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印度從英國統治下獲得獨立後,在哪些方面出現了變化?

|史這樣滴

編輯|史這樣滴

前言

印度是一個位於南亞的幅員遼闊的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接壤。它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印度的起源和發展,可以追溯到興盛於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9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稱哈拉巴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位於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地區,主要在今天的巴基斯坦,並在公元前 2600 年至公元前 1900 年之間繁榮發展。該文明以其複雜的城市規劃、先進的排水和衛生系統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而聞名,印度河文明的人們也有一個尚未完全破譯的文字。

在印度的發展過程中,曾經被英國所統治,後來,印度從英國統治下獲得獨立,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成為該國第一任總理。印度採用民主政體,該國憲法於 1950 年制定。

那麼,印度從英國統治下獲得獨立後,都出現了哪些變化?

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一種城市文明,具有高度發達的規劃意識和建築意識。它的城市以網格狀布局為特徵,具有複雜的排水、供水和衛生系統。這些城市也通過貿易路線網絡彼此緊密相連,並與其他地區相連。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其書寫系統。哈拉帕人使用的書寫系統仍未完全了解,但據信它是一種原始的德拉威文字,並在印章和其他文物上被發現。該文明還生產了一系列其他手工藝品,包括陶器、珠寶和金屬製品。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一個高度組織化的社會,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據信,社會分為不同的階級,祭司和統治者處於最高層,其次是商人、工匠和勞工。該文明還擁有發達的貿易和商業體系,與其他地區的長途貿易有證據。

導致印度河流域文明衰落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環境因素,例如氣候變化和森林砍伐。還有入侵和衝突的證據,這可能導致了文明的衰落。下降的原因仍未完全了解,並且仍然是歷史學家爭論的話題。

儘管衰落,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遺產一直延續到今天。它的城市規劃和建築體系,以及複雜的文字和貿易體系,都領先於他們的時代,並繼續影響着現代社會。該文明也為印度次大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文化和語言遺產在現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隨處可見。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其遺產一直流傳至今。它的城市規劃和建築體系、文字系統和複雜的社會結構,繼續激發著學者和公眾的敬畏和欽佩。儘管其衰落,印度河流域文明仍然證明了人類文明的獨創性和創造力。

印度的維迪克時期

雅利安人是一群來自中亞的游牧民族,大約在公元前 1500 年遷移到印度次大陸。他們帶來了獨特的文化,包括複雜的語言、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後來構成印度教基礎的宗教信仰體系。雅利安人定居在印度河和恆河肥沃的河谷,他們在那裡建立了小社區並開始耕種土地。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社區發展成為更大的定居點,雅利安人根據瓦爾納或種姓的概念發展出複雜的社會等級制度。根據這一制度,社會分為四個主要群體:婆羅門(祭司和學者)、剎帝利(戰士和統治者)、吠舍(商人和工匠)和首陀羅(勞動者)。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職責和責任,成員們被期望終生留在他們指定的種姓中。

吠陀時期也因印度教的發展而聞名,印度教起源於雅利安人的信仰和習俗。印度教是一種複雜多樣的宗教,其特點是眾神和女神、錯綜複雜的儀式以及對輪迴和因果報應的信仰。吠陀經是用梵文寫成的宗教文本集,構成了印度教的基礎,其中包含反映當時精神信仰和實踐的讚美詩、祈禱文和哲學論文。

在吠陀時期,印度在科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步。雅利安人在十進制系統的基礎上開發了一套複雜的數學系統,他們是第一個使用零作為數字佔位符的人。他們還對天文學做出了重要貢獻,包括陰曆的發展和行星運動的發現。

隨着孔雀王朝的崛起,吠陀時代在公元前 500 年左右結束。孔雀王朝是印度歷史上最早的主要帝國之一,它給該地區帶來了重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孔雀王朝的特點是中央集權的政府、強大的軍隊和監督帝國行政的複雜官僚機構。

吠陀時期是印度歷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標誌着複雜文明的出現、複雜社會等級制度的發展以及獨特文化身份的建立。雅利安人帶來了獨特的文化,包括複雜的語言、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後來構成印度教基礎的宗教信仰體系。吠陀時期在科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孔雀王朝的崛起和印度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英國東印度公司是英國在印度進行殖民統治的幕後推手。該公司成立於 1600 年,在確立英國在印度的影響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初,該公司在印度海岸建立了貿易站,在那裡他們進行紡織品、香料和茶葉等商品的貿易。隨着時間的推移,該公司擴大了業務並在印度各地建立了工廠和倉庫網絡。

