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琴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日前發佈,《方案》支持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通過政府支持、企業讓利等多種方式,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持續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積極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費。
極目新聞(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記者注意到,《方案》發佈後,無論是線下的家居市場,還是網絡銷售平台,都推出了更大力度的以舊換新活動,舊家電的回收渠道更加便利。
消費品以舊換新,還存在哪些痛點待解決?記者連續多日走訪發現,消費品以舊換新仍面臨著大體積舊傢具「無處可去」、舊機回收價格標準不統一、居民對適老化改造缺乏系統認知這三大痛點。與此同時,行業人士也就如何打通堵點提出了建議。

適老化改造後的衛生間(己由適老化供圖)
堵點一:大件舊傢具難處理
掛在線上二手平台的單座皮沙發,售價72元,還有講價的空間,卻因款式老舊,張先生遲遲沒有等來買家。每在空餘時,他都會打開手機,看看有無諮詢的買家,可總是事與願違,兩個月過去,他急需轉手的二手沙發無人問津。
張先生家住武漢市蔡甸區,房子在五樓,沒有電梯。掛在網上的沙發,還是兩年前他買下這套二手房時前房主留下的,換了新沙發後,放置在客廳角落的舊沙發就閑置了。隨着孩子的成長,家裡對空間的需求越發明顯,他決定處理掉舊沙發。「聯繫了好幾家回收商家,都覺得我的沙發沒有價值,無法回收,不過可以幫忙丟,沒有電梯需要收費200元。」張先生理解商家的苦衷,但要出錢處理舊沙發,他覺得不划算。
「其實也可以自己把沙發扛下樓,扔到小區的垃圾站,只是家裡人力不足,還擔心在搬運過程中被磕傷,因小失大。」張先生說,他打算等到6月份,若到時還是沒人買,他就考慮將沙發和家裡的舊家電進行捆綁式回收,「把舊空調和一台電視機都賣掉,加上這把沙發,目前有回收商家給我的報價是180元。」
今年80歲高齡的張奶奶,同樣緊盯着二手交易平台的信息。為了孫子結婚能住上新房,張奶奶決定重裝她和老伴居住的這套140餘平方米的房子。重裝前,家裡的舊家電、傢具的處置成了一大難題。「孩子們工作忙,聽說有人回收立馬就叫人去把幾台空調和電視都收走了,給了1400元,我後來一問,賣虧了,有人出價比這更高,而且用這些舊的去換新家電也比較划算。我還發現回收的價格也不透明,我前一天賣的一批書8毛錢一斤,另一家來收第二批書時2元一斤。」張奶奶決定自行處理,她下載了二手交易軟件,上傳剩餘物品的圖片。沙發和茶几30元一套,來取貨的年輕人只帶走了沙發,約好上門看床的買家屢次爽約,還要面對來自買家發來若干的疑問,張奶奶覺得瑣碎又麻煩,如今還剩下一張床、一把小沙發、一張餐桌等物,「4月份裝修要進場,這些東西還沒人問,實在賣不出去了,就只有花錢讓裝修公司幫忙處理。」
處理大件舊傢具遇到難題並非個例,不少居民都面臨著床墊、沙發、桌子等大體積的舊傢具「無處可去」的困境。極目新聞記者走訪多個小區發現,有人乾脆選擇一扔了之,被隨意丟棄的舊傢具也讓小區居民犯愁。

小區內被隨意丟棄的舊傢具
「有的人把柜子放在樓梯道,存在安全隱患,有的人把大件舊傢具丟到垃圾桶旁邊,沒有及時清運,影響小區的環境美觀。」居民周女士(化姓)說,後期在處理這些大件垃圾時,有時還需要小區居民一起出錢。
一位不願具名的回收商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一般情況下沙發、床墊的使用年限較長,幾乎沒有回收價值,他們視其為「垃圾」,在拖舊過程中會產生人力、運輸等成本,因此回收商要麼直接拒絕上門,或是收費清運。
湖北省家電與網絡信息產品服務行業協會資深會長沈洪國稱,家裝消費品中的大件舊傢具的處理,成為消費者想換新而不願換新的痛點之一。「相比舊家電的回收,舊傢具的處理面臨更大的困境。」他說,舊傢具的回收價值與舊家電存在很大差別,使用年限較長的大件傢具,除實木傢具以外難以再利用,加之大件傢具的體積較大,回收更加困難,「大件舊傢具只能扔,扔出去不僅耗力氣,可能還需要居民自己掏錢,這就讓居民想換而不敢換、不願換。」
堵點二:舊機回收價格標準不統一
《方案》提出,支持家電銷售企業聯合生產企業、回收企業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開設線上線下家電以舊換新專區,對以舊家電換購節能家電的消費者給予優惠。

