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刀手鄭介民,曾經是的三太保之一,被毛人鳳設計拉下馬

1934年一個來自遙遠中國的軍事考察團在歐洲進行考察,這個來自中國的考察團對歐洲大陸最感興趣的不是他們的科學技術也不是他們的軍事練兵制度,他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實行強有力的統治,對於當時德國意大利的獨裁統治他們情有獨鍾。而這個軍事考察團回國之後受到了蔣介石的重視,而考察團的代表鄭介民也水漲船高受到重用。

不一樣的黃埔學子

在中國近代史中,黃埔軍校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標的物,這所學校也成為了這一百年歷史長河中的重要紐帶,連接着不同陣營和信仰。在黃埔軍校中培養出來的學生中很多人都成為了國民黨共產黨兩方軍隊中的中流砥柱,但是也有極少數走上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他們的戰場沒有炮火和硝煙但是依然危機四伏,鄭介民就是國民黨陣營中從事特務工作中的佼佼者。

鄭介民,原名鄭庭炳,1897年9月18日出生於廣東省瓊州府文昌縣。鄭介民家兄弟三人都投身於革命洪流中,也留下了一個海南三鄭的佳話。

鄭介民早年因參加孫中山組織的瓊崖民軍而被通緝,不得不逃往馬來西亞避難。鄭介民在馬來西亞也沒有閑着,他在馬來西亞擔任《益群日報》的編輯,繼續宣傳革命思想。1924年,鄭介民得知黃埔軍校在廣州創辦的消息,於是他毅然回國報考,並成功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步兵科。在軍校期間,他積极參与組織孫文主義學會,開始從事情報工作,為日後的特工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孫文學會也以其激進而狹隘的革命思想對民國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

暗線上的交鋒

畢業後,鄭介民繼續深造,前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政治經濟。這段留學經歷不僅豐富了他的知識儲備,也讓他對國際局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回國後,鄭介民迅速在國民政府的情報系統中嶄露頭角,為蔣介石打擊異己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很長一段時內,蔣介石都為國民黨內的反對勢力而焦慮,尤其是新桂系更是處處跟蔣介石過不去。在1929年新桂系和蔣介石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引發了蔣桂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鄭介民利用自己曾經是李宗仁弟弟的同學的身份在新桂系中縱橫捭闔,讓新桂系內部四分五裂而輸掉了和蔣介石的戰爭。

1931年蔣介石成立了復興社特務處,鄭介民也成為了復興社的一員,而這個組織後來也成為了後來大名鼎鼎的軍統的前身。鄭介民也因為是高超的業務能力成為當時蔣介石特務處十三太保之一,成為了蔣介石加強統治的重要工具。

1932年蔣介石几乎要失去了第十九路軍的控制,這支曾經在上海力抗日寇的鐵血之師也成為了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作為蔣介石排除異己先鋒的鄭介民挽起袖子投入到了針對十九路的活動中。鄭介民在十九路軍中的大量安插特務,讓十九路軍內部千瘡百孔,這也為後來的福建事變奠定了基礎。

鄭毛之爭

鄭介民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成為了蔣介石的心腹也成為了戴笠的左右手。1946年3月14日戴笠飛機失事身亡,鄭介民接任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長一職,成為軍統局的實際負責人。

一時間鄭介民春風得意,眼看就要更上一層樓,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在他即將上位的時候,身後的毛人鳳在暗中也準備給予致命一擊。不久之後原來的軍統改編為保密局,鄭介民在國防部任第二廳廳長,同時也兼任着保密局局長,而也他身後的副局長毛人鳳也準備出手了。

毛人鳳

毛人鳳聯繫在鄭介民手中不得意的沈醉,利用鄭介民老婆貪財的弱點鼓動其大肆操辦鄭介民的五十大壽接機貪受禮品。在鄭介民五十大壽舉辦時,毛人鳳暗中鼓動死去的軍統家屬前去鬧事,整個國民政府內部沸沸揚揚眾人皆知。如此醜聞蔣介石下令嚴查,果然紙里包不住火經過調查蔣介石發現了鄭介民的貪污行為,包括非法倒賣汽油和妻子非法販賣煙土等罪行。

事情鬧到這一步,蔣介石大為惱火,就讓自己的浙江老鄉毛人鳳成功升任保密局局長。而鄭介民則被免去保密局局長和國防部二廳廳長的職務,被調至國防部次長。

1949年,隨着國民政府的敗退,鄭介民也隨軍前往台灣。在台灣期間,鄭介民準確的攀上了蔣經國這棵大樹,歷任參謀次長兼大陸工作處處長、國家安全局局長等職,繼續為國民政府的情報工作貢獻力量。1959年12月11日,鄭介民因心臟病複發在家中去世,終年六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