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位抗戰老兵長眠這個陵園,長沙老人哽咽回憶英雄父親:他冒死接通線路幫助打勝仗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抗戰老兵們捨生忘死抵禦外侮,為國家與民族立下不朽功勛。其中,湖南籍的大多數抗戰老兵已經離世,目前有206位老兵長眠於長沙唐人萬壽園抗戰老兵陵園。

4月3日,公益組織湖南老兵之家的志願者們前往陵園祭奠老兵,在陵園裡,遇到了同來祭奠的柳華林,他的父親長沙籍老兵柳元青,於2022年病逝,此前曾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知名戰役。

柳華林向瀟湘晨報記者提起自己父親時,滿懷自豪與懷念,「我父親曾是機槍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是無線電兵也是班長,在武裝部的檔案上,他榮立三等功兩次。」

提及父親在戰場上的危急時刻,柳華林回憶,「他在戰場上曾經爬到電線杆上用鐵絲去接被打斷的通訊線路,棉襖都被子彈打得掉了很多塊,最後接好了電線維持了通訊,連長誇讚他,說那次戰鬥因為線路沒有中斷打了勝仗。」

還有一次戰爭中,父親柳元青在槍林彈雨中活了下來,「那是他經歷過的最激烈的一次戰爭,他們背着背包,肩上背着米和武器,他前面的戰友中彈犧牲了,後面的戰友也是,但是他命很大,子彈只擦傷了他的頭部。」

柳華林表示,自己自懂事起,父親就經常講述戰爭的故事,談及這些,柳華林一度落淚,「他的戰友犧牲了很多,戰爭很殘酷,父親經常跟我講,『中國的和平來之不易』,我之前與父親兩個人相依為命,但他61歲的時候還是堅持把我送去當兵,我也時時牢記父親的教誨,在部隊也立過功。」

柳華林稱,自己現在有三個孫子,大孫子才11歲,但如果將來國家有需要,他們也一定會和我父親一樣,沖在最前線。

隨後,柳華林到父親的墓前,為父親獻花、燒紙,並湊近墓碑輕輕低語。墓上記錄著柳元青生前所屬部隊「長沙縣抗日自衛團二大隊一中隊」。

當日上午,湖南老兵之家負責人佘樹忠在抗戰老兵陵園的紀念碑前宣讀祭文,並將祭文點燃,希望能將後輩的綿長思念與崇高敬意帶給老兵們。隨後,老兵之家志願者們挨個給每一位抗戰老兵獻上鮮花。

佘樹忠告訴記者,唐人萬壽園的抗戰老兵陵園是10年前第一家以安葬抗戰老兵為主題的免費的墓地,「現在長沙只剩下11名還健在的抗戰老兵,他們平均年齡有99歲了,不管是他們在世時我們對他們的關愛,還是他們故去後我們對他們精神的繼承,我想這些都不會停止。」

據悉,湖南老兵之家公益組織成立於2008年。在2005年,這個組織的雛形是一群走村串巷的驢友,當時,他們在湖南嶽陽的深山裡結識了曾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的老兵潘振華。

在驢友們認識這位老兵時,老人已失明15年,在山裡生活困難,但不願離開這座深山,因為他的戰友們在新牆河一線的一場戰鬥中,幾乎全數犧牲在了這座山裡。

驢友們為潘振華送去了不少食品,卻在2008年得知了他猝然去世的消息。悲痛的驢友們決定成立一個正式的公益組織,收集仍健在或已經逝去的湖南境內老兵的消息,為仍在世上的老兵提供晚年關懷。

到目前,湖南老兵之家收集了一千多份老兵們的手印,其中部分捐贈給了四川的建川博物館。湖南老兵之家還給予了每位在世的老兵十分周到的照顧與關懷,其中也包括柳華林的父親柳元青。在柳元青抱病期間,湖南老兵之家的志願者不僅幫忙聯繫醫院,接送老人,還時常帶着禮物與生活用品去探望,直至柳元青離世,又協助操辦葬禮,送老人安然入土。

清明節期間,為了方便市民前來祭掃,唐人萬壽園也推出了多項便民暖心舉措。湖南唐人萬壽園總經理助理范政表示,「我們線上開通了預約通道,市民可以在上面預約乘車,同時有些不便來到現場祭拜的市民,可以在線上預定代客祭掃,市內我們增派了孝心直通車,把運營時間拉長了,同時也在水渡河地鐵站增設了接駁車,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在公眾號上預約乘車。」
與此同時,園區還為前來祭掃的市民們提供了免費的鮮花、毛巾等祭掃物資,市民有需要可自行領取。范政呼籲,「我們提倡大家文明祭祀,鮮花祭祀,錯峰出行。」

瀟湘晨報記者段穎琪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xxcbcsp;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