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贏了日俄戰爭,為什麼出兵干涉蘇俄革命,卻以失敗告終?

1905年,日本和俄國為了中國東北的利益,大打出手。結果俄國打敗了,不得不讓出巨大的權益給日本。日本也因為這一仗,躋身世界列強的行列。

然而短短十來年後,日本和蘇俄又一次爆發了戰爭。這一次是日本武裝干涉蘇俄革命,結果灰溜溜的被蘇俄趕了出去。

日本贏了日俄戰爭,為什麼出兵干涉蘇俄革命,卻以失敗告終?

日俄戰爭表面上看日本打贏了俄國,但其實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看出,俄國的精銳在歐洲,畢竟那時候歐洲幾大國的矛盾愈演愈烈,隨時可能爆發戰爭。

儘管遠東地區的俄軍也不少,但畢竟補給線長,尤其是西伯利亞鐵路還沒有修通,無論是兵力還是補給,都不可能及時補充。

所以日俄戰爭,俄國遠離自己家門口,始終並沒有統一意見。而日本就不一樣了,日本可以通過朝鮮以及海軍快速的增兵,後勤補給自然也不是問題。

關於這場戰爭,日本拼勁了自己的家底兒也幾乎斷了自己的後路,是賭上了自己的國運,日本輸了將面臨的是生死存亡。而對於俄國來說,丟失的也是東北,但我們知道東北只不過是俄國的勢力範圍,這一點東北和外東北已經通過條約丟失的領土不是一個概念。

即便讓出一半,對俄國來說也是不痛不癢,只不過面子上過不去而已。我們知道就算俄國敗了,也沒有賠款給日本,讓日本也是哭笑不得,但也無可奈何。

所以說從投入跟收益比之中就可以預見這場戰爭的結果並不是那麼讓人意外的。

我們再看看十月革命後,日本出兵干涉蘇俄。

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建立了蘇俄政權。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蘇俄面臨的局勢不太樂觀,國內大量的白軍還企圖擁護沙皇捲土重來。國外西方列強對這個新生的蘇俄政權並沒有什麼好感,想退出一戰,也不是自己能夠說了算的。

協約國不同意的情況下,蘇俄單方面和德國簽訂了條約,放棄了大量的領土和權益才退出了一戰。

這之後,英法等國糾集14個國家開始干涉蘇俄革命。企圖推翻這個新生政權,重新恢復一戰的東線戰場。不過英法等國還陷入西線戰場不能自拔,便積極拉攏美國、日本等國派遣軍隊干涉蘇俄革命。

當然了,日本入侵遠東地區,有着自己的戰略目標,並非一味地聽了英國的話。日本是個島國,資源匱乏,遠東本身就是日本的目標。趁着蘇俄內戰,遠東兵力空虛,這對於日本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

蓄謀已久的日本人迅速進行了戰爭動員,組建了「海參崴派遣軍司令部」,於1918年8月2日宣布出兵俄國遠東。起初,日本在遠東攻擊非常順利,一路上勢如破竹,佔領了廣闊的土地,還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

但隨後的局勢卻急轉直下,以至於最終不得不退出遠東。

蘇俄紅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政權得到了鞏固。西線壓力減弱的情況下,蘇俄紅軍開始對日作戰,本身日本人數太少,根本不佔優勢,面對經過內戰洗禮的蘇俄紅軍,日本不是對手。

日本表面上佔領了廣大地區,但其實時常被游擊隊搞得焦頭爛額。而入侵遠東花費了日本巨額軍費,這給日本財政造成了極大負擔,為了供應軍糧,日本各地米價暴漲甚至引發了搶米騷亂,日本的國力難以維持長期佔領。

眼看干涉無望,西方國家開始紛紛撤出蘇俄,接受了這個結果。可日本仍然在遠東盤踞,這個時候西方國家和日本矛盾加劇。尤其是美國,更不願意看到日本獨霸遠東,這是損害美國利益的。

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國內支援又不足,國際上壓力倍增,使得日本根本耗不下去,只能狼狽地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