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作為我們的偉大領袖,他在青年學生時期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就非常的關心。在學生時期,他跟自己的親密好友蕭子升在一次野遊的過程中,偶然遇到了一座寺廟的方丈,當時方丈更是對毛主席讚賞有加。
並且方丈對毛主席作出了兩則預言,不過這兩則預言在當時看來非常的不接地氣,因此毛主席並沒有在意,不過後來這兩則預言卻真的實現了。
方丈的兩則預言
那麼方丈到底對毛主席作出了哪兩則預言呢?這還得從毛主席跟蕭子升外出野遊說起。
當時的毛主席跟蕭子升關係非常的親密,他們決定好一塊出門遊玩。不過在深山野嶺,兩個人並沒有攜帶過多的食物,他們只能夠一路想辦法來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
後來在遠處有一處寺廟,他們希望能夠進到寺廟裡進行短暫的休息。不過在到達寺廟門口之後,寺廟的和尚好像並不想要邀請兩個人進去。後來毛主席心生一計,就寫了一張拜帖,希望和尚能夠交給寺廟的方丈。
要知道拜帖在當時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首先拜帖能夠看出來一個人的文化程度,起碼他不是文盲。
另外通過拜帖也能夠看出來這個人的受教育程度,因此方丈在看到毛主席的拜帖之後,對於來寺廟的兩個人也多少了解了一部分,於是在後來邀請了他們進入寺廟。
後來方丈跟毛主席、蕭子升三個人交談甚歡,其實方丈在一開始進入寺廟之前,也學過一定的相面,於是他對於毛主席和蕭子升兩個人進行了一定的預言,首先他對蕭子升進行了預測,他說蕭子升是可以跟自己一塊共事的。
不過當時蕭子升並沒有在意,而且非常的氣憤,畢竟當時蕭子升的名聲是非常大的,讓蕭子升留下來在寺廟當和尚,他肯定不會樂意。
另外當時的方丈在見到毛主席之後更是非常的驚嘆,因為毛主席他的面相偏女性,是非常難得的面相。後來方丈當時預言毛主席能夠掌管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並且對於以後複雜的宗教問題也能夠迎刃而解。
不過當時毛主席還是一名學生,對於方丈這個不切實際甚至有些誇張的預言並沒有在意。
兩人不同的結局
不過後來隨着時間的發展,也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方丈的預言真的成真了。蕭子升後來加入了蔣介石的部下,並且跟隨蔣介石。後來因為他不滿蔣介石的統治,又前去法國度過了自己的餘生。
而毛主席就帶領當時的百姓,走上了幸福的道路,成為了我國偉大的領袖。
並且當時佛教盛行,我國有一大部分人信仰宗教,毛主席對待宗教信仰問題,尊重人民百姓的信仰自由,並且也尊重人們不信仰宗教的權利。後來宗教信仰的問題就讓毛主席輕鬆簡單的解決了。
其實當時方丈對蕭子升的預言並不是希望他能夠在寺廟當和尚,而是希望蕭子升能夠放下不切實際的思想而已。如果蕭子升能夠早一點明白,就不會讓自己的晚年生活變得如此的後悔莫及。
當時在1921年,毛主席曾經問過蕭子升,要不要加入組織內部。他說:「憑藉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用不上一千年,只需要三四十年,組織內部就能夠改變當時國家的命運。」不過當時的蕭子升拒絕了毛主席。
不過在建國之後,毛主席其實一直深深惦記着蕭子升,他希望能夠讓蕭子升來到祖國工作。但是當時的蕭子升還是拒絕了毛主席的提議。
據說當時遠在法國的蕭子升在了解到毛主席去世之後,更是悲痛萬分。並且在毛主席去世之後的兩個月之後,蕭子升也在法國去世了。
而且蕭子升在生前還是安排後人把自己的墳墓安葬在了湖南湘江。可見他與毛主席之間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回到夢開始的地方
毛主席當時在湖南長沙讀書時因為家境貧寒,他在暑假時期只能夠勤工儉學。不過在暑假期間是不能夠住宿的,當時毛主席只能夠勤工儉學來賺取房租。
不過後來的蕭子升在了解到毛主席勤工儉學擺地攤的行為之後,更是不計較自己的身份和名氣,一起陪着毛主席擺地攤。
要知道當時蕭子升是要比毛主席優秀的,他來自一個書香門第世家,父親更是留學海外的一名老師。
別看蕭子升比毛主席要小1歲,但是在學級上,他比毛主席要高3屆,可見他當時是非常聰明的。
也正是因為兩個人學籍的差異,導致蕭子升畢業之後,就成為了老師。而毛主席還在學校讀書,兩個人離開之後,對彼此非常的想念,因此會經常會通過書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後來在1917年的暑假,當時毛主席不知道要到哪裡去,於是他給蕭子升寫信,希望兩個人能夠一塊外出遊玩。
就這樣,他們約定好輕便出行,並沒有帶過多的財物,並且背包里只是裝了一些衣服、毛巾還有筆等等。
兩個人出遊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自己的吃飯問題,毛主席想了一個辦法,他們路過一個村莊時,開始給當地的農民寫字。畢竟當時文盲非常的多,毛主席通過寫字賺取一些食物,畢竟那些農民百姓手裡也沒有多少的錢財。
在第二天,毛主席二人遇到了一個讀書人家,毛主席給他們寫了一首詩,讓那戶人家非常的滿意,於是他們給了蕭子升和毛主席40文錢,並且還給了他們一些食物。
這兩次的經歷,也讓毛主席深深地意識到,人一定要敢於動腦子,只要敢於動腦子思考,那麼所有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緊接着,他們就在遠處看到了一處寺廟,於是才有了他們進入寺廟,跟方丈聊天並且被方丈預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