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皇帝為何31歲早早駕崩?三個壞習慣傷害大,很多現代人都犯

在清朝的十二帝中,如果要挑出一個最具特點的來,咸豐應該是能入選的。因為他頭上的頭銜實在太多,最後一個掌握實權、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也是著名的沒遠見、沒才能、沒膽氣的皇帝。

他在位十一年,簽訂了十一個不平等條約,且在31歲的大好年齡就突然暴斃,他的死因正史未載,不過跟這幾個壞習慣分不開!

在《清史稿》中,對於咸豐的死只是記錄下了過程,「辛丑,上不豫。壬寅,上大漸……癸卯,上崩於行宮,年三十一。」其他的隻字未提。

不過在《清稗類鈔》里就較為詳細,把咸豐生前到死的一些事迹都記錄了下來。按照此書的說法,咸豐皇帝自幼就身體不好,常年抱着藥罐子。

後來着人四處尋醫,得到一個偏方——鹿血。因此後來登基為帝後在圓明園養了上百頭鹿,只為獲取新鮮的來續命。

「醫謂鹿血可飲,於是養鹿百數十,日命取血以進」。

等到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城,咸豐皇帝倉促逃竄至避暑山莊,在這個過程中仍是不忘帶上他的鹿,有大臣看不下去規勸道:「外兵已逼京師,方避寇之不暇,何必率是以為累?他日事平,再飲鹿血未晚也」

咸豐罔若未聞,依然裝了好幾大車鹿。到了避暑山莊後,咸豐皇帝有感國家破滅心中苦楚,但並沒有知恥而後勇,反倒更加聲色犬馬,迷戀上了附近的曹寡婦。次年8月22日,咸豐皇帝最終還是沒能回到北京,死在了避暑山莊。

從他這一生來看,身體差是一部分,畢竟是早產兒,先天上有所不足,但他畢竟是皇帝,所吃說用的都是世上最好的,只要細心調養,多活些年月也不是問題。

關鍵他還有三大不良習慣,加速了他的死亡,讓早逝成了「命中注定」。

一、吸食鴉片

是不是很諷刺,晚清被鴉片搞得名不聊生,道光年間還有林則徐虎門銷煙,但這才過了一代,咸豐身為道光的兒子就公然的吸食起來。

不過他似乎還注重了那麼一點點影響,給鴉片改了個名字叫「益壽如意膏」,又曰「紫霞膏」,尤其是在太平天國勢大之後吸得更加厲害。

粵寇(太平軍)事急,宵旰焦勞,恆以此自遣。

鴉片也就是毒品,這東西對人體的傷害太大了,無形之間也縮短了咸豐的壽命。

二、極愛喝酒

喜歡是喜歡,關鍵是酒量不高,酒品不好,一喝就醉,一醉呢就愛罵人。酒這東西現代人都知道也非常傷身體,同樣加快了咸豐的早逝。

「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

三、好色成性

後宮有名有姓有封號的就有18人,3個皇后,15個妃子,在紫禁城和圓明園裡收羅來的美女更是不計其數。因為在紫禁城感覺不盡興,乾脆搬到了圓明園辦公,從此更加放肆。

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四春娘娘」——杏花春、武陵春、牡丹春和海棠春,各自為她們在圓明園分配了庭院,還是串聯起來的,方便咸豐走動。

本來先天身體就不好,還要如此無節制,神仙都難救啊。其實他的早逝完全就歸咎於他自己,我們現代人也有很多類似的毛病,抽煙喝酒云云,其實這些都是在折損自己的壽命!

為了自己身體着想還是早早將那些壞習慣改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