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日前,福州市民政局公布
《福州市市轄區2023年第一批街路巷命名、更名方案(徵求意見稿)》
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可於
今年5月4日前提出意見建議
據悉,本批次共涉及49條道路
其中,39條道路為首次命名
7條道路為變更起訖點
3條道路為更名
附:福州市市轄區2023年第一批街路巷命名、更名方案(徵求意見稿)↓↓
鼓樓區
1.夢斗巷:西起天泉路,東至福飛南路。該道路東端有「北山楊公祠」,崇祀南宋愛國將領揚州都統使楊夢斗,故擬取名為「夢斗巷」。
2.柏姬廟巷:南起北山巷,向北折向東呈半弧形至北山巷。擬以巷西端歷史地名「柏姬廟」命名。
3.鳳凰池路:西起工業路,東至西洪路。擬以路側歷史地名「鳳凰池」命名。
4.東湯巷(變更起訖點):北起湯邊巷,原南至東湯小區北門,現擬向南延伸至玉泉路。
5.永恆巷(變更起訖點):南起北二環西路,原北至梅柳路,現擬向北延伸至江厝路。
6.洪山橋街(變更起訖點):東起江濱西大道,原向西折向北至洪山橋,現擬向北延伸至國光公園。
台江區
7.紅舍路:西起新港街,東至十三橋巷。擬以路側歷史地名「紅舍廟」命名。
8.瀛福路(變更起訖點):東起長樂南路,原西至瀛東路,現擬向西延伸至六一中路。
9.瀛澤路:北起瀛東路,南至瀛福路。該道路與瀛福路相連,為與之相呼應,擬取名為「瀛澤路」,寓意「福澤瀛洲」。
10.瀛東路(變更起訖點):東起長樂南路,原西至六一中路,因城市建設,現擬縮減至瀛澤路。
11.紅星巷(更名):東起瀛江路,向西折向南至瀛福路。因城市建設,瀛東路被分為數段,此路段為其中之一,因所處位置原為紅星村,故擬更名為「紅星巷」。
倉山區
12.玉湖路:西起南台大道,東至則徐大道。千年的郭宅為湖澤環繞的村落,譽為玉湖,故擬取名為「玉湖路」。
13.郭宅路:西起蓋山路,東至則徐大道。與「玉湖路」平行,原為通往郭宅村的主幹道,故擬取名為「郭宅路」。
14.六和路:北起郭宅路,南至玉湖路。該道路坐落於郭鶴年故居六和亭旁,六和亭是郭鶴年母親鄭格如為紀念自己先生郭欽鑑所建,亭子設計成六角,寓意六兄弟團結、和睦,故擬取名為「六和路」。
15.程池路:西起南台大道,東至六和路。該道路所處位置原為程巷和池頭村民小組,兩個小組共同組建「程池黨支部」,故擬取名為「程池路」。
16.山南嶺路:西起蓋山路,東至六和路。該道路所處位置原為山南嶺自然村,故擬取名為「山南嶺路」。
17.步卓路:北起郭宅路,南至玉湖路。該道路所處位置原為步卓自然村,故擬取名為「步卓路」。
18.超功路:北起蓋山路,南至玉湖路。該路通往倉山區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千年歷史古迹超功寺,故擬取名為「超功路」。
19.太平鼓路:西起蓋山路與南台大道交接處,向北折向東至蓋山路。該道路所處位置為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平鼓起源地,故擬取名為「太平鼓路」。
20.福星境路:西起金秋亭,東至蓋山路。擬以歷史地名「福星境」命名。
21.維新路:北起郭宅路,南至玉湖路。該道路中間原有一座建於民國初年,已登記為文物保護點的石板古橋「維新橋」,故擬取名為「維新路」。
