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忠捐贈的是一隻蓮瓣銀碗和一個八棱龍鳳紋銀梅瓶。2013年,他在一家古玩店收購了這兩件器物。「我平時就喜歡收藏,這兩件銀器是藏品中比較珍貴的,希望通過此次捐贈可以讓文物得到更好的保護。」李益忠說。
陸俊偉捐贈的是一個石雕武士俑頭像,曾在松江區博物館與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合作舉辦的民間收藏公益鑒定活動中,被確認為南宋古物。「我平時喜歡撿瓷片,沒想到去年在松江一工地撿到了這個『寶貝』。」陸俊偉說,「我知道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也深知文物對一座城市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只有捐給博物館才是它最好的歸宿。」
封履寧捐贈的是他依據上海圖書館藏封氏家譜而續修的《華亭浦南封氏世譜》。據了解,封家自南宋以來世居華亭縣張澤鎮八圖,這本世譜中有從明朝隆慶年開始記載的封氏族人世系圖表等內容,是研究松江浦南地區文士家族的重要文獻。
鄭旭華捐贈的是「蘇省鐵路」界碑,這塊碑造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鄭旭華家老房子里躺了近半個世紀。滬蘇湖鐵路年內開通,松江樞紐年底啟用,其重要戰略意義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不言而喻。
梅亞民捐贈的是戳印着「秀州華亭縣官置」的銘文磚。這塊磚是修地下管道時挖出來的,初步判斷為南宋時期的官置磚。
「松江是上海之根,講述松江歷史文化離不開廣大市民對於松江文物事業的關注和支持。今年一下子收到6件捐贈,且大多數和松江有關,說明市民保護文物的意識大大提高,也反映出松江市民對傳承、弘揚歷史文化的擔當與責任。」王效偉感慨道。文字、圖片:賈麗
編輯:周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