某家電連鎖經營企業以舊換新廣告牌
極目新聞記者探訪家居市場發現,不少店家都已推出家電產品以舊換新的活動。如何以舊換新?舊家電換新時到底能抵多少錢?一名品牌家電銷售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消費者選擇以舊換新時,需要提供一張舊家電銘牌的照片,舊家電不限品牌,工作人員通過家電的使用年限及功能評估折舊價格,目前她經手的舊機最高折舊價格為400元。同時銷售人員會告知消費者可選機型,「基本上一些好的型號都是可以換的,一些綠色智能機型還有額外的換新補貼。」在為消費者配送安裝新機時,工作人員會同步將舊機收回。
該銷售人員稱,在所有品類中,舊空調的價值最高,她在銷售過程中發現,部分家中有舊空調的客戶更願意選擇以舊換新的活動,而其他品類的舊家電折舊價格低,客戶會因為嫌麻煩而拒絕參加這一活動。
某家電連鎖經營企業的一名冰箱銷售人員稱,該品牌的以舊換新並不是在購買環節直減去舊機折舊的價格,而是採用換新與折舊分開的模式,「新機的價格在門店談好,是多少錢就交多少錢,舊機的價格主要根據空調匹數而定,不論好壞,1.5匹空調200元,2匹空調300元,3匹空調400元,舊機由該連鎖經營企業的回收部門負責上門回收並付費。」
不過,也有品牌家電的銷售人員直言,門店規定舊機最高可抵800元,但舊機最終能抵多少錢,要根據消費者需要購買的新機款式而定,「每個款式對應的折舊價格不一樣,比如這個款式價格已經很低了,已經都不賺錢了,那麼用舊家電抵的錢就少一點,但是如果選了新款,屬於高毛利產品,那麼舊家電的折舊價格就會高一點。」
舊機的回收價格取決於新機的利潤空間,這一點難免會引起消費者的顧慮。對此,湖北省家電與網絡信息產品服務行業協會資深會長沈洪國表示,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活動,舊機的回收價格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之一,目前協會已就舊機回收價格擬定了初步方案,未來這一方案完善後會在行業內統一施行,舊機回收價格在方案基礎上只能升不能降,同時協會還要求各家電品牌不得將舊機回收價格與新機的利潤空間掛鈎,「一些品牌的導購在執行過程中,為了吸引顧客促成消費,將舊機回收與新機的利潤空間掛鈎的情況不可避免,這也提醒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家電品牌及商場及時建立相應的機制強化監督,確保政策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同時也需要各家電銷售商誠信經營。」
沈洪國還稱,與往年實行過的以舊換新和多批家電、汽車下鄉舉措相比,今年的消費品以舊換新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換新的產品更加註重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要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品質,「在這樣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於換新的產品質量完全可以放心。」
堵點三:居民對適老化改造缺乏系統認知
《方案》中還提到,通過政府支持、企業讓利等多種方式,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持續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積極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費。
今年88歲的李婆婆,家住武漢市武昌區南湖街道都市桃源社區。兩年前,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她的家中就已經進行了適老化改造,馬桶旁及沐浴間牆壁加裝了扶手,花灑下面放了可摺疊沐浴椅,李奶奶使用後感觸很深,「年紀越來越大,身體靈活度越來越低,起床、刷牙、上廁所、洗澡等都要靠扶手,幸好有這些東西。」

李奶奶家加裝的扶手
不過,即便是老人剛需的適老化產品包,社區網格員在推廣宣傳時也會遇到困難。武漢某社區網格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即使有政策配套,居民無需花錢購買,可個別有剛需的獨居老人依然強烈拒絕加裝。
年僅25歲的張菁琳,從事適老化改造工作已近3年,她所創立的上海己由科技有限公司也是行業里第一批從事居家適老化改造的企業。張菁琳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一些對適老化改造有剛需的老人拒絕免費改造,多是因為在加裝適老化產品後,他們會覺得「我成為了被幫助的弱者」。
「適老化改造既要讓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又要讓人格尊嚴得到尊重。」張菁琳說,目前各地政府推行的普惠型適老化改造,多是為比較困難的老年家庭根據需求選配3000元以內的適老化產品包,讓老人的生命安全得到基礎保障,但這類剛需類產品很難顧及老人的人格尊嚴,「尊重老人的人格尊嚴需要從設計着手,我們在做適老化改造時會極力做隱齡化設計,比如設計隱形扶手,將扶手跟紙巾架結合在一起,這樣老人就不會覺得他是家庭中需要被特殊照顧的人。」
張菁琳在推廣適老化改造的過程中發現,多數人認為適老化改造就是加裝扶手,實際上適老化改造不僅有適老化輔具的加裝,還包括適老化智能設備的安裝和硬裝改造,改造的覆蓋面很廣,「居民對適老化改造缺乏系統認知,是推廣適老化改造最難的點。」
張菁琳進一步解釋稱,我國60歲以上老人達到2.64億人,而其中90%的老人接受適老化改造的意識淡薄,「這一代都是從艱苦年代過來的,他們是儲蓄型消費,不願為自己的風險防範去消費,他們更寧願為下一代消費。加上適老化改造需要家庭決策,前期做宣傳推廣時,到底是給子女看還是給老人看?兩者都滿足對企業來說難以觸達有效的客戶,而且決策流程很長。」

適老化改造後的衛生間(己由適老化供圖)
張菁琳早已意識到開展適老化改造市場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她還沒有摸索出最有效的推廣方式和渠道。「適老化基礎套餐包,目前都需要通過居民高度信任的社區和有信服力的政府單位去進行推廣,對於企業來說,我們很難找到有效且被信任的推廣渠道。」
面對適老化改造市場推廣的困境,張菁琳建議相關企業及政府部門加大線下推廣的力度,讓適老化改造的實景樣板間進入社區。「單個空間的展示不佔地方,可以讓老人真實體驗,觸摸感更強。」張菁琳,適老化改造的實景樣板間進社區,上海提供了範本,「上海的為老服務中心、15分鐘養老生活圈以及為老人提供服務的日間照顧機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會做一間居家環境的適老化改造樣板間,讓老人體驗。哪怕有些養老機構沒有樣板間,它們也成為了一個活生生的適老化改造的案例點。」
張菁琳還稱,不少老年人入住的房子年限較長,在對房子進行適老化的硬裝改造時,原始圖紙的缺失,會加大改造的難度,延長改造的時間。「衛生間局改需要兩三天,有的老人家裡只有這一個衛生間,就只能搬出去,會給老人帶來極大不便,這也是適老化改造的痛點之一。」張菁琳遇到這類情況時,往往會選擇和養老服務機構合作,改造期間讓老人搬去養老機構短住。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