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解放書單|理解當代美國政治的一把鑰匙

保守主義是美國兩大主流政治意識形態之一,根據蓋洛普公司2021年進行的民調,有36%的美國人自稱是保守派。如果說歐洲保守主義的興起是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應,那麼美國保守主義則緣起於對羅斯福新政的批判,正是新政的激進改革引發了保守派的強烈批評,摧毀了洛克自由主義在美國一統天下的地位,導致了美國思想和價值觀的分野。從1934年「美國自由聯盟」成立算起,美國保守主義已經有90年的歷史。在近一個世紀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保守主義已經從最初的經濟領域擴展到社會、文化和外交等各個層面,匯聚了各種反對激進變革和大政府的勢力和主張。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的保守主義經過四次擴容,已經成為與新政自由主義分庭抗禮的強大政治力量。與大多數政治意識形態不同,美國的保守主義並非系統、完整、具有高度連貫性和一致性的嚴密思想體系,而主要是一種政治文化和政治運動。各種勢力打出保守主義的旗號,或者聚集在保守主義旗幟之下,與其說出於共同的信仰,還不如說出於共同的利益,這一共同的利益就是通過美國的民主過程掌握政治權力,然後改變各級政府的公共政策,推翻他們不喜歡的自由主義政治議程。保守主義更像是被用來進行政治動員和組織政治聯盟的思想工具,而非體系化的政治哲學,以保守主義者自居的政治家們也絕非一成不變的教條主義者。正是這種以獲取政治權力為目標的實用主義特性導致保守主義會隨着選舉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其綱領,甚至把相互矛盾的思想和主張聚集在一起,導致保守主義內部存在巨大的張力。

作為美國主流的政治意識形態,美國保守主義在21世紀初一度成為我國政治學界和美國研究領域的學術熱點,特別是小布殊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後,主導美國外交和國防政策的新保守主義者受到廣泛的關注。

從2003年起,國內出版了多部研究美國保守主義的著作,發表了數量龐大的論文,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即美國保守主義思想的演進和保守主義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前者有呂磊的《美國的新保守主義》以及王恩銘和王卓合著的《戰後美國保守主義》,後者則包括任曉和沈丁立合編的會議論文集《保守主義理念與美國的外交政策》、王公龍的《保守主義與冷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王聯合的《美國新保守主義:思想沿革與外交影響》以及姜琳的《美國保守主義及其全球戰略》。

奧巴馬上台後,自由主義重新主導了美國政治,對美國保守主義的研究在我國一度沉寂。特朗普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意外獲勝後,學者關於美國政治的研究重點轉向民粹主義,對保守主義的研究仍然非常有限。實際上,美國近年來出現保守主義和民粹主義合流的趨勢,原來主要為知識精英、富裕階層和白人中產階級所鼓吹的保守主義逐漸「下沉」,越來越成為普通民眾和白人草根階層的信念和主張,保守主義的民粹化趨勢開始顯現,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清晰地反映了這一點。因此,重新考察美國保守主義在當下無疑具有特殊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陶文釗研究員的著作《新政以來美國政治保守主義的演變》的出版恰逢其時。

本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作者從思想(理念)和實踐(政策)兩個維度闡述了美國保守主義的演變,既討論了近一個世紀以來保守主義主要代表人物,如羅伯特·塔夫脫、小威廉·巴克利、巴里·戈德沃特(高華德)、菲利斯·施拉夫利、羅納德·里根、珍妮·柯克帕特里克、保羅·沃爾福威茨、紐特·金里奇、史蒂夫·班農等人的思想,又考察了他們具體的社會與政治行動,但後者是重點。本書以保守主義行動而非思想為重點抓住了保守主義的本質:保守主義在美國與其說是一種政治哲學,不如說是一種政治運動,美國保守主義者的目標並不是提出超越時空、具有永恆意義的思想觀念,而是獲取政治權力,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阻止自由主義的高歌猛進。本書並沒有對保守主義的源流和思想譜系進行詳細的追蹤,而是以保守主義者的政治行動而非思想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深入考察了各個歷史階段的保守主義思想如何塑造共和黨的政黨綱領、影響總統大選和美國的內外政策。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並非保守主義的思想史,而是保守主義的政治史。

二是本書提供了漢語學術界關於美國保守主義政治的最完整、最全面的敘事。作者從美國保守主義產生的20世紀30年代寫起,一直寫到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以流暢、生動的文字清晰地描述了保守主義政治近百年的變遷。全書以九章60萬字的篇幅勾勒了諸多保守主義思想家的思想畫像,描述了各個保守主義政治家的成敗功過,剖析了保守主義政治給美國社會帶來的深刻改變,並對保守主義的未來和走向進行了展望,堪稱半部新政以來的美國政治史。

三是本書揭示了美國政治保守主義「龐雜與分裂」的特性。「龐雜」是因為美國保守主義在演變過程中為了擊敗新政自由主義,吸納了各種各樣的政治勢力,組成保守主義聯盟以對抗自由主義聯盟;而「分裂」的原因則在於這些政治勢力之間不僅存在主張和訴求上的分歧,而且還交織着精英和大眾、建制派的理想主義和反建制的民粹主義的對立。近年來,共和黨的民粹化加劇了這種分裂,這與自由主義內部的一致性和民主黨的團結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龐雜與分裂在可預見的將來還會持續下去,如陶文釗老師在結語中所言,「(如果)沒有一個如里根那樣舉旗的人,可以把保守主義者召集到一起,帶領保守主義的各個派別,這些派別就各行其是」。特朗普顯然不是里根那樣的人物,儘管他個人把里根視為榜樣。

簡言之,《新政以來美國政治保守主義的演變》是在恰當時刻出版的一部難得的優秀著作,給我們提供了理解當代美國政治的一把鑰匙,幫助我們打開保守主義的迷宮,去觀察和解讀正在上演的一幕幕美國政治大戲。(作者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雅特聘教授)

《新政以來美國政治保守主義的演變》

陶文釗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