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髮起新一輪關稅戰後,朔爾茨罕見為中國說話,並對美國攤牌

據觀察者網援引彭博、法新社等多家外媒14號發佈的消息,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在當天同來訪的德國總理朔爾茨共同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時,被現場媒體提問如何看待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朔爾茨罕見地為中國說了句公道話。朔爾茨認為,歐盟在應對中國電動車時應該避免「追隨美國」,而且必須將中歐貿易帶來的好處考慮進去。一同出席發佈會的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也抱持着同樣的觀點,同時還進一步指出,貿易戰持續擴大化將導致雙方互相封鎖產品,這不是瑞典和德國這樣的工業國該走的道路。

很明顯,朔爾茨口中的「追隨美國」,指的是拜登政府在14號當天,官宣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這一次,拜登政府要在過去的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鋰電池、光伏電池、半導體、個人防護裝備等產品的加征關稅。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從過去的25%,直接提升到102.5%。

如此激進的加征關稅,不止震驚了美國產業界,更是讓大洋彼岸的歐洲感到錯愕。這意味着拜登要在自己首個任期即將結束之際,對中國發動新一輪的關稅戰。值得一提的是,朔爾茨在回應媒體提問時還特別指出,歐盟委員會此前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還沒有得出結果,但是歐洲市場同中國的聯繫,與北美市場存在着差異。

朔爾茨稱,西方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有半數是西方製造商自己生產,而歐美車企都在中國市場銷售產品並取得成功,因此在制定關稅政策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事實上,發出警示信號的不光有德國政府,還包括了身處漩渦中心的德國產業界。就在拜登政府宣布新關稅的前夕,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再次敦促歐盟,不要對中國電動車採取關稅手段。齊普策用非常嚴厲的措辭提醒歐盟,貿然動用關稅武器不僅會阻礙歐盟的綠色產業計劃,更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沒有來自中國的零部件,歐盟連一輛汽車都造不出來。

從目前各方反饋而來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法德這兩個歐盟「火車頭」,不僅對拜登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十分抗拒,甚至就連歐盟發起的針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也存在着相當大的異議。至於法德產業界更是在極力呼籲歐盟審慎決策,繼續堅持用市場經濟的方式去應對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歐美之間面對中國電動車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明顯的差異,其實和歐美各自車企的競爭力有直接關聯。

美國目前除特斯拉之外,已經找不到可以拿的出手的電動車品牌,再加上拜登政府對新能源基建設施的投入過於遲緩,缺乏大環境配合的車企也沒有太多意願去研發電動車。相較之下,歐洲車企還保留着一絲希望,一方面,中國的電動車市場仍處於成長階段,及時轉型不僅有利於歐洲車企的長期發展,還可以趁勢壓過美國一頭。另一方面,歐洲市場對於中國汽車,遠不如美國那般的排斥和抗拒,而在歐洲汽車產業佔據主導地位的法德兩國,自然不希望被美國裹挾進去,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犧牲品。

可即便如此,我們也要對接下來的局勢發展保持警惕,就算法德不願意追隨美國,但這不代表對華強硬的馮德萊恩也抱持着同樣的想法。倘若歐盟在馮德萊恩的引導下,執意對我國出口的電動車加征關稅,中歐經貿關係將會因為這一舉動而變得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