1757 年的普拉西戰役是英國對印度殖民統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場戰鬥是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和孟加拉的納瓦布 Siraj ud-Daulah 之間進行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勝利,這場戰役標誌着英國在印度的統治開始了。該公司在孟加拉、比哈爾邦奧里薩邦獲得了 diwani,即徵稅權,這賦予了它對該地區的重大控制權

東印度公司從 1757 年到 1857 年統治着印度。在此期間,該公司通過一系列戰爭和兼并鞏固了對印度的控制並擴大了領土。公司還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引入統一的法律體系、設立法院以及廢除 sati 的做法。

1857 年的印度叛亂,也稱為 Sepoy Mutiny,是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的轉折點。叛亂是由多種因素引發的,包括恩菲爾德步槍的推出,這要求士兵咬掉塗有動物脂肪的彈藥筒末端。這對印度教和穆斯林士兵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他們認為這是對他們宗教信仰的侵犯。

叛亂被英國人殘酷鎮壓,導致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統治結束。1858年,英國王室接管印度,印度成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

英國在印度的統治以許多重大發展為標誌。英國人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引進現代教育制度,建立鐵路和電報系統,引進紡織和鋼鐵等現代工業。英國還出台了一系列對印度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法律法規,包括《刑事訴訟法》、《印度刑法》和《印度證據法》。

英國人還剝削印度的資源,包括原材料和勞動力。這導致了對印度人民的剝削,並出現了與英國人合作的富有的印度精英階層。英國人還實施了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不同的社區相互對立,並阻止了統一的印度身份的出現。

印度獨立運動始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勢頭迅猛。該運動由許多著名領導人領導,包括聖雄甘地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和蘇巴斯錢德拉博斯。該運動以一系列抗議、罷工和公民抗命運動為標誌,遭到英國人的殘酷鎮壓。

獨立後的印度

印度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着手建立一個民主和世俗的政府,致力於為所有公民實現社會和經濟平等。印度憲法於 1950 年 1 月 26 日獲得通過,其中概述了治理原則並規定了公民的權利。憲法建立了聯邦制政府,權力在中央政府和各州之間分配。

在獨立後的最初幾年,印度面臨著許多政治挑戰,包括數百個王子邦併入新共和國、與鄰國的邊界爭端以及導致社區暴力的宗教衝突。然而,儘管存在這些挑戰,印度還是能夠建立一個民主和穩定的政府,該政府一直延續至今。

印度獨立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經濟不發達。該國深陷貧困,工業化水平和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新政府着手通過實施一系列旨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政策來應對這些挑戰。

最重要的舉措之一是綠色革命,旨在通過引進新的高產作物品種、改善灌溉系統以及增加化肥和殺蟲劑的使用來提高農業生產力。這導致糧食產量顯着增加,並有助於減輕該國許多地區的貧困和營養不良。

政府還實施了工業化政策,旨在促進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這涉及建立一些公共部門企業,以及實施旨在吸引外國投資的政策。

獨立後,印度還面臨著重大的社會挑戰,包括普遍貧困、文盲以及基於種姓、性別和宗教的歧視。政府着手通過一系列社會福利計劃和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些計劃和政策旨在促進社會平等並改善獲得教育、醫療保健和其他基本服務的機會。

最重要的舉措之一是 2005 年制定了《國家農村就業保障法》(NREGA),該法案保證該國每個農村家庭每年至少有 100 天的有償工作。這有助於減輕貧困並為生活在農村地區的數百萬人民提供就業機會。

印度在改善教育和醫療保健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增加入學率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政策,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該國在降低嬰兒死亡率和改善孕產婦健康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儘管在實現全民醫療保健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結語

自 1947 年獲得獨立以來,印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該國建立了一個穩定和民主的政府,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並實施了旨在促進社會平等和改善基本服務可及性的政策。

不過,印度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貧困、宗教和種族衝突以及環境退化。如果要充分發揮其作為世界大國的潛力,該國將需要繼續努力應對這些挑戰。

參考文獻:

《印度佛教偶像起源再探 》

《印度2016年廢鈔的起源、影響及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