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據知情人爆料,山西7死11傷的源頭是一場「婚外情」。
知情人評論截圖
得到這個「答案」,其實是在意料之中的,並不讓人意外。
只是比較可惜那些無辜的人,成了這一場「婚外情」的陪葬,可恨、痛心!
一、一場有預謀的情殺
據相關媒體報道,這一起「7死11傷」的重大案件,發生在5月13日下午。
27歲的郭某亮(犯罪嫌疑人,暫未定罪,只能如此稱呼),因情感糾紛,在奧家灣鄉溝門前村,將21歲羅某英(女)致傷,把郭某英的婆婆、丈夫、兒子三人殺害。
殺完人後,郭某亮開車逃竄,其實逃的毫無意義,卻造成了更大的罪惡——過程中撞倒1名出警人員和13名行人。
通報截圖
從新聞報道的圖片中,不難發現現場太過慘烈,猶如地獄一般。
據知情人稱:
27歲的郭某亮與21歲的郭某英是情人關係,郭某亮為郭某英花了不少的錢。行兇當日,郭某亮與郭某英發生過爭吵,隨後,郭某亮開車到郭某英家,開始了報復。
除郭某英受傷外,家中另外3人,丈夫、婆婆以及2歲的兒子,皆數被殺。
聯繫知情人口中的「2歲孩子」,也不難猜測郭某亮與郭某英之間的婚外情,持續的時間應該還不短。
可恨的是,兩個人的婚外情,卻讓不少無辜的人跟着倒霉。
據當時在車禍現場的目擊者稱:
郭某亮駕駛的機動車前引擎蓋上躺着一個女人,從他身邊擦身而過,撞到兩個騎電動車的路人,然後又撞上了一輛的士。
等他慢慢過去時,看到馬路對面躺着一個孩子和一個老人,馬路旁邊又有一個孩子和老人滿臉是血,馬路中間躺着一個傷者,郭某亮駕駛的機動車還碾壓過這個傷者。
最後,郭某亮駕駛的機動車被3輛車截了下來,郭某亮攜帶着鐵棒逃向一棟31層的高層樓頂。
目擊者稱,郭某亮應該是想自殺的,但是沒敢跳。隨後,郭某亮被警方制服、帶走。
郭某亮
二、可惡的兩個人
看完最新的報道,對於這件事,最可恨的人不僅有郭某亮,還有郭某英。
郭某亮殺害他人,可恨;郭某英受傷,可其他人卻因她而死,可恨。
就事論事,在不考慮法律的前提下,你們二人的婚外情,發生了矛盾,那麼你們二人自行去處理,又何必去牽連他人?
都是成年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就應該想到可能要承擔的代價。
兩個人既然各取所需開始了婚外情,那麼你們兩個人就應該承擔婚外情可能發生的問題——這份感情不會有任何的保證,一方隨時都可能退出。
在婚外情之中,就不可能存在什麼天長地久,更不可能彈奏出堅貞不渝的愛情神話。
那麼既然就是「玩」,就應該「玩得起繼續,玩不起出局。」
當然,玩不起,你們二人也可以自行消化存在的矛盾,最不應該發生的事,就是將你們的恩怨發泄在他人的身上。
太可恨,也太可惡了。
報道截圖
說實話,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影視劇、文學小說,婚外情本身就是一個潘多拉魔盒。
這個魔盒的外表充斥着誘惑,驅使人打開。不時還會有魔幻的聲音告訴你,盒子里有你慾望與激情所需要的刺激。
但是,當你真的打開了這個盒子,除了你需要的東西,伴隨而來的,還有你不想看到,無法承受,甚至給你帶去噩夢與罪惡的東西。
這就是婚外情。
三、小心「反社會人格障礙」
回到事件中,實話實說,無論郭某亮在婚外情中經歷了很多,也無論郭某英多麼可恨,都不構成郭某亮殺害他人的理由。
郭某亮殘忍殺害他人的行為,很難不讓人懷疑在他的身上可能存在「反社會人格障礙」。
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甚至可以稱為心理上的癌症。
2018年,那起駭人聽聞的「上海殺妻藏屍案」中,被一審判處死刑的兇手朱某,身上就帶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質。
帶有這種「障礙」的人,有三個特質:極其衝動,仇視社會,物化他人。
報道截圖
先來說第一個特質。
這裡的極其衝動,與一般人身上都帶有的那種衝動相似,但又有不同。
我們正常人也會有衝動的時候,但我們的衝動很少會「不計後果」。
也就是說,正常人可能偶爾也會被衝動沖昏頭腦,但超過某種限度後,我們內心是恐懼的,我們的大腦會給予我們「警示」——提醒我們行為繼續下去的結果很不好,或是我們無法承受。
在這種情況下,正常人就會收手,但帶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並不會。
再來說第二個特質。
在最近發生的事件中,無論是丹東的那起事件,還是這起發生在山東的事件,都有一個共性:殺害了多名無辜的人。
都說「冤有頭債有主」,報復總該有一個報復的對象吧?
當一個人將自己的怒火,肆無忌憚的宣洩給其他人時,那麼這就不是「殺紅眼」那麼簡單了。
而是其本身就帶有某種「報復社會」的特質,他會認為整個世界都傷害了他,而他需要報復的是整個社會。
最後說第三個特質。
物化他人,顧名思義,沒把對方視為一個有生命的存在,而是將對方視為了一個物體,或是東西。
正常人的心中是帶有同理心、同情心的,在傷害對方的同時,也就是在傷害自己。除非仇恨本身超越了一切,否則內心是承受不住的。
那些在電視中經常看到的場景,第一次上戰場的嘔吐,就是同理心受不了。
可一旦,一個人將對方的生命「物化」了,那麼殺害對方,心裏就不會有任何的負擔。
之所以,在這篇文章提到「反社會人格障礙」,是最近頻頻發生惡性事件。
報道截圖
人的生命只有一回,由不得我們不小心謹慎。
當你發現身邊的人對生命漠視(比方殘忍地對待動物),帶有極重的「暴力傾向」,或是帶有很強烈的控制欲,那麼你就應該注意起來了。
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盡量與這樣的人保持距離,或是不要去有意的激怒對方,那麼就能極大的避免可能發生的危害。
古人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