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俄烏衝突本身就是美國掀起的一場「陰謀鬧劇」。深受疫情、西方供應鏈斷裂、國內矛盾四起的美國已經難求自保,所以只能通過一次衝突來轉移矛盾。除此之外,美國可以利用俄烏衝突來重塑西方影響力、收割歐洲資本。當然,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俄羅斯軍事實力被削弱,俄羅斯人被趕出歐洲的前提之下。
按照這個理論來說,歐洲國家屬於「躺槍」者,表面看美國是幫助他們從俄羅斯威懾中解脫出來,實則自己才是待宰的羔羊,因為俄羅斯經濟能力不行,即便擊潰俄軍也無法幫助美國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就拿去年冬季來說,美國掀起一波又一波對俄羅斯的制裁熱潮,導致歐洲國家只能表面和美國為伍,私下裡偷偷與俄羅斯繼續保持天然氣貿易。誰料最後北溪管道也被炸了,徹底斬斷了歐洲購買低價天然氣的想法。
對於北溪管道到底是誰炸的,其實在去年已經有了不少傳聞,甚至有消息稱,時任當時英國首相的特拉斯還給布林肯發了一條信息,稱「任務搞定」。後來俄羅斯外長也公開表示,美國官員也承認了他們應該對北溪管道爆炸一事負責。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目前依舊沒有放棄對真兇的調查,而且也沒有排除西方國家(暗指美英兩國)的嫌疑。
美國資深調查記者都公開表示,美國知道俄羅斯能源是孤立俄羅斯、阻礙俄烏衝突戰事推進的絆腳石,美國這樣做就是為了阻斷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聯繫。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當真相逐漸浮出水面的時候,西方政府和媒體似乎都對此保持沉默,這種做法無疑是詭異至極。那麼問題來了,德國一直都是歐盟的「大哥」,為何在這種事情上不為了自己的利益向美國要說法?
其實德國的無動於衷也不出所料,如同歐元想在世界暢行無阻,其實還要靠美元來扶持一樣。回想當初德國對中央情報局竊聽默克爾的電話都無動於衷,還能指望德國反抗美國?其實美國只是找不到借口收割歐洲財富,否則都不需要挑起俄烏衝突。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美國已經是歐洲的實際負責人,日韓等國也在美國的掌控之中,這些國家在面對反美國家時可以氣勢如虹,但只要和美國有關係,立刻視而不見。看來經營國家和做人也差不多,都是欺軟怕硬、「看人下菜」啊。既然是這樣,那就活該歐洲自己倒霉了。
(文/軒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