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2024.5.10

今天是2024年5月10日,抄書打卡第168天。讓我們看一下歷史上的今天都發生了什麼吧。

世界衛生組織

1972年5月10日,第25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恢復我國在世界衛生組織中的合法席位的決議。

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有156個會員。它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獲得最高可能水平的健康』。我國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創始國之一,並兩次被選入執委會。

著名文學家沈從文逝世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苗族,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漢族。沈從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1925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個創作文集《鴨子》。沈從文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代表作《邊城》、《長河》、《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因心臟病猝發在家中病逝,享年86歲。

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國立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樸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沈從文以鄉村為題材的小說是典型的鄉村文化小說,它不僅在整體上與都市「現代文明」相對照,而且始終注目於湘西世界朝現代轉型過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規定的鄉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跡及歷史命運。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一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讚美人性美;後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樑,也正由於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入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不僅是作家,還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丘吉爾臨危受命出任英國首相

1940年5月10日 (農曆四月初四),丘吉爾臨危受命出任英國首相。

即便倫敦化為灰燼,也比淪為德國奴隸強多少倍——溫斯頓·丘吉爾

1940年5月10日,溫斯頓·丘吉爾,英國對希特拉搞綏靖政策的激烈批評者,於今日自豪地以首相身分步入下院,發表了第一篇首相演說。「我能奉獻給國民的沒有其它,」丘吉爾說:「只有熱血,眼淚和汗水。」丘吉爾是在張伯倫辭職之後,3天前應英王喬治六世要求,組建一屆新政府的。張伯倫是在工黨和他本黨保守黨的日益增長的壓力之下被迫辭職的。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英國政治家。出身於貴族世家。1894年畢業於皇家軍事學院,1895年從軍,曾參加英國在印度蘇丹南非的戰爭。1906年作為自由黨議員進入下院,歷任各屆政府大臣。1919年1月出任陸軍大臣,積极參与武裝干涉蘇俄。1922年退出自由黨,後加入保守黨。30年代反對綏靖政策,主張增加軍備開支,反對簽訂《慕尼黑協定》。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出任張伯倫政府的海軍大臣。德國進攻法國後,張伯倫被迫下台。1940年5月10日,丘吉爾出任聯合政府的首相兼國防部長,組成戰時內閣。丘吉爾決心把反對希特拉德國的戰爭進行到底。戰爭初期,英國遭受一系列失敗。法國投降後,希特拉企圖誘使英國和談,遭丘吉爾拒絕。於是德軍對英倫三島狂轟濫炸,但未能迫使英國屈服。丘吉爾在國內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應付戰爭。1940年5月22日通過了緊急權力法案,增加了政府在戰時對全國的經濟生活和人力物力的控制。1940年5月建立國民自衛隊,增強英國防衛力量。1941年蘇聯和美國捲入戰爭後,英國立即與各反法西斯國家攜手合作。1941年7月12日英蘇在莫斯科簽訂對德作戰聯合行動協定。1941年8月14日,丘吉爾和羅斯福發表了《大西洋憲章》。丘吉爾還與羅斯福、斯大林在戰爭後期進行了一系列會晤,召開了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討論對德、日作戰的問題,同時針對戰後世界的安排達成了一系列協議。丘吉爾領導英國人民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1945年5月8日歐洲戰事結束。7月英國舉行大選,丘吉爾失敗而辭職,讓位給工黨政府。1946年3月5日,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富爾頓演說》,主張英美聯盟,對抗蘇聯,揭開了「冷戰」序幕。1951年10月議會選舉,保守黨取勝,丘吉爾再次出任英國首相。在第二任內,基本上保持了工黨政府的部分企業國有化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在防務領域試製成功第一顆原子彈,成為第3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對外政策方面,把英美聯盟作為對外政策的基礎,對蘇聯採取強硬態度。1954年10月促成了《倫敦一巴黎協定》的簽訂,使西德加入北約,同年9月英國參加了「東南亞條約組織」,隨後又加入「中央條約組織」。1955年4月5日,丘吉爾因年齡和健康原因辭職。1953年丘吉爾被封為爵士,獲嘉德勳章,同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著有《世界危機》、《英語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等。1965年1月24日逝世。

