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這裡出土文物200餘件,歷史向前延伸近2000年!

長沙「馬王堆」
成都「三星堆」
……
近年來
考古成為網絡熱詞
此前,全國不少城市
考古遺址
因出土一系列
珍貴文物而走紅
去年11月,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發現商周古墓的消息備受關注,不少網友表示,「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歷史向前推進一大步。」轉眼間,數個月過去了,古墓「挖」得如何了?一起看看→

深汕白田山遺址考古發掘引髮網友熱議

白田山遺址

發現文物200餘件

深圳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最新介紹,目前深汕特別合作區白田山遺址考古發掘基本結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已確認的先秦時期墓葬30座,發掘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青銅器等文物200餘件/套……
「目前只是田野考古發掘告一段落,對於遺址墓葬出土的古代文物沒有系統整理修復,對器物形制特點、文化性質和比較準確的年代認識,都需要後期認真分析比較研究,結合理化測年的數據相驗證,才能做到比較科學和準確。」深圳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對出土文物進行整理、修復和研究,擇機舉辦專題展覽,以較為完整地展現白田山遺址全貌。
業內人士指出,白田山遺址的考古發掘,不僅將深汕歷史軸線向上延伸近2000年,更是廣東省文物局組織實施早期嶺南探源工程的又一重要收穫,意義重大。

白田山遺址在哪?

白田山遺址地理位置
白田山遺址位於深汕特別合作區西部鵝埠鎮
從地圖看,深汕特別合作區依山傍海,位於蓮花山南麓,地處珠三角平原和潮汕平原之間的粵東沿海丘陵地帶,北、東、西三面環山,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多高丘山地,中部多丘陵、小谷地,南部沿海多為平原、低山,整體呈「大山地、多丘陵、小谷地、窄腹地」的地理特徵。
從細節看,白田山遺址位於深汕特別合作區鵝埠鎮西湖村委會格田村東南側,由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六個小山崗組成。據悉,該遺址是在深圳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的2021-2022年度深汕特別合作區考古調查中發現,遺址所處山崗由南至北依次編號為1號至6號崗。遺址總面積約為557200平方米。
白田山1、2號崗發掘現場遠眺
白田山西側山腳下為三家村,三家村西及南側為大片的農田和水塘,地勢平坦,有小河自南向北匯入南門河,東側原為連綿低矮群山,東南部1號崗與虎地嶺遺址之間僅隔一條小路。
工作人員在考古發掘現場
早在2021年,深圳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就已經發現了白田山遺址的存在。
2023年11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深圳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白田山遺址1、2號崗實施搶救性考古發掘。
截至2024年1月底,發掘工作基本結束通過廣東省文物局組織的專家驗收。
工作人員在考古發掘現場
據了解,這期間深圳市文保中心考古隊共發現先秦和明清兩期遺存,清理墓葬32座,灰坑17個,柱洞23個。除2座明清時期墓葬外,已確認的先秦時期墓葬30座、灰坑15個,柱洞23個。發掘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青銅器等文物兩百餘件/套,其中隨葬品約一百六十餘件/套。
m20出土的玉鑿及單把帶流壺
m20出土的玉鑿及單把帶流壺
m36出土的雞形壺(修復後)。深圳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供圖

考古發掘意義幾何?

據了解,白田山遺址1、2號崗發現的30座先秦墓葬以商時期墓葬為主。由於多數出土陶器較破碎,後期需要修復拼對後才能對其文化性質展開全面梳理和研究。
m18清理現場及出土的釉陶壺、折腹豆、玉錛
m18清理現場及出土的釉陶壺、折腹豆、玉錛
目前僅初步表現出以方格紋圜凹底罐為代表的後山類型,與以醤釉陶大口尊、圈足壺、折腹豆,以及直內石戈等為代表的浮濱文化兩組文化面貌,他們之間可能存在早晚關係或者並存關係;有兩座墓中出土了青銅器小件,極大的豐富了該遺址的文化內涵;2號崗上22座有隨葬品的先秦墓出土玉器者有9座墓,佔比達40%,比例較高。
m7及出土的t形玉環
m7及出土的t形玉環
「我們發現白田山上,不僅有商周時期的墓葬,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陶片、明清時期的墓葬。一路之隔的虎地嶺甚至採集到新石器晚期的陶片,距離白田山不遠的庭寮背遺址同樣採集到虎頭鋪文化的陶片,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深圳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考古與文保部主任、白田山遺址考古發掘領隊楊榮昌介紹。
22號墓出土的青銅器小件
本次白田山遺址還發現了2件小型青銅器,這是廣東地區首次明確在商時期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小件,具有標誌性意義。楊榮昌表示,白田山地區的考古發現將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歷史軸線向上延伸了將近2000年。
來源 / 南方日報 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