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在高考競爭激烈的河南,一家能考上一個名牌大學已經相當了不起,沒想到這一家竟然有兩個孩子同時考上清華。
河南濮陽,有一對雙胞胎易文旭、苗文昊雙雙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讓人羨慕不已,同時又對他們的家庭教育充滿了好奇。

媽媽苗女士大方分享了她的家庭教育經驗,她的一番話卻讓評論區炸了鍋,直呼:太凡爾賽了。
苗女士說,在學習上一直都告訴孩子:學習是你們自己的事情。孩子考了多少分,經常從別人那裡聽說才知道。
即便在完全有能力輔導他們的時候,也選擇放棄輔導,一切靠他們自己去遇到難題、解決難題。只是在後面去鼓勵他,讓他想盡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然後把這些所需要的知識點變成自己的能力。
小學階段,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會檢查孩子的作業,從三年級開始,只負責簽字,對錯、完成度由孩子自己把握。
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孩子自覺自動的能力,而不是家長逼迫學習。
這樣做的效果是: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學習自覺性非常強,對學習有自己的安排和計劃,學習成績排在前列。

看了苗女士的分享,很多朋友表示:成功了說啥都是真理,學霸家長分享經驗都是不管孩子,看來只有天賦選手才能成學霸呀!孩子不是學習的料,管了也是白搭。
這樣理解未免有些消極,也有失偏頗了,如果什麼都不管,全部任由孩子自我成長,一些本可以發展更好的苗子就會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其實,苗女士分享的經驗很重要,她不是沒管孩子,只是在用一種很理性的方式管孩子,她着重培養的是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北大心理學教授魏坤琳在雙減後指出,「雙減」對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苗女士比更多家長提前認識到了這一點,才讓孩子脫穎而出。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不管孩子,而是在關鍵節點上非常用心,大致有3個自主好習慣非常重要。

養成自主克服困難的習慣
在小學階段,孩子遇到難題,父母尚有能力幫他解決,但是到初中、高中呢?父母漸漸跟不上孩子的節奏,無法給予實際指導,只能靠孩子自己去解決。
孩子只有在小學階段養成自己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習慣,到初中、高中才不會依賴父母、依賴別人,實現更大的自主。
學習之路沒有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難以明白的知識點,難以解答的怪題、難以提升的學科,只有自己開動腦筋去想、去嘗試,才能體會到「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快樂,才能在不斷突破中強大自己的能力。
《極簡學習法》分析了上百位清華北大學霸,發現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性:不畏困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剛考入北大的尹之桐,上高一的時候語文比較差,但他沒有被弱勢學科嚇倒,而是認真分析總結,看如果考到130分以上需要做什麼工作。
他發現,閱讀理解和作文失分比較大,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在閱讀上下功夫,保證作文之前的題目扣在10分之內。他因此讀了很多課外經典書籍,真的實現了逆襲,高考時語文133分。
在高中學習那麼緊張的情況下,還要抽時間大量閱讀,提升最需要日積月累的語文學科非常困難,但尹之桐就做到了,這離不開自主克服困難的品質。

【敲重點】苗媽媽做得非常好,一二年級給孩子做好示範、扶上馬送一程,三年級讓孩子自己負責對錯、承擔自然後果,授之以漁,讓孩子養成自主克服困難的習慣。
當然,至於幾年級開始放手,要看孩子的情況具體來定,總體原則宜早不宜晚。
養成自覺自律的習慣
看到哪個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很多朋友都會把成績歸功於天賦。天賦固然重要,但是不自律、不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好成績嗎?答案是否定的!哪有不勞而獲的果實,如果只靠天賦,那都去給孩子做一下智商評分,等着高考就完了。
可能有的孩子說,玩着就考出了好成績。有三種可能:
- 一是故意製造一種不學習的假象遮人耳目,在背後悄悄努力驚艷所有人。
- 二是在其他方面付出了努力遷移到某個科目上,像打數學競賽的孩子,數學成績就很好。
- 三是可能很早之前打下了基礎,學習某個科目時很輕鬆,比如小學階段英語達到高中水平,簡單翻翻課本就能得高分。
實際上,「自律者出眾,懶散者出局」。
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在高考完後都沒有放棄自我學習的機會,有的在圖書館讀書、有的在學英語、有的在提前學習大學課程、有的在為能順利畢業而學起了游泳。都在未雨綢繆,不是高考結束了自覺自律的習慣就終止了。
即使天賦不高,後天努力也可以彌補,清華畢業的李鑫就是一個很勵志的例子。
李鑫在幼兒園被測智商只有96分,父母可能因此對他成績沒有太多要求。他小學的時候還不是特別努力,到初中以後,父親生病,沒人照顧他,只能靠他自己。他認為好好學習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才開始瘋狂學習。結果他很快趕了上來,初一期中考試考了全校前三,後來一直是第一名。
高中的時候,因為頂着狀元光環,玩性太大,成績一落千丈,導致高考失利,一般大學都沒考上,無奈復讀,才埋頭苦學,最終考上了清華。
可見,努力是多麼重要。

【敲重點】苗媽媽說的對,不要告訴孩子每天學什麼,在後面催着他學習,而是讓孩子自覺學習。孩子有清晰的奮鬥目標,是學習動力的來源,是自覺自律的基礎。
孩子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催促,如果孩子較勁腦子催孩子學習,該停下來好好想想了。
養成自主超前學習的習慣
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興趣不同,如果都按照統一的步調學習,可能會壓制孩子在某方面的學習能力,耽誤孩子的發展。
如果能讓孩子在時間充沛的情況下,在某方面超前學習,擁有超越同齡人的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更容易佔據先機。
苗文昊對數學特別感興趣,在初中的時候就自己找了很多相關大學課程,讓媽媽給他打印出來學習,他初中就了解了微積分等大學知識。
上高中以後,他多次參加數學競賽,開始能超越全國80%的同學,後來能超越99%的同學,最後取得了省一30名的成績。
這些都是超前學習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幫助。
現在的大學錄取並不是只有高考成績這一個評價標準,如果在某方面表現突出,同樣可以獲得很多機會,像報送、綜合評價招生、技能考試等等。
有很多家長認識到這一點,會讓孩子在小學階段就進行個性化超前學習。像數學、物理、信息學、藝術、體育等,為未來做好準備。

【敲重點】小學階段時間寬鬆,孩子好奇心重,正是培養孩子超前學習習慣的好時機,除了在特長方面的學習外,還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所作為。
像努力學好英語達到高中水平,進行數學思維訓練,把初中要讀的名著讀一讀等等,可以為以後節約很多時間。
寫在最後:一個孩子考上清華已經非常厲害,何況兩個孩子同時考上清華!孩子有天賦,但也離不開父母的培養。
苗媽媽分享的教育經驗實際不是凡爾賽,而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讓孩子自主克服困難、自覺自律、超前學習,需要技巧,背後付出多少努力,只有真正行動才會知道。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