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意圖染指山西,趙戴文勸閻錫山:你看看張漢卿的下場!

1937年日軍在華北製造了盧溝橋事變,並由此開始大規模侵略華北地區。在日軍的優勢兵力壓迫下,宋哲元29軍節節敗退,根本無力在華北地區和日軍相抗,而與此同時和華北相鄰的山西地區閻錫山坐立難安。

他自知憑山西地區的晉系軍隊是根本不可能阻擋住日軍前進步伐的,但是如果和當年的東北軍一樣選擇撤退自己這些年好不容易置辦下的軍工廠等家當也將化為烏有,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時之間閻錫山也難以抉擇。而此時閻錫山麾下趙戴文得像他進言道,如此形勢之下千萬要慎重,看看東北張漢卿的下場吧,退出東北遭到國人唾罵!

你要說閻錫山真的捨得放棄山西地區,那是不可能的,作為他的老巢經營幾十年,各種家當好不容易置辦齊了,如今說要拋棄他們進行逃亡,那他是萬般不願意的。但是他同時也清楚,在這個時候自己的晉系軍隊根本抵擋不住日軍的侵略步伐,而蔣介石此時在華東地區也和日軍展開了交戰。且不說鞭長莫及,這一時期蔣介石的中央軍兵力也不可能大規模的支援。

一直以來,山西地區在抗日戰爭之前都沒有經歷過太大的戰火塗炭,即使是閻錫山牽頭搞起來的中原大戰時期,山西軍隊也是拉出來在河北、山東、河南等地進行作戰,而並沒有真正的打到山西內部中去。所以和當時中國其他地區相比,山西地區算得上是穩定的一方樂土。在1937年,閻錫山依然想着把戰事拉出去打,然而南口戰役的失敗讓他清楚的認識到,這一次的戰爭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樣可以在山西境外解決的了的。

在當時國內眾多軍閥頭領當中,閻錫山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他可以說是正經科班出身的軍事主官。但是在當時的國內環境下,他卻是最沒有打仗天賦的地區軍閥,而這一次閻錫山為了一證名聲也特地設定了一次作戰方案。

自古以來大同就是山西的北方門戶也是中原地區的北方門戶,因此閻錫山設定了一個以大同為中心的抵禦日軍作戰計劃,這就是大同作戰的雛形。閻錫山的計劃中以大同為核心,誘敵深入,做一個口袋陣,自己麾下大將李服膺作為口袋底堅守進行牽扯,同時傅作義部精銳作為扎帶口的部隊,裡應外合將日軍一舉打盡。

不得不說口袋陣是非常簡單同時又非常好用的一種戰術。即使是後來薛岳的所謂天爐戰法,也是根據口袋陣的基本原理衍生出來的。而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帶領創造的台兒庄大捷,也是利用西北軍孫連仲部作為口袋底,湯恩伯部中央軍精銳作為扎帶口的部隊,裡應外合創造的台兒庄大捷。

口袋陣這種戰術看起來雖然簡單,但其實越簡單的戰術他要求越高,最基本的就是作為袋底的部隊能不能頂住敵方部隊的進攻,等到扎袋口的部隊到來。台兒庄大戰中,孫連仲部西北軍苦苦支撐才等到湯恩伯的姍姍來遲,如果湯恩伯再晚來一步,恐怕台兒庄中的西北軍就真的堅持不住了。到時候不僅台兒庄大戰的勝利看不到,整個第五戰區恐怕也就早早撤出戰場。

很遺憾的是閻錫山所布置的這個口袋陣並不高明,主要是因為麾下大將李服膺並不是什麼能打硬仗的將領,更準確的說是在當時的晉系部隊中,很多部隊都是不能打硬仗的。在一開始執行作戰計劃中,李服膺部晉軍誘敵深入,但是他們發現日軍進攻實在是太猛烈了,自己這個做袋子底的很快就要被戳破了,於是在天門一帶的李服膺很快發現再不逃跑,自己這個做袋底的就徹底成為日本人的盤中餐了。

當李服膺下令撤退撤退,前來抓袋子口的傅作義部也沒有了任何意義。而且由於李服膺的撤退讓臨時被拉來做配合的湯恩伯遭到日軍重創。這一場閻錫山寄予厚望的大同會戰可謂是雷聲大雨點兒小,精於算計的閻老西賠了夫人又折兵。

閻錫山在所謂的大同會戰中拙劣表演自然也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此時老蔣也認識到閻錫山在山西地區是難以承擔起抵抗日軍重任的。但是畢竟山西又是他閻錫山的自留地,閻作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蔣又不能像對待自己麾下將領那樣進行呵斥。

無奈之下於是蔣介石只能忍氣吞聲給閻錫山派去衛立煌和黃紹竑。老蔣派衛立煌是去幫閻錫山打仗的,而黃紹竑雖然是作戰部長去山西但實際上是為了敲打閻錫山。畢竟閻錫山作為晉系軍閥首領,總得找個身份和他差不多的人去耳提面命。黃紹竑作為新桂系的領頭人之一,在身份和資歷是匹配的上的。

閻錫山是何等精明,他自然明白蔣介石是什麼意思。黃紹竑的到來讓他認識到自己必須對之前的作戰不力做出態度。於是為了給蔣介石交代同時也為了振奮進軍抗戰的信心決心,他也只能揮淚斬馬謖,命令槍斃了在天門逃跑撤退的李服膺。

在閻錫山揮淚斬馬謖之後,晉軍的士氣果然得到了轉變,閻錫山盤算着這回有了蔣介石中央軍的助力,自己又士氣大振,最艱難的日子總會過去了。然而他卻想不到這僅僅是一個開端,對於閻錫山、蔣介石乃至全國來說,最艱難的日子還沒有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