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賴清德當局強推全台「中正路」改名,蔣萬安批「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

【環球網報道】賴清德當局在島內大搞「去蔣化」,全台的「中正路」醞釀改名。據台灣《聯合報》5月27日報道,台「內政部」負責人劉世芳稱,希望島內各縣市地方政府推動改名,被台中市長盧秀燕反嗆「吃飽太閑」。台北市長蔣萬安今日(27日)也批評稱,民進黨當局「只搞政治,不辦正事」,無法苟同。當地民政局長陳永德也說,光是道路名牌更改的成本就要100多萬元(新台幣,下同),痛批改路名一事「莫名其妙」。

蔣萬安 資料圖 圖源:台灣《聯合報》

據報道,台北市國民黨籍民意代表李明賢稱,民進黨當局因總預算被台立法機構刪減,便通知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將緩撥,台北市的補助款被刪了近38億元。但劉世芳非但不關心補助款被刪後對地方政府影響,還推動「中正路」改名,更點名台北、桃園、台中三市進度太慢。對此,盧秀燕批評「吃飽太閑」,桃園市長張善政也表示桃園市的中正路不會有異動,李明賢提問,台北市長蔣萬安態度如何?

報道稱,對此,蔣萬安回應稱,無法理解為何民進黨當局有錢補助地方改路名,卻沒錢補助地方照顧弱勢群體、學生、孕婦,「只搞政治、不辦正事」,他無法苟同。

李明賢還詢問,台北市「中正路」「中正街」,還有「中正」小學、初中、高中,如果要改名需要花費多少錢?當地民政局長陳永德表示,僅改門牌就至少要花費100多萬元。陳永德介紹,台北市「中正路」有3700多個門牌、10000多個戶籍,路長達3公里,是台北市士林區的主幹道。

陳永德稱,依照「法規」若要對道路名稱進行修改,需有五分之一的建築物所有權人進行連署,並獲得四分之三以上的同意,才能改路名,但直到現在也沒收到任何申請。陳永德痛批,改路名一事「真的莫名其妙」。

據台媒此前報道,「中正路」可以說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路名,被大量命名於各鄉鎮中,且多居於重要幹道。台「內政部地政司」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年初,全台共有316條「中正路」,其中僅台南市就有38條,位居第一。分析稱,民進黨當局為謀取政治利益推行「去中化」,大搞「文化台獨」,任何與中國、中華等有關的名稱、符號,都被其視為眼中釘,欲去之而後快。今年4月,台防務部門又公告修正兩蔣慈湖、大溪管理要點,將「謁靈」用語修正為「入營」,並刪除「陵寢」字樣,以落實所謂的「轉型正義」。使用長達50年之久的「謁靈」「陵寢」等詞語成為歷史。有評論直言,這不是「轉型正義」,是要抹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