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選舉失利,馬克龍冒險解散議會,法國要迎來95後總理嗎

在剛剛結束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歐盟主要國家中的極右翼政黨都斬獲頗豐。

德國選擇黨躋身至該國第二大政黨,得票率為15.6%,僅次於最大在野黨基民盟,而執政聯盟中的三個政黨得票率加起來也不過才30%出頭。其中,德國現任總理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得票率僅為14.1%,創有史以來最差成績。

朔爾茨又emo了

而在德國東部的五個州中,選擇黨已然成為第一大黨,獲得的支持率都超過了27%。對此,選擇黨領導人魏德爾表示,她們能取得這麼大的進步,是因為選民們已經厭倦了布魯塞爾的官僚主義,更加反對歐洲。

法國的情況更糟糕,執政黨復興黨獲得的支持率還不到極右翼「國民聯盟」的一半,說是慘敗也不為過。鑒於法國在歐洲議會中的議席數量僅次於德國,這也就意味着,作為歐盟「領頭羊」的法國將向歐洲議會貢獻最多的極右翼議員。

投票結果引起了法國總統馬克龍的不安,為了阻止極右翼的強勢崛起,他出人意料地走了一步險棋——宣布解散國民議會,提前舉行大選。

消息一出,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要知道,法國上一次舉行國民議會選舉是在2022年,而該國議員的任期是5年。也就是說,本屆國民議會議員的任期還未過半,就要面臨新一屆選舉,他們原本還能再干三年。

目前,法國執政黨在國民議會中擁有169席,「國民聯盟」則擁有88席。看起來差距還是挺大的,但執政黨並沒能獲得絕對多數席位,以至於在過去兩年中,馬克龍的重大立法改革都進行得不是很順利,遭到了來自反對派的強大阻力。

考慮到這一點,馬克龍下定決心快刀斬亂麻,與其在剩下的三年中處處被制掣,無法大展拳腳,不如冒一次險,通過提前舉行國民議會選舉,重新洗牌,這樣沒準執政黨還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作為老牌民選國家,法國的政局一直都較為穩定,很少出現提前解散國民議會的情況,但也不是沒有。1962年,法國時任總理蓬皮杜在議會遭到反對派彈劾,總統戴高樂當機立斷解散議會,重新舉行大選並獲勝,幫助蓬皮杜渡過難關。

法國上一次提前解散國民議會是在1997年,當時擔任總統的是右翼領導人希拉克,結果最終獲勝的卻是左翼聯盟,以至於希拉克不得不在剩下的任期中與左翼政府共事。

法國極右翼「國民聯盟」領導人勒龐

在這種「左右共存」的情況下,總統能夠主導的只有國防和外交,國內事務的最高決策者則是總理。具體到這次選舉中,如果「國民聯盟」獲勝,法國將會迎來史上最年輕的總理——「95」後的巴爾德拉。

巴爾德拉在兩年前的黨內選舉中獲勝,成為「國民聯盟」主席,被普遍視為勒龐的接班人。「國民聯盟」日前對記者表示,他們的目標就是在即將到來的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勝,然後推舉巴爾德拉擔任總理。

不同於巴爾德拉的勢在必得,法國現任總理阿塔爾則表現得有些畏手畏腳。在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出來之後,阿塔爾向馬克龍請辭,卻遭到拒絕,馬克龍告訴他,現在他是能夠對抗巴爾德拉的最佳人選,要對自己有信心。

根據馬克龍的安排,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將在6月30日和7月7日分別舉行兩輪投票,而巴黎將在7月26日舉辦第33屆夏季奧運會。巴黎市長伊達爾戈對此表示不安,擔心提前大選會影響奧運會舉辦。

「國民聯盟」主席巴爾德拉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倒是沒什麼顧慮,他表示,法國國民議會選舉是「民主進程」,不會對即將到來的奧運會造成干擾和破壞,請大家放心。比起這個,日益增加的恐襲風險才是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馬克龍的豪賭在德國同樣引發了連鎖反應,面對朔爾茨政府的慘淡成績,德國反對派也呼籲提前舉行選舉。但顯然,朔爾茨的籌碼和膽量都遠遠遜色於馬克龍,此前民調也顯示,如果現在舉行大選,執政聯盟幾乎肯定會輸掉。

因此,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兩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截然不同,德國不會效仿法國,本屆議會和政府的任期到明年秋天才結束,屆時德國將舉行新一屆選舉。

除了德法,其他歐洲國家也普遍出現了極右翼崛起的現象,並在此次歐洲議會選舉中表現不俗,雖然不足以威脅到中間派的地位,但歐洲領導人是不是該反思一下:是要繼續以價值觀治國呢?還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做一點實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