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後期 像國民軍兵團司令這樣的有多少存款?貧富兩極分化?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大廈將傾,其內部官員上下貪腐,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而蔣介石對此的態度則是,貪腐可以,但不要擴大化,由此可見,這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有意思的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有很多是從黃埔軍校畢業出來的,而早期的黃埔軍校門口的「升官發財誤入此門」,也看成了一個諷刺的笑話。

那麼就是說,在解放末期,像黃百韜這樣的兵團司令級別的,一般有多少存款?從解放戰爭後期的形式來看,國民黨政府開始實行金圓券,軍官們領取的軍餉也是金圓券,一開始流通的還湊活,但到了後來發在國民黨軍官手中的兩麻袋金圓券估計只夠吃一碗餛飩,據說黃百韜在淮海戰役戰死以後,國民政府發的撫恤金只夠買幾個燒餅的。

影視中的畫面

所以說這個時候,兵團司令的軍餉是很貶值,如果要算他們有多少資產的話,只能從三個方面來估算,第一就是解放戰爭之前發的軍餉,根據國民黨1945年以前的軍餉換算來說,軍長每個月可以領到320塊大洋,師長的月薪是160塊大洋。

而兵團司令比軍長大,相當於抗戰時期的集團軍司令,大約每月350大洋,再一個就是,這種級別的軍官,有在地方做生意的,做生意的資金,用來作為自己收入和給自己嫡系部隊的特殊福利,這種的代表人物就是王耀武,此外,還有發不當來路的財,比如倒騰軍需,他們從軍隊在高賣出去。

最後就是這些高級將領原本家庭中自帶的資產,還是說黃百韜,他祖父黃鳳山曾任清廷山東曹州總兵;黃百韜的父親黃宗駿後來也參軍從戎,擔任李鴻章淮軍統領,所以他是將門世家,即使不參軍也是有一些資產的。

影視中的畫面

至於有多少資產,我們可以做一個參考,當時在淮海戰役末期,杜聿明命令部隊撤退,軍令一出,很多高級將領哪裡還有心情整頓軍務,他們立刻出動軍車,把各自在徐州城內的財物盡數搬空,家底豐厚的要搬上好幾車才搬得完,可見兵團司令的財產,至少真金白銀好幾箱。

那麼誰是國民黨兵團司令中比較窮的,有沒有那種貧富兩極分化?其實我們可以列舉兩個人,那就是黃埔一期的陳明仁和鄭洞國,這兩個人,相對來說是國民黨內部不貪污,比較清貧的,根據鄭洞國起義之後的記載,他家裡只有幾百大洋,陳明仁也是從不貪污,家中只有少數的金銀飾品,所以說這兩個人就可以看作是比較清貧的存在了,對比國民黨湯恩伯 蔣鼎文的好幾車家資,他們也確實是可算作窮人了,而這也是國民黨兵團以上軍官,最大的貧富差異了。

宋子文

圖片來自網絡 探究真實歷史 宣傳正能量 無不良之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