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的關注點贊評論,方便您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 人間悟事
編輯| 人間悟事
●—≺ 前言 ≻—●
我們看電視時,經常能看到古裝劇中,主角在外吃飯或者賞賜下人時,隨手就拋出一錠銀子,彷彿銀子是很不值錢的東西一般,其實這是錯誤的。
銀子在古代是很貴重的流通貨幣,一兩銀子等於1000文銅錢,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一個月也才能賺個三兩銀子左右。
這不禁引人思考:作為流通貨幣,白銀數量應該是非常多的,但是為什麼到現在卻很少見了呢?它們都去了哪裡?
●—≺ 流通貨幣白銀 ≻—●
原始社會以物易物,商朝以貝為貨幣,隨後經歷不同朝代,貨幣逐步演變。
起先白銀只被用作首飾、銀器等裝飾品,在西漢時期白銀正式成為交易貨幣,在明代成為主流貨幣。
古代一部分白銀都是在各個地區開採出來的,據《大明會典》記載,1450年以前,浙江、福建是主要的銀礦開採區。
1464年以後,雲南、四川的銀礦也被開採出來,其中雲南的銀礦還含有金礦,到了明中期之後,銀礦在全國大規模開採出來。
除去開採,白銀的提煉過程也很複雜,從磨礦、淘洗、燒結、冶煉、提純至少要經歷五個步驟,且白銀在我國資源也並不豐富,因此比銅板值錢很多。
還有很大一部分的白銀都是海外流入進來的。
十五世紀,歐洲地區盛產白銀,當時在匈牙利、奧地利等地區,每年大約有90噸白銀產出。
十六世紀後,日本、美洲等地區也開始大量開採銀礦。
在絲綢之路盛行時期,很多國家都非常喜愛我國的瓷器、絲綢等精美物品,而依靠交換,白銀被源源不斷地匯入了我國。
我國在當時成為了世界最大貿易國,民間開始大量使用白銀,白銀也成為了主要的流通貨幣。
白銀是依靠重量來定價的,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種光滑明亮的元寶狀銀子在普通百姓之間並不常見,大家出門在外,除了銅板,帶的大多都是碎銀子。
銀子樣式多樣,成色也很難一致,有的銀子純度高,有的純度低,因此使用銀子支付時,過程都比較繁瑣。
在日常購買物品時,需要對銀子進行驗色、稱重,遇到銀子偏重,而想買的東西又不值這麼多錢時,大家都會用專門的夾剪將銀子剪成合適的重量。
但這也並不是那麼好夾的,雖然銀子是軟金屬,但是也是有一定的硬度的,而且銀子重量也很難把控。
一般都會找銀樓、錢莊等專業的人來剪銀子,否則也很容易傷到自己。
剪銀子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檢查是否造假,很多品行不端的人,受利益驅使,製造出許多假銀子流入市場。
這些銀子外表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差別,但其實只有外面一層銀皮,內里都是鉛,不是專業的鑒別人員很容易上當受騙。
使用夾剪很容易分辨銀子真假,但很多時候夾剪也並不方便,大多數人都是靠咬來分辨的,所以白銀上都是各種各樣的咬痕,和電視里的模樣天差地別。
而且白銀並不是一直明亮好看的,真正的白銀經過氧化,會逐漸變黑。
大家在攢夠一定的碎銀子後,會將其融化,再合成更大的銀子,便於保存。
雖然白銀作為貨幣,數量巨多,但是卻經不住各種揮霍。
●—≺ 白銀的去向 ≻—●
據研究,在古代,很多達官顯貴的人家經常把各種珠寶、瓷器、名貴書畫等物品當做陪葬品,而白銀就是最常見的陪葬品。
在這些人中,最為揮霍的就屬慈禧太后了,她在活着的時候就大肆花費,因喜愛銀飾,就將大量金銀都重新融化做成各式各樣的首飾。
她還要求對自己的墓園進行精美的修繕,選用各種上好木材,花費大量人力去建造,規模足有80平方公里,耗費了大量的金錢。
在她去世入葬時,幾乎將大半個國庫的白銀都帶入了墳墓,導致國庫空虛。
據史料記載,慈禧的棺材上面綴滿了成千上萬個寶石,其他昂貴精美的陪葬品更是數不勝數。
清朝末期,國土遭受了侵略,當時經過幾代皇帝揮霍,國力早已衰退,國家無法抵禦列強侵襲,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在英、法等多個殖民國家的侵略下,清朝簽訂了多個不平等條約。
其中《馬關條約》賠償日本約2億兩白銀,《辛丑條約》要求賠償西方列強4.5億兩白銀。
據統計,清政府在此期間,共損失超過13億兩白銀。
這些白銀流入國外,有的被融重鑄,有的用於工業發展,如今早已不知所蹤,餘下的白銀,在之後的戰亂中也消失了一部分。
蔣介石在掌權期間,暗地裡收斂各種金銀珠寶,其中就有大量白銀。
為了斂財,他還發起了金圓券,強制性將老百姓手裡的黃金收集起來,足有180多萬兩。
1948年,蔣介石在戰事上節節敗退,他決定先退居台灣,之後重新謀劃,東山再起。
他將這些年收集到的所有黃金白銀全部秘密押送,共計5批,加起來將近800萬兩。
除金銀外,蔣介石還帶走了五千四百多箱國寶,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
因此,中國最具價值的黃金白銀,還有各種國寶所剩無幾。
●—≺ 結語 ≻—●
回顧歷史,白銀在我國由興盛到衰敗,後期大量流失,實在是令人惋惜心痛。
如今白銀早已不再作為貨幣使用,但是它並沒有失去價值,反而被應用在多個領域。
在電子機械領域、醫學領域、工業領域中,白銀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現在白銀依然在市面上廣受歡迎,它被打造成戒指、手鐲、項鏈等各種首飾,甚至還被打造成精美的餐具,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
它依然以各種形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根據平台規則,您關注+點贊評論會保持鐵粉身份,更好為您推薦優質內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