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生於公元1360年5月2日,死於公元1424年8月12日,是明朝第三任皇帝,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公元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號永樂,後稱永樂帝、明成祖等。
朱棣出生在應天府(今南京)。在明朝建立後,他被封為燕王。當他在家鄉鳳陽的時候,就知道了很多關於人情方面的事情。所以他在就藩北平(今北京)以後,多次奉命參加北方的軍事活動,兩次帶兵北上,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力。
在建文帝登基後,採取了削藩的政策,不僅監視了朱棣,還剝奪了他的軍隊。於是朱棣不滿建文帝的政策,便發動了靖難之役,經過三年時間。1402年,朱棣攻下應天府,建文帝失蹤,朱棣便在南京稱帝。朱棣奪了侄兒朱允炆的江山後,已經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認可,朱棣的統治也很難引起普通人的質疑。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朱棣在位期間殺害宮女的事,更少有人知道他殺害宮女的原因。據史料統計,朱棣在位前後總共屠殺了三四千名宮女。那麼,他究竟為什麼要殺死這麼多無辜的宮女呢?
儘管他通過靖難之役將權力升到最高峰,但不可否認的是,朱棣的確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厲害皇帝之一。他非常能幹,精力充沛,這是他作為皇帝的優勢,但他的缺點也不容忽視。他固執、任性、多疑、兇殘,尤其是在他憤怒的時候。因此,3000多名宮女並不是死於朱棣的刀下,而是死於他多疑而暴怒的性格。
據史書記載,朱棣曾兩次大規模屠殺宮女。第一次是在永樂初年時,宮女和太監的數量很少,只有100多人。第二次則是發生在永樂末年,而這次被殺的宮女和太監總數接近3000人。如此大規模殺害宮女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也許,普通人無法理解,作為一個權利達到頂峰的皇帝,為什麼要殺死一些卑微的宮女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要找出朱棣屠殺宮女的背後故事,我們必須從永樂初年開始說起。在永樂初年時,明朝在朱棣的統治下,逐漸從衰落到煥發了生機,國力強盛。在這種大好形勢下,朱棣開始縱情於一個溫柔和平的國度,那時候全國各地都舉行選美,而後宮的美女也就越來越多。在入選的美女中,朝鮮美女權氏憑藉其出眾的外貌和非凡的才華很快從眾多美女中脫穎而出,最終贏得了朱棣的喜愛,成為朱棣最寵幸的妃子之一。
公元1410年,生性喜戰的朱棣,無法擺脫想征服的慾望,於是親自率軍來到漠北。在出征前,他特地帶了權賢妃作為隨從妃嬪隨軍隊出征。但是讓朱棣沒有想到的是,這位被自己寵愛的嬪妃,在回宮的路上得病而死,最終死在臨城,葬在嶧縣。而權賢妃的死給朱棣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當朱棣傷心欲絕的時候,這時候宮裡有人向他報告了一個重要的消息。朱棣聽到這個消息後勃然大怒,在沒有仔細調查的情況下殺死了100多名宮女和宦官。
這件事情必須從一個朝鮮商人的女兒賈呂開始。她被選入宮後,沒有得到朱棣的寵愛,心裏很是鬱悶。後來,她遇到了呂氏,而呂氏當時是比她早進宮的。因為他們都是朝鮮人,賈呂想和呂氏交往。然而,呂氏看不上賈呂的個性,不願與她交往,所以賈呂總是懷恨在心,等待報復的機會。而權賢妃在北伐勝利返回途中辭世的消息,無疑是給賈呂帶來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因為當時呂氏隨軍侍候過賢妃,這樣就很容易被陷害。所以她就誣告賢妃是被呂氏毒死的,所以這就造就了朱棣屠殺宮女的事件。
賢妃之死雖令朱棣傷心欲絕,但經過一段時間,他逐漸從悲痛中解脫了出來,王貴妃也逐漸取代賢妃的權勢,成為當時朱棣最寵愛的妃子。然而,也許王貴妃享受了如此巨大的榮譽卻沒有感到幸福。當朱棣準備立她為皇后時,她病了,最終死了,活得很短。王貴妃的死讓朱棣再次經歷了失去愛妾的痛苦。而巧合的是,當朱棣傷心欲絕的時候,賈呂和魚氏私下和宦官結好之事被傳入了他的耳中。聽到這個消息後,朱棣非常憤怒。賈呂和魚氏害怕降罪,於是便上吊自殺了。
朱棣為了查明宮庭上有多少類似的醜聞,於是決定親自審問賈呂的宮女。刑訊的結果卻讓朱棣大吃一驚,他發現這一班宮女想謀殺皇帝的供詞!這個消息無異于晴天霹靂。朱棣非常震驚和憤怒,便決定清掃後宮。據當時統計,當時有近2800名宮女被集體懲罰殺害。此外,永樂初年朱棣也屠殺了100多名宮女,這樣接近3000名宮女死於朱棣的屠刀之下。
根據《李朝實錄》的記載,當皇宮中的人被殘忍地殺害時,就有宮殿被閃電擊中,皇宮中的所有人都非常高興,認為朱棣會因為害怕報復而停止殺人,但是朱棣卻保持不變,他知道如果不嚴懲這些,這與平常沒有什麼不同。
據史書記載,明成祖晚年患病,容易發怒,難以控制,甚至歇斯底里。他自己很殘忍,好殺,他在晚年生病,所以他更暴力。」這可能是上天對他殺得太多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