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無論是歷史上的哪一個朝代,自人類文明起,物質的分層就從未停止過。
每個時代都有着擁有財物最多的人
若要說十八世紀的世界首富,那肯定要非和珅莫屬。
說到這位乾隆時期的大貪官,人們可能腦海中最先浮現出的。
便是熒幕上王剛老師飾演的那副憨態可掬、圓圓胖胖的影視形象。
而實際上的他其實並不是這樣。
歷史上不止一人評價和珅的相貌白皙英俊、舉止談笑風生。儘管風評不好,但難掩其才華。
乾隆皇帝死後,嘉慶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並下旨抄家,和珅也難逃白綾自盡的悲慘結局。
不抄家不知道,和珅到底貪污了多少錢呢?
據統計,和珅其身家足有白銀八億兩,黃金上百噸之多,還有各處田產、房屋、古玩珍寶數不勝數。
八億兩白銀究竟有多少呢?當時大慶一年的國庫稅收也不過七千萬兩白銀。
這要是換算到現在的人民幣,那估計得有上千億了,是當時當之無愧的世界首富。
儘管和珅結局凄慘,但是在其所擁有的眾多的世界珍寶當中。
有一件是嘉慶帝甚至抄家時都沒敢移動的。
所以一直到今天,這件寶貝還留在北京的恭王府當中。
那麼,這究竟是一件怎樣的稀世珍寶呢?又為什麼令嘉慶皇帝不敢移動呢?
貧困起家的理財能手
儘管後來的和珅家境殷實,搞錢能力一流,但幼時的和珅並非出自一個多麼富裕的家庭。
相反,他母親生下他弟弟和琳時便難產而亡,父親也在他九歲時撒手人寰。
留下他和弟弟和琳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親側室的保護才得以長大成人。
少時的窮困潦倒讓他見識了金錢的重要性,也成為了他日後聚斂財富的重要因素。
儘管出身貧寒,但和珅本人是異常的用功。
他不但精通滿、蒙、漢、藏四門語言,還寫得一手好字,在文學書法等方面都有着較高的造詣。
和珅的館閣體尤其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可以說是整個清朝的一絕。
字寫得好看也就罷了,偏偏和珅情商還很高。皇帝隨後吟誦出的詩句,有時甚至自己都不會記在心上。
但是和珅卻都能一一記住,回到家中和珅將這些詩句一一寫好裱裝,再工工整整的呈送給乾隆看。
這樣一個把自己隨口說的話放在心上的大臣,試問誰能不心動呢?
不僅如此,和珅還深深拿捏了乾隆皇帝的孝心,經常替太后抄寫佛經哄她開心。
興許是受到了和珅端端正正的書法風格的影響。
乾隆帝覺得此人的心性必定也是極為端正的,畢竟字如其人嘛。
和珅本人也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美男子。
據說同乾隆皇帝的一位已經過世愛妃長相十分相似。
皇帝見到他總會想起自己的愛妃。再加上和珅優秀的人際處理能力。他很快就得到了乾隆的賞識,走上了仕途之路。最初為官時的和珅公正清廉。
總能在關鍵時刻替乾隆皇帝辦成許多大事,因此乾隆皇帝也對他寵愛有加。
將他從一個輕車都尉一路升到了宰相之位。有了官職加身,和珅的權力也就逐漸變大。
直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時,他心中的邪念就開始了蠢蠢欲動。
貪污受賄的珍寶收藏家
仗着有乾隆的寵愛,和珅越發的肆無忌憚起來。
不僅搶先一步剋扣外邦進貢給宮中的珍寶,更是將自己的府邸都按照皇宮的規制來修建。
和珅的恭王府裝修時用了許多普通人用不得的磚瓦。
這些和珅都是可以使用的,也都是被乾隆所默許的。
這麼多年來從乾隆手中的剋扣讓自然是讓和珅攢了不少的好玩意兒。
比如只能給當時的皇后佩戴的巨大東珠。
再比如雲貴總督進貢給朝廷的和田玉打造的一尊翠玉觀音。
高足有三尺六寸,重達兩百餘斤,看起來十分壯觀。
但就是這樣一尊巧奪天工的佛像到死乾隆皇帝也沒能看見。
而是在和珅手裡被收藏了一輩子。
和珅向來喜歡這些極具保護意義的玩物。
到現在其府上還留有一尊送子觀音石,長相酷似一個女人懷抱着一個幼兒。
這對於和珅來說機制意義非凡。因為儘管府上姬妾眾多,可並未給和珅生下一個兒子,全部都是女兒。
這對於古人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來說可並非意見好事。
於是在一位高人的指點之下,和珅便四處網羅了這尊送子觀音。
