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戰俘沒有吃的,曾克林送去55頭牛羊,換回了26架保養好的飛機

1945年8月15日一早,日本天皇對着全世界說,日本不打了,直接投降。

這時候,中國東北那邊的情況已經是大變樣了。中共中央做了個決定,說是要「往北使勁兒發展,往南先守着」。於是,他們就派曾克林去,讓他趕緊把全國的抗日隊伍都集合起來,一股腦兒地往東北趕。

這時候,在瀋陽的奉集堡機場,一支日本空軍隊伍慌得跟沒頭蒼蠅似的,在林彌一郎頭頭的帶領下,急急忙忙往南邊跑。

不過,他們沒跑多遠,就被人民解放軍給圍了個水泄不通。

林彌一郎一看情況不妙,知道自己逃不過了,只能乖乖讓手下放下武器,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投降,當了俘虜。

原本以為,一旦被俘虜,那肯定是要遭受極其殘忍,沒完沒了的折磨了。

可林彌一郎壓根兒沒想過,中國軍人不但對日本戰俘客客氣氣的,而且給他們這些餓了好多天的人,準備了一份超級大驚喜:

五十隻綿羊加上五頭大黃牛!

林彌一郎壓根兒沒想過,自己曾對中國犯下戰爭罪行,竟還能當上中國空軍的教官。

這事兒得從以前中國第十六軍的頭兒曾克林講起。那時候,曾克林是第十六軍的總司令。

【搶佔東北的先鋒官】

江西贛州有個地方叫興國縣,它在咱們國家歷史上挺有名,是個將軍輩出的地方。這兒出了好幾十位咱們國家的將軍呢。

曾克林是在這兒長大的,他18歲那年就加入了共產黨。從那之後,他就投身到了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中。而且,他還是中國獨一份的,參與過海軍、陸軍、空軍這三個大軍種建設的全才將領。

1945年8月8號,蘇聯派了上百萬大軍到東北,幫着咱們中國人打日本鬼子。不過呢,蘇聯人心裏頭有自己的小九九,在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那兩撥人之間,他們是左右為難,拿不定主意到底該幫誰。

國民黨里的反對派想要得到蘇聯的幫忙,所以他們背地裡跟蘇聯做了個私下交易。交易的內容就是,他們認可蘇聯在東北那邊已經拿到的好處,而作為回報,蘇聯就默認他們管東北。

但是,這個協議極大地損害了國家領土的完整和咱們中國的主權,所以中共中央很快就指示曾克林帶着部隊,往山海關那邊趕。

那時候,山海關周圍被十多萬的日偽軍給圍得嚴嚴實實的。曾克林一看自己手頭那點兵力,跟日偽軍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心裏頭那個急啊,生怕錯過了大好時機。他一拍腦門,想了個妙招,就是利用蘇聯和國民黨之間那個還沒公開的小秘密協議,打了個擦邊球。他就這麼一去遊說,還真說服了一支啥都不知道的蘇聯軍隊,讓他們站出來幫了八路軍一把。

費了好大一番功夫,終於攻下了山海關。隨後,曾克林照着之前的辦法,一路順利挺進了瀋陽。

他清楚瀋陽城裡的蘇聯軍隊不是軟柿子,於是,他一邊跟蘇聯那邊談判,一邊到處張揚,確保瀋陽城裡的老百姓都知道八路軍已經到來了。

大伙兒實在是受夠了日偽軍的欺壓,一聽到那個喜訊,全都湧上了街頭,熱烈迎接八路軍的到來。這讓人激動的場景,接連幾天都上了報紙。

瞅見中國共產黨深得民心,蘇聯那邊沒了轍,只得另想個法子,讓曾克林把八路軍的名號換成東北人民自治軍,這樣一來,就能把瀋陽的管理權交給他了。

蘇聯方面本以為曾克林將軍可能會推辭,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位行事洒脫的將領爽快地應承了下來,他的唯一要求就是確保東北局勢的穩定。

曾克林成功地把瀋陽緊緊抓在了手裡,讓中國共產黨以瀋陽作為立足點,一步步推進東北的解放,率先取得了關鍵勝利。

曾克林那會兒正忙着收編日軍的俘虜呢,結果突然傳來消息,說日軍飛行隊的大頭頭林彌一郎,他死活不投降,還帶着三百多號人偷偷溜走了。

他馬上指揮人去抓林彌一郎,等解放軍到了機場,卻發現林彌一郎扔下了40多架飛機,朝着東南方向溜之大吉了。

那時候,咱們中國還沒建起自己的空軍,這些飛機要是沒了,可真是浪費,可留着吧,又沒人會開。曾克林琢磨來琢磨去,趕緊給中央打了報告,還自告奮勇地提出要去說服林彌一郎投降。