因綏靖政策下台的張伯倫


丘吉爾視察英國皇家海軍


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館在德國慕尼黑建成啟用

1925年5月10日 (農曆四月十八),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館在德國慕尼黑建成啟用。這個天文館是德意志博物館的一部分。德意志博物館(Deutsches Museum)是歐洲規模最大、世界最早的科技博物館之一。館內有50個科學技術領域的大約28000件展品,每年吸引大約150萬遊客。頂層的天文館是世界最早的天文館,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投影天文館,所用的投影儀是當時技術的傑作。可顯示南北半球可以看到的星座、銀河和星雲。該部分詳細介紹了以地心說為代表的古希臘天文學到哥白尼伽利略時代的以日心說為代表的新天文學的發展過程。安放有孔徑為30厘米,焦距5米的蔡司望遠鏡。是吸引少年兒童最多的地方。

國畫大師張大千誕辰

1899年5月10日 (農曆四月初一),國畫大師張大千誕辰。

張大千是著名國畫大師,1899年5月10日出生,四川內江人。幼時隨母親學畫,青年時期師從曾熙李瑞清,曾東渡日本學習繪畫和印染工藝。他兩涉敦煌,是專業畫家臨摹古代壁畫第一人。書法外柔內剛,直追魏晉。繪畫集傳統精英和生活靈秀於一爐,用筆雄健,着色明麗,畫風清雅多變,自成一家,擅長山水、花鳥、人物,被美國紐約世界美術家協會推舉為當代第一大畫家。晚年他曾與畢加索結交,互表欽慕。張大千作品頗豐,有《長江萬里圖》、《廬山圖》等。他50歲以後棲居海外,1983年4月2日在台北病逝。

1877年 羅馬尼亞宣布獨立

普法戰爭結束,法國割讓阿爾薩斯洛林

1871年5月10日,普法戰爭結束,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

普法戰爭: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國同普魯士王國之間的一場重大戰爭。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在1864年及1866年先後擊敗了丹麥奧地利,但法國卻仍然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諸邦,阻礙德國統一。為此,在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策動下,以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製造爭端,令法皇拿破崙三世對普宣戰,普魯士藉此團結德意志民族,進攻法國。

法國隨即編成萊茵軍團,於法德邊境地帶集結。該軍團共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法國欲先發制人,奪取法蘭克福,逼使普魯士屈服;但與此同時,普軍亦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為總參謀長。

戰爭以法軍在1870年8月2日於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進攻為開端。但到了8月4日,普軍已順利擊潰法軍,進入反攻階段。法軍在其餘各戰場相繼失利,被逼退回國境,轉入防禦。9月1日至2日,普法兩軍於色當進行決定性的大戰,即色當會戰。9月1日中午,普軍亦完成了對法軍的合圍,並以強大的火炮作出攻擊。當時下午,在法軍數次試圖突圍失敗後,拿破崙三世被逼於下午4時半派人呈信威廉一世,表示願「將他的佩劍交到陛下的手中」。9月2日,拿破崙三世正式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在這場戰役中,法軍損失12.4萬人,普軍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舉國嘩然,4日巴黎發生革命,推翻第二帝國,宣布共和,成立以特羅胥將軍為首的國防政府。

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建立德意志帝國,他本人成為首任皇帝。德國遂告統一。1871年5月10日法德正式簽訂《法蘭克福條約》,戰爭結束。條約條件苛刻:割讓阿爾薩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給德國;法國賠償50億法郎,在賠款付清之前,德軍留駐巴黎及法國北部諸省,佔領軍費由法國負擔。

1716年 《康熙字典》編成

1503年 哥倫布率領的西班牙船隊到達開曼群島,他們成為首批到來的歐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