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看了秘書何載呈上的火災匯總通報,批了反對官僚主義,為何

前言

1951年夏末,我國很多地方連續發生失火事故,有的大火燒毀了農民的麥場、倉庫和糧食。這給農民們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何載受命寫一份全國火災事件匯總報告,然後用中央的名義發一通報。

在通報稿件中,何載重點報道了火災造成的損失,以及未來需要防範的措施。當這稿子送到毛主席的案頭後,主席閱覽後,直接作了徹底的修改,批了反對官僚主義。對此,何載十分佩服。

何載在毛主席的身邊工作多年,從很多問題上,都能感覺到毛主席的看法之獨到、一針見血。

何載參加高崗問題座談會,在處理高崗問題中主席有4點指示

1953年8月,高崗問題發生後,何載奉命寫簡報,向中央起草報告。他從歷史資料中了解到高崗的過去。高崗在國內戰爭中,打仗勇敢,在東北局抗美援朝中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此,他獲得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認可。

但後來的高崗變了,特別是進城之後,「被糖衣裹着的炮彈打中了」。高崗進了北京官大了,個人的權欲也就大了。原來政治覺悟不高,舊社會的意識和惡習很深,又不好好學習,極端個人主義惡性膨脹發展到向黨爭權爭利。他當時表面還沒有反對毛主席,但發展下去,必然會猖獗反對。

在處理高崗的問題上,毛主席給出了4點指示:一、高崗問題只限於他在北京和東北的事情,限於一定的人以上,不株連其他地區的幹部。二、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高崗是有其正確的,有功於革命的一面,因而博得黨的信任,但他的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和私生活的腐化欲,長期沒有得到糾正和制止,並且在全國勝利後更大發展了,這就是他黑暗的一面。三、在高崗認真檢討以後,中央還要考慮給安排適當工作。四、別人要去幫助他。

何載不久向《人民日報》遞交了三篇社論。其中一篇叫《保持謙虛態度,反對驕傲情緒》,毛主席在上面寫了一些話,有一段是這樣寫的:「那種以為中國革命勝利是由於他們打的天下,因而居功驕傲,實質上是貪人民之功,爭奪人民勝利果實的剝削階級的反動思想,是一種反人民的思想。」何載表示,這些對他也有着很深的教育意義。

何載聽說,高崗看過社論後,起初是有所震動,但後來還是走上了不歸路。即便如此,黨中央還是未給他戴上叛黨的帽子,允許他的骨灰安置在八寶山。由此可見,黨中央和毛主席對犯錯誤的人的處理,是極為嚴肅認真地。毛主席對高崗問題的看法,簡直是一針見血。何載認為,這離不開主席的龐大知識儲備。

何載說,外國將軍也佩服主席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一文

何載在1985年的時候,去意大利參加過「世界反法西斯戰士大會」。會議結束後,何載就被安排與幾個意大利、法國退役的高級軍官會晤。這些人都是戴高樂將軍的得力部將與助手。

讓何載感到有些意外的是,這些人不但讚揚毛主席是軍事天才,而且自稱是毛主席的崇拜者。從他們掌握到的《毛選》里的關於軍事的論斷和警句,甚至有種不比國人差的感覺。他們告訴何載,毛主席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一文的理論水平,已經超過了孫子,運用這一理論的實際指揮才能,超越了拿破崙

的確,毛主席在工作中也常採取這種戰術。1952年,毛主席研究解決西藏問題時,幾乎看到了當時能找出來的一切有關西藏的歷史文獻。其中包括地理、人物傳記、風土人情,甚至民間藝術,醫藥等等。在那些日子,有關西藏的電報、報告、來信等,不論長短,都要閱覽。毛主席真是事無巨細,直到西藏問題定下來後,他才鬆手交給別人去辦。

1956年初,毛主席在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時,不但先後找了34個部委聽取彙報,而且翻閱了10萬多字的材料。經過反覆考慮,最後寫成了《論十大關係》。在首次印發之前,毛主席就親自修改了三次。毛主席的這種工作方式,有其優越性和一定的深邃道理。

何載分析說:「我們常常看到當主席解決了一個問題之後,精神更為煥發,心情舒暢,表現了勝仗後的欣慰心情。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種享受,在精神上起到一張一弛的調節作用,從而精力更加充沛,以利於下次『戰鬥』。」

毛主席的這種工作方式,有被仿用後,都有效率高、質量優的感受。但這種做也是有一定條件限制。比如,當年周總理是國家的「總管家」,每天有着千機萬事等他決斷,不能也不可以拋開日常事務,集中一兩個月的時間,只從事一件工作。

全國許多地方失火,毛主席在通報上批反對官僚主義

1951年,何載負責起草火災匯總通報。當他寫了很久,認為很完整了。但毛主席看過後,直接作了徹底的修改,將重點放在了反對官僚主義上。毛主席說,失火確實不好,但燒了官僚主義,給官僚主義者一大棍子卻是大好事。何載當時就佩服不已,這樣一來,主攻方向變了,筆調也變了。

確實,失火的事情經常會有,群眾中早有防範措施,領導也三令五申,但根本關鍵是官僚主義。當時,毛主席就敏銳地抓住了這個苗頭,次年春天,便發動了「三反運動」。

50年代初,人民來信越來越多,秘書承擔不了。為此,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成立了。由楊尚昆直接領導,田家英總負責,何載也參與和主持過一段時間工作。這個機構,毛主席叫他「專門為我處理人民來信的秘書室」,有時叫「我的秘書室「。當年的秘書室,毛主席指示,分別處理,綜合反映。

簡單的講,分別處理就是按照來信的情況,逐一辦理,綜合反映則是定期把全部的來信中反映的問題,向毛主席作專題報告。

當時,毛主席精力充沛,每天都會批閱大量文電,並處理相當一批的人民來信。這些信,有民主人士和文人、學者經過單位送的;有毛主席的舊友、相親、老部下轉來的,還有廣大基層幹部群眾通過郵箱寄來的。

而秘書室只服務最後那種。毛主席規定每天最少選擇10封信給他看。何載後來回憶說,毛主席看人民的來信就像讀書一樣,特別認真,畫杠、畫圈、點點,比比皆是。毛主席的回信尤為高出一籌,他看問題不僅善於抓住要害,而且能簡要地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向。值得一提的是,主席的回信,還特別的熱情,這樣做更能給寫信者慰藉和鼓勵。

毛主席在綜合反映的問題上,也有很多的批示。何載記得,有一次主席批寫:「必須重視人民通訊,要給人民來信以恰當的處理,滿足群眾的正當要求……不要採取掉以輕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義態度。」

到50年代中期,群眾向毛主席反映問題的來信一直增加,何載說,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有兩三萬件。為了適應需要,秘書室也在不斷增加人手。但還是人少事多,但大家都是兢兢業業地奉獻,甚至長期沒有假期也毫無怨言。

何載表示,多年後,每當就想起秘書室的工作,都不禁感到懷念綿綿。何載說,秘書室的同志們對增強毛主席與人民群眾聯繫,有着一份不可磨滅的功績!

在與毛主席相處的多年裡,何載在很多問題上,都感受到主席看待問題的精妙之處,不由得感到佩服。

參考資料:《我給毛主席當秘書》、《我的八十年 難忘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