毛主席立馬點頭答應了曾克林的提議,他叮囑曾克林,那些飛機得給我看好了,另外,你得想辦法讓林彌一郎願意為咱們中國解放軍效力。

按照曾克林的安排,咱們輕輕鬆鬆就把林彌一郎那300人的小隊給圍住了。

林彌一郎被抓後心裏明鏡似的,他知道死雖然讓人害怕,但要是當了俘虜,那可比死難受多了去了。

然而,他萬萬未曾料到,共產黨對他們的關懷與幫助,竟會超乎他的想像。

【禮遇有加的戰俘】

日本一直以來資源匱乏,它發動戰爭的原因就是要搶資源。

日軍急着把搶來的東西變成打仗用的物資,所以他們對待俘虜的手段殘忍得讓人沒法想像。

結果,他們不光狠狠地殺害了許多中國戰俘,還讓這些戰俘在戰場上當活靶子,擋子彈。更過分的是,他們弄了個生化部隊,拿戰俘來做細菌實驗的試驗品,對戰俘實施了殘忍的「細菌測試」。

就連當時日本的頭兒東條英機,也直接講過,得想辦法讓這些被抓的士兵派上用場,好給日本減輕在資源和人手上的負擔。

林彌一郎深知,在日本那種有問題的價值觀影響下,自己對中國人犯下了很多不可饒恕的罪行。被俘虜後,他也明白,中國人不管怎麼對待他,都不為過。

不過,曾克林那邊派來談判的人跟林彌一郎講: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罪魁禍首是那些日本帝國主義頭頭,底下的士兵都是被他們逼着去打仗的。

以前咱們是對頭,不過現在仗打完了。只要你們能丟掉傢伙,誠心認錯,咱們就能處成朋友。

聽到這番話,林彌一郎心裏稍微有些犯嘀咕。

他聽說中國人對待戰俘,要麼就讓去挖礦,要麼就直接處決,他自己心裏也清楚,確實犯下了大錯,哪還敢指望人家能把他當朋友看待呢?

不過呢,曾克林後來做的那些事情,真的對林彌一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投降典禮那會兒,好面子的日本人心裏琢磨,這準是個丟盡臉面的時刻,說不定還得挨中國人一頓揍來出氣,但他們這回可猜錯了。

人民解放軍的代表和和氣氣地跟他們講,讓他們把飛行用的那些玩意兒擱桌子上,武器呢,就直接放地上好了。要是哪位是軍官,指揮刀要是捨不得,不交也行,這是咱們對你們投降真心實意的表示尊重。

原本以為受降儀式會非常緊張刺激,但沒想到在很平和的氛圍里,短短十幾分鐘就搞定了。

這段經歷讓林彌一郞一輩子都記在心裏。

多年後,他在自己的回憶書籍《我和中國的那些事兒》中記錄說:

以前啊,我在新聞里瞧見的繳械場景,都是人們被敵人的刺刀指着,不得已才把武器交出來的,那場面真是尷尬得要命。

但是,在中國的時候,我沒見到一個扛着明晃晃刺刀的八路軍,我那會兒最深的感觸就是,他們真是說到做到,百分之一百講信用,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

再說,他們真是體貼,連我們怎麼交武器都想到了,就為了不讓咱們覺得尷尬和難過,這心思,真是細膩到家了!

現在,曾克林面臨一個新挑戰,林彌一郎的手下雖然已經被他解除了武裝,但怎麼讓這些人心服口服,怎麼讓他們願意站在中國人這邊,為我軍效力,還是個棘手的問題。

能做的就是拿真心去對待人家,所以曾克林吩咐,得確保戰俘們生活過得去。

那時候的中國,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的打仗,老百姓們窮得叮噹響,大米白面是想都不敢想,戰士們呢,只能啃窩窩頭,吃高粱米飯。

瞧着那些俘虜好些天都沒沾啥吃食,一個個餓得皮包骨頭,曾克林當機立斷,吩咐下去,給所有日本俘虜的待遇,都照着中國士兵里高級軍官的標準來發補給。

看到日本兵對高粱米沒啥胃口,曾克林就讓手下人去買了大米,專門給那些日本兵吃。

日本那些戰俘壓根兒沒想過,本以為被俘虜的日子會如同噩夢一般煎熬,結果卻意外地發現,這生活竟然比打仗的時候還要舒坦些。

他們非但沒遭到排擠,日子過得還比從前滋潤多了。那些原本在日本時瘦骨嶙峋的士兵,到中國待了一陣子,竟然都變得面色紅潤,精神煥發。

這些經歷,一點點融化了林彌一郎那顆原本冷漠的心。

【55頭牛羊的友情】

受到日本重視實際利益觀念的影響,林彌一郎深信,曾克林對他們如此客氣照顧,肯定是有目的,想從他們身上得到更多,利用他們達到某些目的。

不過,曾克林實實在在跟林彌一郎說了,咱們這邊也完全理解你們的想法。要是你們想回日本,等仗完全打完了,我會跟上面說,但在上面給答覆前,你們先回機場那邊,負責看好飛機,保證它們不出問題。

