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卷首導語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一首《滿江紅》道盡了岳飛內心難以復加的恥辱痛恨之心,從言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對金人的痛恨程度,那麼靖康之變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大宋的皇室受到了怎樣的屈辱,以致讓岳帥如此耿耿於懷?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回顧下這段歷史。
靖康之變的背景
北宋末年,宋徽宗趙佶統治下的大宋已經是內憂外患不斷,內有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外有大遼的虎視眈眈。以蔡京為首的政治集團採取聯金抗遼的策略,期望奪回後晉時割給遼朝的燕雲十六州。
公元1120年,北宋與金朝達成協議,雙方商定夾攻大遼,遼亡後燕雲十六州歸還大宋,宋朝將原來給大遼歲貢轉給金朝,史稱「海上之盟」。
在之後的聯盟抗遼過程中,由於宋軍的腐敗,數十萬的大軍竟然不堪一擊,被窮途末路的遼軍打得丟盔棄甲,這讓「盟友」金朝看出了宋朝的懦弱無能,因此在滅亡大遼後,就不想如約將燕雲十六州歸還,只是一時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借口。
公元1123年,金朝的臨海節度使張覺叛金投降了大宋,面對這等好事,宋徽宗一高興就忘了雙方的盟約,不僅接受了張覺,還大肆封賞,這讓虎視眈眈的金朝找到了借口。
公元1125年8月,金朝準備充分以後,金朝以張覺事件為借口,派大將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分東西兩路南下侵宋,一路如入無人之境。
宋徽宗趙佶面對金人的南侵手足無措,他不想做亡國之君,但他的辦法不是如何抵抗外敵,而是在公元1126年初將皇位禪讓給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
被迫上位的宋欽宗趙桓也是個懦弱之輩,面對金人的鐵騎,他唯一的辦法就是以舉國之財力,與金人求和,而且金人要求的議和賠償金額一次比一次高。
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宋欽宗只能割地賠款,甚至按金人的要求,給金人送去了大量的女人,其中還包括嬪妃(就是自己的小老婆和老爸的小老婆),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前後送到金營的妙齡女子多達上萬人,而很多女人因為擔心被金人糟蹋,索性投水自盡。
但這一切並沒有阻擋金人的南侵鐵騎,反而讓金人看到了大宋的懦弱,加速了大宋的滅亡。
靖康之變的過程
面對金人的無度索求,已經枯竭的北宋難以在短時間內湊齊,這讓金軍主帥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失去了耐心,既然北宋滿足不了自己,那乾脆自己來取吧。
公元1127年1月,金軍攻破北宋的都城汴京,在城中燒殺搶掠,將北宋的都城變成了人間煉獄。最後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人沿鄭州北行,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等北返。
但是金國並不打算滅亡北宋,並不是不想,而是北宋的疆域相當於金朝實在太大了,僅僅幾十萬人的金朝一口吃不下,打下北宋容易,但如何治理卻是個難事。金朝一再上演蛇吞象的故事,但面對北宋這頭年老而衰的巨象,一時間是無論如何也吞不下去的。那怎麼辦呢?金人想到了一個絕佳的辦法:扶植偽楚張邦昌,看管北宋土地。
靖康之恥的屈辱程度令人髮指
皇帝成了俘虜,這本來已經是奇恥大辱,但是到了金營後,金人對待皇室的做法,尤其是對待嬪妃的做法更是令人髮指。
首先說說歷史上著名的「牽羊禮」,這是金人為了慶祝戰勝而特意為俘虜準備的。
所謂「牽羊」就是將俘虜的上衣剝去,披上羊皮,脖子上繫上繩子,像羊一樣被人牽着走,也表示像羊一樣任人宰割。
對於徽、欽二宗,金人在舉行「牽羊禮」後,封趙佶為「昏德公」、趙桓為「重昏侯」,這是對北宋皇室的極大侮辱。
這還不算,皇帝都成了階下之囚,那後宮嬪妃以及公主的下場就更慘了。3000多的嬪妃公主也被脫去上衣,行「牽羊禮」,在古代女子的貞操比性命還要重要,不堪其辱的朱皇后在牽羊禮後,投水自盡,北宋皇室的尊嚴在此之後蕩然無存。
而牽羊禮之後,這些嬪妃公主大多被金軍將士瓜分。這其中就包括宋欽宗的親妹妹趙福金,她是人人皆知的大美女,金人完顏宗望早就對她垂涎三尺點名索要,宋徽宗為了保命,灌醉了女兒後親手送到了宗望的大帳中,完顏宗望死後,她又被完顏希尹霸佔,期間過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更凄慘的是高宗趙構的生母韋太后,她先是和其他嬪妃公主一樣,被送進「浣衣院」,這裡的浣衣院可不是洗衣打雜的地方,而是金人設置專門收容宮女嬪妃、以供金人「取樂」的地方。高宗繼位後,韋氏成了金人重點「照顧」的對象,據記載,她曾創造了單天接客一百多人的最高記錄,後來又成了完顏宗賢的小妾,還生了兩個兒子。
高宗的五個女兒,除了三個死在北遷的途中,剩下兩個也被送進了浣衣院,成了明碼標價被反覆販賣的物品。
其他被虜的宮女,大多成了金人的歌姬,一旦金國有什麼酒會,她們就必選穿上金國的服侍歌舞助興,有的成為金兵的小妾。有不少人在經歷非人的折磨後死去,倖存下來的也過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北宋滅亡時,這些女人們承受了比男人更多的痛苦,淪為金人的玩物,遭受了無盡的折磨,最後在凄涼中結束了生命。
參考文獻:《兩宋書》《汴京之圍》《靖康之變》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詼諧的角度解讀歷史,關注剛子聊歷史,了解更多歷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