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信 真|將軍一路走好——懷念王作義將軍

將軍一路走好

——懷念王作義將軍

作者 信 真

驚悉老首長王作義將軍去世,悲痛萬分。

我任軍區政治部秘書長時,經常隨首長下部隊調研。

王作義將軍和藹可親,關心部屬,疼愛士兵,在部隊中有很高的威望。

難忘首長帶我下部隊蹲點抓經常性思想工作的往事。

那是1995年初春,我任軍區宣傳部副部長。軍區黨委決定抓一個師開展經常性思想工作試點,總結經驗在全區推廣。

王作義將軍帶我們到193師展開工作。從到基層連隊調研,到部署動員,從抓典型事迹到總結報告,他都是親力親為。

他作風深入紮實,經常到基層連隊和官兵座談。了解戰士們工作和生活情況。

他要求自己非常嚴格。不讓單獨紿他開小灶,和機關幹部一起吃食堂。

三個月的蹲點結束了。王作義將軍和我們一起總結了193師578團抓經常性思想工作的經驗。並選定了7名幹部戰士典型。

北京軍區召開基層建設工作會議,推廣了193師的經驗,7名典型現身說法,引起與會代表強烈反響。

事後,王作義將軍對我說:信真,抓試點非常成功,你功不可沒。

我說:首長,是您指導有力。

王作義(1932年-2024年9月8日),山西交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7月晉陞為中將軍銜。曾任北京軍區副政委。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王作義首長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

1978年任總後勤部秘書長。

1985年任總後勤部基地指揮部政治部主任,總後勤部基地指揮部副政治委員兼紀委書記,總後勤部基地指揮部政治委員,總後勤部政治部主任。

1992年任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員。

1993年任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

1995年任北京軍區代理政治委員。

1996年任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

1998年任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

2004年任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

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王作義首長社會兼職很多,他為社會和諧發展漚心瀝血,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曾任華晉商總會顧問、中華將軍網顧問、晉西北革命老區編委會名譽編委主任、全國老幹部支持老區工作部顧問、中國老區編委會主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顧問、天下山西名人顧問、西北軍大校史編委會顧問。他編著的《生命線上的耕耘》已經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發行。

王作義 1932年出生,1948年入伍,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副班長、班長、區隊長、幹事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總後勤部政治部秘書處副秘書長、政治處主任、秘書處秘書長,總後勤部基地指揮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員等職。

1988年9月,王作義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7月晉陞為中將軍銜。曾榮獲解放獎章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勛榮譽章

王作義是烈士之子。

「父親悲慘而壯烈犧牲的一幕,是我最為痛苦卻又永遠不能忘記的,他使我懂得了應該愛什麼,恨什麼和做什麼……」

多年後再想起父親被迫害致死的慘狀,王作義仍痛苦不已。1943年深秋目睹父親被鬼子抓走,幾個月後便被殘忍殺害,當時他只有11歲。隨着年歲的增長,王作義得知父親遇害的始末,也堅定了加入共產黨,為國家和人民奮鬥的決心。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王作義受黨組織安排進入中央黨校、國防大學進修,學習並積累了許多知識和經驗。隨後被安排在軍中任職,因為能力出眾多次受提拔。1988年56歲的王作義被授予少將軍銜,僅僅5年後又被晉陞為中將,其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王作義奮鬥進取,來自於曾經生活在動蕩時代的鞭笞。他那為國犧牲的烈士父親,在短暫的生命中,也為他留下了值得汲取一生的精神財富。

王作義的父親王天明,壯烈犧牲時年僅38歲,但已為革命奮鬥了許多年。儘管出生在一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裡,王天明的思想卻極為進步開放,這得益於其二舅的指導。

在二舅的影響下,王天明深居小山村裡也知天下事,為日軍入侵憤懣不已,渴望能為國效力。但因王天明是村裡少有的有話語權的年輕人,偽日政權竟找上了他,希望他出任偽日權領導。但無論對方如何威逼利誘,王天明還是不為所動。

此事也驚動了八路軍,得知王天明的愛國義舉之後,便邀請他加入抗日隊伍。對此,王天明欣然應允,全然不顧會遭遇什麼危險與阻難。那一年,他不過24歲,卻有着令人讚歎的膽識與魄力。

在當時年幼的王作義的眼中,父親開始成了一個神神秘秘的人。他白天在學校上課教學,到了夜晚,便帶着許多人聚集在家裡探討着什麼。原來,當時王天明連自己的住所都貢獻出來當秘密根據地,為此,家裡人晚上甚至不能在家睡覺,只能到其他鄰居家裡借住。看似躲躲藏藏見不得光的日子,實則是王天明和家人為革命奮鬥做出的犧牲。

但儘管行事小心,在遭叛徒舉報之後,王天明還是被敵人抓走了。臨走前甚至來不及給妻子和年幼的兒女留下一句話,這一別,就是天人永隔。

直到幾個月後,王天明的遺體運送回家,家裡人才得知他早已被折磨致死。漢奸和鬼子企圖從王天明口中挖出秘密,但他寧死不屈,直到被殘忍打死之前,也不曾為逃命而吐露半句機密。

這給王作義留下了永生難忘的記憶,也是心中深深的烙印。他的父親為革命而生,作為烈士的兒子,他更深感追隨革命的重要性。

值得欣慰的是,幾年後抗戰勝利,國內的爭端也完美解決,王作義有幸等來了新中國成立的時刻。天安門上飄揚的鮮紅旗幟,也有着他父親的心血和貢獻。

作為烈士後人,再加上好學上進,新中國成立之後安排進大學學習深造的名單上,就有王作義。當時的王作義在軍中已積累了許多實戰經驗,但在文化以及軍事技術上還需要更進一步深入了解。在外派學習歸來之後,王作義在軍中擔任更多重要的職務。

自1978年起,王作義在軍中從基層做起,先是擔任後勤工作,隨後逐漸被調往文職方面,還曾是北京軍區的副政治委員。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為表彰王作義的功績,他被授予少將軍銜,五年後再晉陞為中將。他的夫人郭勇梅同樣能力不俗,是北京軍區副軍職幹部,長期在軍區醫院任職。

王作義將軍為山西省晉綏邊區歷史文化研究會題寫鼓勵

出身普通,年幼便遭遇父親犧牲的王作義,沒有被動蕩的時代和痛苦經歷打倒,反而更堅定跟隨父親腳步,加入到黨和人民中去的步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成功跨過考驗的王作義,也是在痛苦中走向成長和崛起的典例。

王作義首長一路走好!

部下永遠懷念您!

【作者簡介】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歷任北京軍區黨委秘書、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軍區政治部秘書長,某甲種師政委,石家莊警備區政委。從部隊退休後,放棄京城優越生活,回鄉創業十年,組織退役軍人、軍烈屬、困難戶成立了天津龍鑫園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創辦了有機生態果園,為鄉村振興做出了貢獻。愛好文學寫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發表,並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