林彌一郎挺謹慎,他說得回去好好琢磨琢磨。要不先回奉集堡機場吧,但他沒立馬答應曾克林,說要留在中國當教官這事兒。

曾克林沒往心裏去,就在他們要走的時候,他握着林彌一郎的手講道:咱現在都算是哥們兒了,照咱們中國人的老規矩,我應該好好招待各位一番,但這回實在是時間緊,沒能請大傢伙兒吃頓像樣的飯。

因此,我給你們和你的手下備了點肉,拿回去享用吧。

曾克林吩咐戰士們把給林彌一郎準備的肉拿出來,林彌一郎一瞅,當場就愣住了。

以前啊,那時候東西少得可憐,連大米白面都緊缺,吃肉簡直就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美夢。可沒想到,曾克林竟然大方地送了他們5頭牛,外加50隻羊,真是讓人驚訝不已。

望着那一大群牛羊,林彌一郎心裏頭被曾克林的真心給暖得熱乎乎的。這禮物,他們之前連做夢都沒敢想過呢。

他心裏有數,在戰爭那會兒,物資緊缺,曾克林為了備齊這份禮物,得下多大功夫,頂住多少人的阻攔。

自己是個侵略者,還成了俘虜,哪有臉去接受這份禮物呢。

日本戰俘被深深打動,對中國軍人由衷地佩服。一到奉集堡機場,他們就按照之前的約定,把飛機檢修得一絲不苟,保養得極好,就等着解放軍來驗收了。

看到46架戰機被保養得煥然一新,還有那一堆器材配件,再加上180多位飛行員、機械師和地面保障人員整裝待發,曾克林二話不說,趕緊把這事兒跟延安的毛主席和東北局做了報告。

那時候,東北局的頭兒林彪聽了這事,直誇做得好:「用55頭牛羊就換回了46架飛機,這筆交易可真是超值啊。」

到了這時候,大夥才明白曾克林的打算有多精明。要想真正贏得勝利,光拿些戰利品可不夠,得讓人心服口服。用55頭牛羊去換取林彌一郎的感激和尊重,這才讓46架戰機派上了大用場,而不是變成一堆廢銅爛鐵。

但曾克林想的可不光是飛機那麼簡單,他心裏明白,咱們國家那會兒還沒掌握航天技術呢,得有自己的飛行部隊,這批飛機才能在戰場上大展身手,真正派上用場。

結果是這樣的:後來,經過他的一再勸說,毛主席點頭答應了在東北那三個省份建咱們國家的航天學校。曾克林呢,他就代表中央去請林彌一郎來當這所學校的老師。

林彌一郎現在心裏頭對中國解放軍那是感激得很,但他心裏還是犯嘀咕,覺得中國人對他這麼好,八成是想學他的航天飛行技術。說不定哪天,等他們掌握了核心技術,自己就會被一腳踢開,落得個沒好處的下場。

跟曾克林講:「我得去問問我手下的兄弟們,看他們想不想留下來。要是超過一半的人點頭,那我就答應你們的請求。」

他試着跟伍修權將軍開口:「將軍,能不能把手槍送給我,當個留念啊?」

伍修權啥也沒啰嗦,直接掏出手槍,遞給了林彌一郎。

中國解放軍的坦誠正直,讓林彌一郎徹底放了心,他不再擔心什麼後顧之憂。受他影響,手下那些人也都不再考慮回日本的事兒了,都樂意接受邀請,給中國的航天事業幫忙。

就這樣,東北航空學院誕生了。38歲的曾克林有幸成為了這所航空學院初創時期的首批學生。

曾克林和林彌一郎攜手合作,讓東北航空學院成功培育出超過5000名空軍人才,為祖國輸送了新鮮血液。

還栽培了四位空軍的高官,像是司令員王海、劉玉堤,副司令員林虎,以及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開着戰鬥機打下美國頂尖飛行員的另一位副司令員張積慧。

曾克林因為給東北航空學校出了大力,被大家尊為「解放軍空軍的開創者」,他還是新中國成立後,唯一一個既懂海軍、陸軍又會空軍的將軍。

還有一位跟曾克林齊名,被譽為「中國解放軍空軍奠基人」的,那就是林彌一郎。

1988年,林彌一郎回到日本後,在跟中國記者聊天時說:

我這輩子都會牢記和中國人結下的深厚情誼,也永遠不會忘掉曾克林司令贈予的那55頭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