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9日,以華北野戰軍第3兵團圍攻察哈爾省會張家口地區為起點,三大戰役中最後一戰——平津戰役正式拉開序幕。以傅作義為首的國民黨軍華北「剿總」共有50萬大軍,原本在這一區域佔據2:1的絕對優勢,但隨着解放軍東北野戰軍70餘萬精銳大舉入關,現在已經處於1:2的絕對劣勢。
剛開戰,傅作義嫡系大部被圍或潰散
11月30日,華北野戰軍第3兵團1縱佔領懷來,2縱佔領柴溝堡、左衛,6縱佔領萬全,迅速從西、南兩個方向完成了對張家口的包圍,將守軍孫蘭峰第11兵團堵在了城裡。傅作義慌忙派出其起家王牌第35軍前來救援,但該軍剛到張家口,傅又感到形勢不對頭,擔心其有失,緊急下令返回。
12月8日,第35軍在撤退途中被華北野戰軍第2兵團包圍於北平以西的新保安。傅作義緊急出動第16軍和第104軍等部救援,結果第35軍沒有救出,這兩個軍反而遭遇伏擊潰散,南口、八達嶺、懷來一線完全失守。華北「剿總」原本在北平以西集中了4個軍16個師,其中傅作義嫡系共13個師,這也是他四分之三的本錢,現在基本都被關了禁閉。
傅作義被迫談判,提出6項要求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傅作義趕緊通過關係與中共方面聯絡,希望開展和平談判。12月16日下午,傅作義派出的代表終於在北平城外八里庄與解放軍代表碰面。但此時,傅作義依舊掌握着東起唐山,西至張家口的500里防線,控制着40餘萬部隊,因此並不打算輕易服輸。
一上來,傅方代表就獅子大開口,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北平、天津、塘沽、張家口、綏遠地區全部一起解決;
2. 為傅作義的和談行動保密,以免受到軍統、中統的阻撓和破壞;
3. 談判期間雙方停止一切攻擊行動;
4.為了能得到蔣介石的一部分飛機,請解放軍先退出南苑機場;
5.為加強在北平城內傅作義嫡系部隊的力量,以便能更有效地控制蔣系中央軍,請解放軍將被圍在新保安的35軍2個師放回北平。如解放軍不放心,可派部隊摻雜在回城部隊中一起入城;
6.傅作義通電全國,宣布華北和平解決,建立華北聯合政府,傅作義參加華北聯合政府,華北「剿總」所轄部隊交由華北聯合政府指揮。
談判不成,需要打掉幻想
在這些條件里,對談判保密這條無可厚非,但請解放軍退出北平南苑機場、撤圍新保安等要求無異於痴人說夢,更何況還妄想成立華北聯合政府,將原華北「剿總」 部隊改隸聯合政府。這更是根本無從談起。既然談不成,那就只有打了,然後再繼續談。
12月22日,對新保安的總攻開始,至下午5點佔領全城,第35軍軍部及兩個師共1.6萬餘人,繳獲各種火炮164門、汽車377輛。第35軍軍長郭景雲也自殺身亡。同日晚上,駐張家口的孫蘭峰部棄城突圍,結果在我軍堵截下迅速潰散,除孫蘭峰率少數騎兵逃脫外,其餘5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共5.4萬人被殲滅。
1個月連下數城
至此,傅作義的嫡系三大王牌部隊中,第35軍覆滅於新保安,第104軍潰散於救援新保安途中,第105軍覆滅於張家口外圍,加上其他損失,傅作義大部分本錢都賠光了。平津前線司令部與傅作義第二批代表的談判正進入最後關鍵時刻,傅作義仍未定下最後決心,當天津守將陳長捷等人與其聯繫時,其回復:「堅定守住,就有辦法」。
1月14日,東北野戰軍集中5個縱隊22個師和炮兵、坦克兵、工兵等共34萬人,開始強攻天津,至15日全殲守城國民黨軍10萬餘人,生俘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駐守塘沽的國民黨軍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眼看形勢不妙,遂率部乘船逃跑;1月17日上午,東北野戰軍消滅留守的保安第5團等部,塘沽解放。至此,傅作義手中就僅剩北平孤城一座,雖然還有20萬部隊,但已無翻盤可能。
天津解放
1月22日,傅作義在《關於北平和平解決問題的協議上》上簽字,並公開發表廣播講話。當天,傅部嫡系騎兵第4師按計劃率先出城,隨後一周,城內部隊陸續出城接受整編,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北平守軍移交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