說來也是挺巧,有了這尊石頭之後不久,和珅的妻子就真的為他誕下了一個兒子。
這也是和珅此生的唯一一個兒子,豐紳殷德。
這尊石像不僅給和珅帶來了一個兒子,更是給他的愛子帶來了無邊的福氣。
豐紳殷德長大之後娶了乾隆的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和珅也因此一躍成為了皇親國戚。
雖然這塊石頭的效果是十分顯著,不過,和珅府中的另一塊大石頭就沒有這麼功效斐然了。
反倒是給和珅帶來了滅頂之災,那就是被稱為中華第一福的福字碑。
不能挪動的福字碑
眾所周知,乾隆是一個極為高壽的皇帝,以至於嘉慶即位之後,乾隆並沒有完全的放權給嘉慶。
沒有實權的嘉慶皇帝在朝中的勢力還沒有和珅大,自然也動不了他。和珅更是被民間稱作是「二皇帝」。
晚年的乾隆有些過於自信,總是妄想做一個完美的千古皇帝,超過古今的所有帝王才好。
和珅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便大肆地溜須拍馬,哄得乾隆帝十分開心,更是由着他胡來。
但是乾隆皇帝也知道什麼該賞賜,什麼不該賞賜。
比如宮中的那一塊福字碑,就是乾隆皇帝無論如何也不願意給他的。
這塊福字碑可真是來頭不小。根據資料所記載,早在康熙年間,有一次孝庄皇太后生了一場大病。
於是康熙就親筆寫了一副「福」字,並且命人雕刻了這塊寓意五福的石頭。
沒想到,太后一見到這石碑十分開心,病竟然也漸漸好轉起來,最後竟然不治而愈。
於是這塊石頭就被當成了寶物,被康熙收藏了起來。
乾隆幼時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因此這塊福字碑漸漸地也就流傳到了乾隆手中。
但乾隆本人也是一個花錢如流水的享樂君主,許是宮中寶物太多。
乾隆就常常忘記了打理這塊石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塊石頭被精明的和珅給盯上了。
但是無論和珅怎麼說,乾隆始終不願意把這塊石頭賞賜給他。
趁着於是趁着一次為乾隆皇帝修繕御花園,和珅果斷將這塊福字碑運進了自己家裡。
為了不讓外人發現,他還特意將這塊石頭藏在了一座假山後邊。
和珅惦記着這塊福字碑,無非也是惦記着其中蘊藏的福氣。
卻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福字碑挪了地方卻沒把福氣也帶來。
乾隆八十九歲時,終於是壽終正寢了。
這讓一直沒有手握實權的嘉慶皇帝終於有了可以掌控朝廷的機會。
那和珅這個一直壓在他頭上的「二皇帝」肯定是首當其衝了。
於是嘉慶將和珅以為乾隆打理喪葬事宜的借口騙來了宮中,再連着給他下了十幾條大罪。
和珅也只好留下一手絕命詩,三尺白綾撒手而去。
這不抄家不知道,原來和珅並不是「富可敵國」,而是富可敵好幾個國那麼多。
就連逐漸步入蒸汽時代的資本主義國家,想來也沒有這麼富有。
有了和珅的這份家財,嘉慶的國庫也盡數充盈了起來。
可是就在把這些原本該歸皇家所有的寶物悉數搬回之時。
大家發現了被和珅藏於假山之中的「福字碑」。
從其現在仍舊擺放於恭王府就能夠知道,嘉慶並沒有敢輕易挪動這塊石碑。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還要從和珅家的位置說起。
因為這塊福石經過和珅的精密計算,它的位置竟然剛好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
中軸線在當時被認為是大清的龍脈,可以說是風水極佳,甚至比皇宮裡位置還要好。
再加上被和珅藏於假山之後,若是強行搬出難免會有所磕碰。
於是為了不影響大清的國運,嘉慶就將這塊福字碑留在了恭王府當中。
結語
也許這塊福字碑真的給和珅帶來了無盡的福氣,也幫他集聚了無數的財富寶物。
但用歪路子得來的錢財終究沒能夠給和珅保全自己的資本。
最後還是沒能壽終正寢。
至於福字碑沒有挪動是否真的給大清的國運添上了一筆保障呢?
看大清後期的走勢想來還是現實的問題更為深刻,才最終導致了大清走向滅亡。
歷史上對和珅的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奸詐且只知哄騙皇上的大貪官,也有人為其才華正名。
但無論如何至少在積累財富的這一點上,和珅還是為康乾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