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一位非洲年輕人在聯合國激情演講,他所講的內容讓人感動

2022年世界盃殺出了一匹黑馬「摩洛哥」,提起這個非洲小國,不了解世界地理的人,可能並不知道這個國家位於地球的哪個方位,與中國又有着怎樣密切的聯繫。

為了讓大家對「摩洛哥」有一個基本的「概念」,網上有人翻出了上個世紀60年代一段聯合國大會上的錄像。錄像中一位來自非洲的青年人,正當著各國代表的面發表演講。

而演講的內容,則是呼籲聯合國恢復中國的合法席位。這位青年是摩洛哥當時的王儲,即後來的哈桑二世國王。

1960年,哈桑二世在聯合國大會上進行演講,呼籲聯合國各成員國應當以正義與公平之心,來看待一個擁有6億人口的國家,因為「中國人口已經佔了世界的三分之一。」

地球是全人類共同的家園,完全把中國人排除在外完全是不合理的,只有「通過商務洽談建立合作關係,讓中國參與到全球工業化建設之中來」才具有現實意義。

在這次演講的最後,哈桑二世還說道:「懇請各國代表,面對現實,正視問題,請把中國納入聯合國。」。

儘管摩洛哥不是第一個為中國重返聯合國說話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卻是新中國建立後,最早向我國發來賀電的非洲國家之一。

那麼,摩洛哥與中國相距萬里之遙,這樣一個非洲國家,為什麼要頂着強大的西方壓力替中國人出頭呢?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人與摩洛哥人交往的歷史並不是很長。

根據中國的歷史記錄,中國最早發現摩洛哥這個國家,是在大唐天寶十年(751年)。高仙芝與大食人在怛羅斯交戰,後來唐軍戰敗,高仙芝手下的一名叫杜環的「書記官」被俘虜,跟着阿拉伯的軍隊從西亞走到了北非。

杜環在這期間不知道經歷了什麼樣的故事,只知他大概在摩洛哥生活了近十一年,然後在大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搭乘一艘商船回到了廣州。

回國之後。杜環寫下了一本《經行紀》,記錄了當時他看到的情況,比如當地人皮膚很黑,「少米麥,無草木,馬食乾魚,人食鶻莽」等等。

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說摩洛哥這個國家糧食產量很低,到處都看不到草木生長。馬匹不吃草,吃小魚乾(摩洛哥西面是海),人吃的是斑鳩之類的飛鳥和蟒蛇。

後來,在元朝時有一個江西的民間航海家叫做汪大淵,曾經乘船周遊各國,回來寫了一本《島夷志略》。

儘管汪大淵將這個國家叫「哩伽塔」,對當時的環境做了極簡略的描寫,又說當地「男女瘦長,其形古怪,髮長二寸不見長」,別的大致與杜環看到的差不多。

如此看來,摩洛哥在一千多年前的時候,還是一個土地貧瘠,靠天吃飯的地方。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成立,摩洛哥立刻向中國發來賀電,中國人才重新注意到這個國家。

那麼,為什麼摩洛哥這麼積極地支持新中國呢?原來這個國家在一戰的時候,曾經被法國殖民統治,當時他們也正在爭取民族獨立。新中國的建立讓摩洛哥看到了希望,同時也受到了鼓舞。

1955年萬隆會議時,摩洛哥為了尋求世界各國反殖民主義者的支持而來,周總理聽到他們代表的發言後,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將無條件支持」他們,

第二年,摩洛哥終於趕走了法國人,獨立建國。所以說摩洛哥這個國家,新中國成立那時起,就一直是我們中國的盟友。

摩洛哥在五十年代初還沒有獨立的時候,美國人還想在這個國家建立軍事基地。我們的《人民日報》也在世界上發聲,為這個國家仗義執言。

等到摩洛哥獨立以後,我們就不只是政治上的同盟,也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文化與經濟交流。前面我們說過,摩洛哥很窮,當時我們做貿易都是把中國的茶葉和紡織品出口過去。

到了1958年的時候,考慮到這種經濟交流不能幫助摩洛哥擺脫貧困,於是兩國一起聯手開發出了當地的磷礦資源,以及其他有色金屬和沙丁魚的貿易。

1960年的春天,中國又和摩洛哥簽訂了一單進口六十萬噸磷酸鹽的商務合同。所以哈桑二世在聯合國里真誠地發言說,我們為什麼不能向中國打開大門,通過商務洽談的方式合作呢?

中國當時就有六億人口,你們西方人不是要搞市場經濟嗎?世界三分之一的市場就在中國,為什麼你們要放棄這麼大一個市場?地球是所有人類的地球,中國人也是地球人的一分子,為什麼要對中國關上大門?

哈桑二世當時的演講雖然沒有完全說服所有人,不過因為談到了「現實」的利益,其實也算是給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打開了思路」。後來反對中國的聲音,漸漸就沒有那麼響亮了。

1971年在中國重返聯合國的討論會上,摩洛哥的代表團又一次出戰力挺中國。這一次,為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不少老牌資本主義大國的態度也動搖了。中國終於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席位,摩洛哥也有一份功勞。

中摩建交之後,一直在不斷地加深合作。從最初的政治結盟,到後來的經濟貿易,再到文化方面的交流。我們的「孔子學院」也開到了摩洛哥,而摩洛哥從八十年代起,也每年派人到中國留學。

剛開始的時候,摩洛哥每年只能派出十個人到中國學習,到了2012年的時候,每年就派出三百九十多個人來。

1999年哈桑二世病逝後,西迪·穆罕默德繼承了王位,中摩兩國的交流進一步加強,現在已經擴展到教育、文化、宗教、媒體等多個方面。

另外,中、摩兩國之間的旅遊業也日漸發達。去摩洛哥旅遊回來的人表示,當地對中國人的態度是比較友好的。

1960年在聯合國大會上演講的摩洛哥青年名叫穆萊·哈桑,他是摩洛哥王國的王位繼承人,同時也是開創這個國家的功臣。

穆萊·哈桑一九二六年出生在法國殖民統治下的摩洛哥,他從小讀書勤奮,精通阿拉伯、法國、英國、西班牙4國語言。

十三歲上初中時,穆萊·哈桑在一次演講中說:「除麵包外,教育是人民的第一需要。」這句話,最後成了一句摩洛哥家喻戶曉的名言。

1952年,二十三歲的穆萊·哈桑在法國取得法學博士學位,第二年就因為協助父親從事反殖民運動被法國人流放到荒島上,兩年後才獲釋。

後來穆萊·哈桑繼續協助父親從事獨立運動,終於在1956年使摩洛哥獨立,而他本人則在第二年被立為王位繼承人。

1960年,穆萊·哈桑在聯合國大會上替中國發聲,那一年他三十一歲,乃是一名風華正茂的青年政治家。1961年3月,穆罕默德五世病逝,穆萊·哈桑繼位,即哈桑二世。

喜歡世界經典電影的人一定聽過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北非諜影》,又名《卡薩布蘭卡》。這個卡薩布蘭卡就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布市,號稱該國的經濟之都。

如今的摩洛哥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非洲國家,在那裡有沙漠,也有海灘,還有很多具有民族風情的建築。

比如世界第三大的清真寺,穆罕穆德五世王陵,以及世界最大的夜市等等。還有數之不盡的美食小吃,有時間可以過去旅遊參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