眼裡有神采。」

「黃老過世了。」

2月7日中午不到,有老同學發來消息,我生出一點恍惚。下意識地快速點開朋友圈,黃老過世的消息果然已呈刷屏之勢——2025年2月6日,共和國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逝世,享年99歲。

作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的名聲、故事傳遍神州大地。但在我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他的故事確實傳得更深刻、入心一些。學校關工委曾有老教師憂心忡忡地和我探討,現在的大學生還相信榜樣的力量嗎?愛國教育怎麼切實開展?我想這方面,黃老的故事是可以作說明的。

紀念黃旭華|六年前,一位可愛又尋常的老人曾坐在我面前 - 天天要聞

2016年,黃旭華在上海交大120周年校慶大會上「推開椅子」,堅持全程站立演講。 校方 供圖

在上海交大,他曾在九十餘歲高齡堅持站立發言,把給他準備的椅子向後一推。那一推的風骨,令在場的觀眾無不動容。更何況,交大有這麼多科研人員,黃老隱姓埋名三十年為國造核潛艇的故事和精神,是他們埋首科研時抬頭可見的日光——那是一種真實存在、令人信服的精神力量。

對我本人的影響亦很大。即使現在從事媒體行業,仍覺黃旭華院士是我採訪過份量最重的人物,或許沒有之一。很幸運,2019年,在上海交大校友會的組織下,還是學生的我參與制作《我們這一代人——與祖國共同成長的70年》專題片,採訪拍攝1949屆交大校友黃旭華院士、孫鈞院士、汪耕院士,他們分別深耕核潛艇製造、國家重大工程、發電機研製等領域。非常遺憾的是,隨着黃旭華院士的過世,三位「國之重器」皆已逝世。

紀念黃旭華|六年前,一位可愛又尋常的老人曾坐在我面前 - 天天要聞

2019年3月,湖北武漢,上海交大師生團隊正在採訪黃旭華。

採訪黃旭華院士是2019年3月底的事,在湖北武漢,時值春日。在他的辦公室,我見到一幅字,寫「中國核潛艇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那是一個很生活化的辦公室,核潛艇模型用清透的玻璃罩儲藏,報紙期刊和回形針等文具擺滿桌面。

桌後便是黃旭華院士。那時黃老已逾九十歲,滿頭白髮,耳朵有一點點不靈,但精神很好,穿着一件咖色夾克,白襯衫領尖考究地從紅色棉衫里翻出來。上海交大校友會給他送校友紀念冊,他當場認真地拆去塑封、細細閱讀。

那樣偉岸的人物,我現在再想,腦子裡竟都是一副老人家笑眯眯、和藹可親的樣子。

媒體從業者大概都有這樣的體會,「大咖」因為接受採訪很多,會有意無意地形成套路化的回答,這是難免的,某種程度上也很考驗採訪者的技巧。如此,到2019年,按理說黃老已經接受過無數採訪,但面對當時我這樣的「菜鳥」訪問者,他仍然認真且坦誠。

說到交大造船系求學時讀英文原版教材,他作出撓頭的樣子,笑說開始的時候「啊呀頭都大了」;大學七點的早課,他搖搖手說有時「起不來的」,因為他一邊讀書,一邊搞學生工作到凌晨一兩點;說到保密工作時期見不到家人,他神色黯下去;說到大學參加進步學生社團「山茶社」的經歷,他聲音又大一點,張口就唱上一段《山那邊喲好地方》:「山那邊喲好地方,一片稻田黃又黃……假如你要吃飯得做工,沒人給你當牛羊」。

我們採訪到的故事,雖然不是什麼獨家,但我仍認為它們是有力量的。

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說隨着戰爭的爆發,他歷經千難萬險去內地讀書,此後離家「越走越遠越走越遠」;他說早期研製核潛艇時,我們國家人才、知識、專家指導、參考資料都很欠缺,要帶着「放大鏡、顯微鏡、照妖鏡」去研究國外的資料,留着心辨別真假;他說那時沒有計算機,海量複雜的計算,是大傢伙一點點用算盤和計算尺算出來的,這樣精密設備的計算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為不知道準不準,一個數字得安排多組人一起算,得出一致的數字才算完;自力更生造出的核潛艇投入試驗了,到底行不行呢?大家都忐忑,他作為總工程師決定帶頭深潛下去,是有信心的表現,但也是不計生死的表現——我常想,第一代核潛艇的總工程師,到底意味着什麼呢?在不能為人知的角落,要開荒,要扛責任,要布大局,到了危險關頭,又要第一個站出來,這樣赫赫而無名。

回到2019年,總是在書本和新聞中出現的老人,就坐在我們面前,那是一位可愛的尋常老人,說話帶笑意,臉色紅潤潤的,身體隨着講述有小幅的晃動,故事講得很有感染力,思路仍敏捷,眼裡有神采。

專題片製成後,同年4月,在學校的校慶日進行了發佈。此後求學以及畢業後參加工作,聽到黃旭華院士名字的頻率仍然很高,他的影響力仍在不斷擴大,精神感染了更多人。我知道上海交大將一條校內道路命名為了「旭華路」,幾乎貫穿南北,串起了在校生吃住活動的日常。交大還有個「旭華班」,首次將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作為新增專業納入強基計劃,培養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與母校的緣分外,他對國家科技事業、核潛艇事業的長遠發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一直關心,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發佈的生平文章介紹,他先後向科研、科普、教育機構捐獻自己的獎金逾2000萬元。

