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
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
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但是執掌家裡中饋開支的,卻不是周樹人自己的媳婦朱安,而是二弟周作人的日本老婆羽太信子。這個不正常現象,就是造成其後一切矛盾的根源。
而在具體的居住分配上,當時大哥周樹人住在第一排倒座房的最右邊,以書房兼做自己的卧室——魯迅家這個三進院的獨特之處,就是倒座房之前還有一個巨大的前院,讓倒座房實質性成了第一進的正房,前院實際上是家裡的前花園。魯迅在這裡居住和寫作,可以說是非常舒適的。
而在二進院的正房裡邊,東屋住的是魯迅的母親,西屋則是住着妻子朱安(周樹人和媳婦是分居的),這裡是整個四合院里居住條件最好的,而且是全家的中心。另外的東廂房住着僕人,西廂房則是藏書室。而在二進院和三進院之間,是沒有院牆和穿堂的,是完全敞開式的。兼做廚房的東廂房,則是在北山牆上開門的,所以全家人一起去東廂房吃飯的時候,是能看見三進院後罩房的。
至於老二和老三這兩家,則是住在三進院的後罩房裏面。老二一家五口擠在中間的三間,老三住在西屋的三間,東屋的三間則是客房,很長時間裏都住着魯迅的友人愛羅先珂。從這個住房分配上,我們就知道這個大家庭以誰為主,以及誰的地位高了。
而二兒媳羽太信子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把自己的妹妹羽太芳子接了過來,後來更是直接嫁給了三弟周建人。這樣她們兄妹二人既是姐妹又是妯娌,從此成了家中後宅的實際掌權者。
但是到了1921年,三弟周建人離開北京去了上海工作。這個時候全家能掙錢的男人,其實就剩老大和老二兩個了。而執掌中饋的二兒媳羽太信子花錢如流水,主要出錢的大哥周樹人就出言規勸了她,從此雙方的矛盾開始激化。
而周樹人和周作人兄弟之間關係的惡化,則是來自於周作人這個日本老婆的挑撥。她說周樹人偷看她洗澡,然後周作人就真的信了。他給自家大哥寫了信,信中是這樣說的:
「魯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誰,---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里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於是作為最大出資者的大哥周樹人,從此不再踏入三進院,甚至為了避嫌也不去二進院的東廂房吃飯,而是自己一個人在倒座房用餐。過了不久之後,他就帶着自家媳婦搬了出去。
而從前面的住房分配我們就能知道,住在前院倒座房的大哥想要看到三進院後罩房的二弟媳洗澡,是要先繞過正屋的母親和自家媳婦,然後再躲過住在西廂房的傭人,明晃晃站在毫無遮擋物的三進院裏面,當著老二老三全家人的面往中間的屋裡看……這有可操作性嗎?要是真能做到的話,三進四合院這種為了隔絕內外、分清男女大防才創立的大宅,可就完全沒有存在意義了啊。
所以關於這個事情的真偽,其實是一望而知的。這種污衊出來以後,當時就連家裡的老母和妻子朱安,那也都是完全不相信的。朱安迅速跟隨魯迅搬離了八道灣衚衕,老母也則是因為魯迅新居太小,就還在八道灣暫住了一段時間。等到老大又買了新房之後,老人立馬就從四畝地的大三進四合院,搬到了老大新家那小小的一進四合院去住,更是清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而周作人之所以能相信自家日本老婆的這種謊言,很大原因就是利益!在趕走大哥一家和母親之後,這個佔地四畝的三進四合院,就成了他自己一家獨自說了算的私產了!他們老二一家就可以從狹窄的三進院後罩房,搬到二進院的正房居住了。至於三弟周建人的日本前妻及兒女,則仍然居住在三進院的三間後罩房裏面。
而老二一家不僅趕走了大哥和母親,對於老三子女的養育明顯也是有問題的。周作人後來當了漢奸,使周建人的幼子周豐三在學校被同學們罵為漢奸家屬,承受着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內心痛苦。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1941年3月24日,周豐三用周作人警衛的手槍在家中自殺,當時年僅19歲。
一輩無好妻三倍無好子,古人誠不欺我啊。娶了這麼個女傭出身的日本媳婦,被折騰的兄弟反目不說,自己還做了漢奸,甚至禍害了第三代,教訓深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