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塵埃:北宋靖康恥的直接原因——元兵

靖康之恥發生的直接原因——沒兵。具體說法是京城開封沒兵。


北宋都城開封地處平原,四戰之地,打誰都方便,被誰打也都方便。為了方便打人,也方便被打時好還手,北宋初期的軍事國策是內外相制。


就是說邊防軍常年處於戰爭第一線,戰鬥力彪悍,很正常。


駐紮在京城的禁軍雖然戰鬥力沒邊防軍強,不過也因保持良好的訓練和優質的裝備具有很強的戰鬥力,並且用人數彌補戰鬥力的差距,還經常抽取精銳的邊軍來駐守京城。


這才有了北宋禁軍最多時有八十萬之多,禁軍的教頭都稱為八十萬禁軍教頭


這種局面使京城對四周有絕對的控制權,進可攻退可守,用兵力的優勢彌補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的窘況。


這事兒壞就壞在宋神宗身上。


從宋神宗開始,為保證對外用兵,大肆削減京城禁軍,駐守在京城的兵馬只有十萬,是宋太宗朝以來的最低點。


而當時西軍號稱良馬萬匹,帶甲百萬,外強內弱的局面非常明顯。


宋徽宗時,這種鬆弛的軍紀越發明顯。


宋徽宗在開封的紙醉金迷歌舞昇平中還經常聽到西北打勝仗的消息,百年前范仲淹制定的拿下橫山打擊西夏的百年國策都在他手上完成,簡直是一代明君,更想不起來國防是怎麼回事。


宋徽宗時禁軍的編製簡直是「黃金編製」,長時間不再招人,空就空着,反正也沒仗打,多個人還得多出經費。


以致去郊外祭祀安排人都很難湊夠人數,其中原因一是吃空餉得多;二是有好多人平時也不上班,宋朝開放發達的社會,拿着穩定工資到處旅遊,突然有事情也趕不回來。才造成這種尷尬的局面。


公元1125年,金兵第一次南下,開封的兵馬只有三萬人,兩路金兵加起來可是十二萬之多。


公元1126年,金兵第二次南下,開封駐軍依然只有三萬,各地勤王部隊居然都被遣散回去,尼瑪,被打了一次都不知道保持兵力優勢,橫行天下的女真鐵騎不滅你絕對腦子有毛病。


京城缺乏一支強大部隊只靠各地勤王部隊的話還有最大的弱點:沒有凝聚力。


勤王的部隊向來參差不齊,有真心來救皇上的,也有做做樣子打醬油的,京城有一支能戰敢戰的禁軍不但對敵人是震懾,對各勤王部隊來說也是鼓勵和震懾。


真心救援的部隊可以與禁軍攜手抗敵,而不至於心理不平衡:跑這麼遠來給皇帝賣命,天天跟着皇帝混的居然是群廢物點心。


醬油部隊看到禁軍的戰鬥力,會明白皇權的掌控力很強,不敢太過醬油。


北宋靖康恥的直接原因就是京城開封沒兵,等到勤王部隊到來,黃花菜都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