紀念黃旭華|六年前,一位可愛又尋常的老人曾坐在我面前 - 天天要聞

2025年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黃旭華院士追思活動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2月7日下午,我在報道上海交大為黃旭華院士舉辦的追思活動之餘,也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市民,默哀、鞠躬、獻花。這兩日從媒體報道中獲悉,在老人廣東的舊居、在武漢的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的黃院士弔唁現場、在他工作過的地方,市民們紛紛來敬獻鮮花,現場哀思如潮。我瞥見人們給老人的紀念卡片上這樣寫着:「國之巨匠,風範長存」。

家居分類資訊推薦

大範圍炎熱35度開始動起來,南濕北干高度確定!分析:颱風在後面 - 天天要聞

大範圍炎熱35度開始動起來,南濕北干高度確定!分析:颱風在後面

一、清涼乾燥要告一段落,南方冷空氣餘溫不再維持5月11日前後,隨着冷渦系統大幅度南壓,帶動的冷空氣一路深入南方,影響甚至延伸至廣東、福建和浙江等地。這波乾冷空氣強度之強、影響範圍之深,在5月中旬確實少見。不少南方城市都經歷了罕見的春末回寒體驗,例如廣東中北部清晨最低氣溫已跌破20℃,讓人一早出門就能感受到...
陽台養蘭「歷險記」 - 天天要聞

陽台養蘭「歷險記」

我一直想在陽台養出絕美的蘭花,做個「陽台蘭仙」,可現實卻給我上了一堂又一堂「幽默課」。起初,我信心滿滿,把蘭花往陽台一擺,彷彿它馬上就要綻放成仙。聽說蘭花嬌貴,我就像伺候祖宗一樣,天天給它澆水,嘴裏還念念有詞:「小蘭蘭,多喝點,快快長。
陽台種菜8年火上人民日報?這屆網友破防了! - 天天要聞

陽台種菜8年火上人民日報?這屆網友破防了!

甘肅90後女孩@忘憂草的陽台最近火出圈了——6平米的小空間里,白菜、辣椒、甘蔗、西瓜在花盆裡擠得熱熱鬧鬧,8年時間從養花到種菜的轉變,不僅讓她收穫了幾十萬粉絲,更被人民日報點贊。當"城市陽台變菜園"的故事刷屏,網友們紛紛感嘆:"這才是刻在中
太突然!價格暴漲!從70元漲到2400元 - 天天要聞

太突然!價格暴漲!從70元漲到2400元

近期在網絡上迅速走紅的撕拉片,成為攝影圈熱門話題。得益於鞠婧禕、劉詩詩、黃子韜、吳昕等眾多明星的 「同款效應」,以及撕拉片表現出的獨特 「氛圍感」,即便單張拍攝價格高達300多元,熱度依舊居高不下。
沒玄關的戶型,鞋櫃要怎麼設計? - 天天要聞

沒玄關的戶型,鞋櫃要怎麼設計?

歡迎關注設計館:學習裝修乾貨,超全裝修攻略!對於家裡人口多、喜歡買鞋子的家庭而言,鞋櫃是一個不可或缺、並且是越大越好的收納櫃。從使用方便的角度來說,一般鞋櫃是裝在玄關區域的,這個空間靠近大門,進出門都可以第一時間換鞋。然而在一些沒有玄關的戶型中,鞋櫃如何擺放卻成了一個令人糾結頭痛的問題!那麼在沒有獨...
晝夜溫差20℃+,升溫按下快進鍵! - 天天要聞

晝夜溫差20℃+,升溫按下快進鍵!

今天(5月11日)湖北省氣象台發佈全省晴天最高氣溫西部30~34℃中東部27~30℃最低氣溫11~16℃偏南風2到3級陣風4到5級宜出行及洗衣晾曬最高氣溫直線上升全省普遍在30℃以上明天鄂西北局部有望超35℃不過晝夜溫差仍然較大一早一晚外出時需注意添衣天氣預報5月11日08時-12日08時,全省晴天。最高氣溫西部30~34℃、中東部27...
能「搬磚」還能打太極 北京科博會有多少機械人「顯眼包」 - 天天要聞

能「搬磚」還能打太極 北京科博會有多少機械人「顯眼包」

第二十七屆北京科博會正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機械人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大家可以近距離與機械人互動,也能從各類展示中,了解不同類型機械人豐富的應用場景。總台記者 高雪:我穿戴的是一個外骨骼機械人,據說穿上之後利用這樣的鋼爪可以讓我力氣增大。對我來說,抬起一個25公斤的箱子還是有點費力氣的,但藉助外骨骼機器...
洗拖鞋時倒一點,不管拖鞋多臟多黑,輕輕一刷就乾淨,簡單省事 - 天天要聞

洗拖鞋時倒一點,不管拖鞋多臟多黑,輕輕一刷就乾淨,簡單省事

點子妙招。生活有點子,分享不一樣的生活好點子。大家好,歡迎來到點子妙招。家中是不是都有拖鞋?很多朋友會發現拖鞋長時間沒有穿也沒有洗就會變得非常臟,其實可以利用上這種方法用來進行清潔,趕緊看一下。大家可以看到拖鞋長時間沒有清潔是不是非常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