22.蓮峰路:北起南二環輔路,南至玉湖路。該路段位於郭宅中心小學東面,郭宅中心小學的前身為「蓮峰書院」,故擬取名為「蓮峰路」。
23.蓮池路:西起維新路,東至蓮峰路。該路段原有一蓮花池,為保留舊址地名而弘揚郭宅文化,故擬取名為「蓮池路」。
24.樟平路:北起福泉高速輔道,向東折向南至紹寬路。該路段位於原樟嵐村內,寓意平安樟嵐,故擬取名為「樟平路」。
25.錦屏路:北起永南路,向南偏東延伸約200米至農田。該道路旁曾有一座小山,猶如筆架,故擬取名為「錦屏路」。
26.鳳境路:西起高台路,東至秀宅路。該路段是後坂片區與嶼宅片區的連接路段,附近原有歷史地名「鳳境」,故擬取名為「鳳境路」。
27.濂浦路:北起南江濱東大道(紹岐村入口),向西南折向南至南三環輔路(濂江村口)。擬以歷史地名「濂浦路」命名。
28.螺江西路(變更起訖點):原西起南三環路(雞姆嶼),現擬延伸至灣邊立交橋入口,東接南台島環島路。
29.石邊路(變更起訖點):北起金祥路,原南至盧濱路,現擬延伸至鳳岡路。
晉安區
30.鴻雁巷:北起福新支路,南至福新中路。因巷北端多郵電單位,故擬取名為「鴻雁巷」,寓意「鴻雁傳書」。
31.可溪路:南起北三環輔路,向北折向東至盛輝智慧物流園北端,再向東北延伸約300米至北廟山山腳。道路沿線原有一條溪流稱為可溪,且所處位置歷史地名原為可溪里、可溪墩,故擬取名為「可溪路」。
馬尾區
32.登龍支路:南起登龍路,北至臻麓園小區(藍房君註:萬科紫台)。為登龍路的分支路,故擬取名為「登龍支路」。
33.朴存巷:東起宗棠路,西至凱隆巷。該路段緊鄰宗棠路,左宗棠,字季高,號朴存,故擬取名為「朴存巷」。
34.文圖山路:南起福馬路輔路,北至高架橋下龍津苑三期小區。以路側老地名文圖山命名,故擬取名為「文圖山路」。
35.茶山支路:北起快安路,南至茶山路。因與茶山路相交,故擬取名茶山支路。
36.石場巷:東起新蓮花醫院,西至快安路。舊時為快安村民堆放和銷售石材的地方,為方便銷售,村民將石材運至此地,四鄰八鄉村民均彙集到此處購買石材,並稱此地為石場,故擬取名為「石場巷」。
長樂區
37.聖陽路:北起梅庄路,南至芳桂路。擬以當地歷史地名「聖陽」命名。
38.漳湖路:北起芳桂路,南至峽漳路。擬沿用俗名。
39.鰲頂路:西起龍翔路,東至聖陽路。擬以路側「鰲頂峰」命名。
40.豹變路:北起機場第二高速公路,南至芳桂路。擬以路側「豹變岩」命名。
41.龍涎路:北起後張路,南至成功路。擬以路側「龍涎河」命名。
42.後張路:西起文松路,東至豹變路。擬以所在地村莊名稱命名。
43.東卓路:西起龍涎路,東至豹變路。擬以所在地村莊名稱命名。
44.南厝路:西起文松路,向東折向南至鵬興路。擬以所在地村莊名稱命名。
45.壋陳涸路:西起祥鳳路,東至鵬程路。擬以所在地村莊名稱命名。
46.鵬謝路:北起成功路,南至漳湖路。擬以所在地村莊名稱命名。
47.祥鳳路:北起湖順路,南至芳桂路。擬以長樂第一位進士林鶠的字「祥鳳」命名。
48.新邑大道(更名):北起機場第二高速公路,南至福清。原名澤竹路,現擬更名為「新邑大道」。長樂建縣初稱「新寧縣」,出自《詩經》「宅新邑,寧闕止」,為提升道路名稱文化內涵,擬更名為「新邑大道」。
49.溪山路(更名):西起新邑大道,東至環湖路。原名營濱東路,現擬更名為「溪山路」。朱熹在路側三溪村授課期間,為三溪的山水景緻之勝題刻「溪山第一」,為提升道路名稱文化內涵,擬更名為「溪山路」。
來源 | 藍房網、福州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