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孝子賢孫」的明朝士大夫,是如何在金錢面前「撲通」跪倒?

大明王朝歷史是一部極端的歷史。

一方面是明粉吹捧不斷,一方面是有人對明朝反感透頂。到底明朝好不好,明白人依然會懂,但明朝最大的詬病是士大夫的無恥程度達到了封建歷史之最。

融入血液的無恥

明朝士大夫的無恥,伴隨着大明王朝始終,像幽靈一樣如影隨形,最終與王朝融為一體。

在明朝最後滅亡時,崇禎皇帝感慨說「我非亡國之君,卻當亡國之運」。國破身亡的崇禎,臨死都不忘痛罵知識分子誤國誤民。

明朝滅亡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皇帝有難以推卸的責任,但士大夫的無恥確實是明朝滅亡最大的禍根。

崇禎死後,當年極力高呼忠君報國的「東林」士大夫卻反諷崇禎說,獨夫授首,何足道哉。

這句話是文詞,用俗話說就是死不足惜。這些大明王朝的士大夫一邊享受着崇禎給他們的身份和地位,並以此攫取着社會財富,一邊在明朝滅亡時高調錶態說老東家慘遭厄運實屬活該。

這種端着明朝飯碗,還想砸了明朝鐵鍋的行為,在歷史上找不到第二個朝代。那麼,明朝的文官集團到底無恥到什麼程度?

無恥披上了道德的外衣

實際上,明朝是一個全民最講道德的朝代。歷史上,從沒有一個朝代像明朝那樣整天把仁義道德掛在嘴上。它以孔孟之道立國,舉國上下一片和諧,全部都是孝子賢孫忠臣良將。

這個看似沒有任何問題的王朝,卻隱藏着巨大的問題。因為朱元璋提倡清廉,發給百官制定的俸祿很低,百官為了改善生活,不得不鋌而走險搞「創收」。

隨之,大明王朝出現一股奇怪的集體現象,士大夫一面高歌道德,一面利用各種便利增加私人收入。

最直白的體現就是誕生了海瑞海青天」。

大家慢慢品,為什麼海瑞會成為中國歷史的官吏楷模,為什麼他是出自明朝,是他的能力出眾嗎?並不是。

相反,海瑞是一個能力極其匱乏的封建官僚,只是趕巧他生在大明王朝,成就了自己青史留名。在當時的大明王朝,海瑞如同「怪胎」一樣存在,關於海瑞發生了很多叫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比如,那年在明朝流行最火的一條熱搜「海瑞給老母親過壽」。就是簡單一件海青天給老母親割了兩斤豬肉的故事,成為嘉靖當朝最熱的話題。

海瑞的品德是值得肯定的,但圍繞海瑞發生的故事卻值得深思。

當滿朝文武都在寫道德文章稱頌海瑞時,海瑞的官運並不像讚美他的道德文章那樣行雲流水。

反常必有妖。大家都誇讚海瑞品德好,但是沒有人舉薦和重用他。這才是問題所在。

說到底,海瑞的同僚只不過在拿他當道德文章的寫作材料,他們根本不在乎海瑞過得怎麼樣,更不在乎海瑞身上鳳毛麟角的品德。

因為大家的心思全在各自的利益鏈條上,而不是品德和才能。

被無恥帶壞的士大夫階層

在這種浮誇浮躁的社會風氣下,不但給心術不正的知識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更是催化了一批原本剛正不阿的士大夫走向黑化墮落。

比如,萬曆朝的大文豪董其昌,此人工於書法繪畫,堪稱當世一絕,但後半生墮落無恥的程度也叫人瞠目結舌。

董其昌在萬曆十七年進士及第。初入官場,董其昌滿腔熱血。

當萬曆皇帝準備為自己最不待見的皇長子朱常洛找老師時,沒有人願意接這份活。因為滿朝文武都知道萬曆皇帝的心思,人人敬謝不敏,只有董其昌自告奮勇。

去了以後,董其昌的腸子都悔青了,這份差使待遇差不說,關鍵是他立刻成為朝廷中最不待見的人之一。因為皇長子不是皇帝的儲君中意人選,根本不打算培養他。

相當於董其昌初入仕途,便成為皇帝眼中討厭的人,後來又屢屢遭到同僚的刁難,董其昌實在干不下去了,只好以身體有病,辭官回家。

在京城處處碰壁的董其昌回到老家後,立刻撞上了大運。因為老家人不知道他在京城坐冷板凳的遭遇,只知道他是太子老師的身份,那些趨炎附勢之徒紛紛帶着金銀財寶、香車美女前來與他結交。

在這種溫柔富貴鄉的腐化下,董其昌迅速走向墮落,成為老家當地的首富和惡霸。一代熱血才子淪為了勾結現任欺男霸女的無恥之徒。

董其昌的惡行惹怒了鄉里人,有骨氣的人集結起來包圍董家,要找董其昌說理,董其昌非但不理他們,還讓家奴從家裡往院外潑糞水噁心那些找他理論的人。

最後,史書評價他說:董氏之惡,至此極矣。

士大夫氣節喪盡

前邊有多篇文章詳細說過,明末崇禎時期,士大夫的無恥行徑,在這裡不再具體說了。我們來說一個不怎麼出名的。

此人叫顧秉謙,是大明王朝的首輔之一,但其無恥程度也是首屈一指。

既然號稱首輔,官職至少是滿朝文武之首,品德也不應太差,多少得為天下士人做個表率。

然而,現實卻叫人大跌眼鏡。

顧大首輔非但沒有給明朝知識分子帶來正能量,反而讓知識分子成為一種恥辱。

顧秉謙當首輔時,剛好是魏忠賢如日中天之際。為了能夠保住自己既有的富貴,顧秉謙居然甘心做魏忠賢的犬馬,成為魏忠賢在外廷的分舵主。

在魏忠賢把事業做大做強的過程中,顧秉謙出了大力氣,他不惜跑斷了腿替魏忠賢拉攏知識分子。他自己無恥也就罷了,還必須要求底下的人跟着自己一塊無恥。給事中楊漣不想喪失氣節,結果在顧秉謙的幫助下,成為魏忠賢的刀下冤魂。

魏忠賢當道,作為有良知的士人都應該挺身而出,懲奸除惡匡扶社稷,尤其是作為內閣首輔,即便出於私心,不想充當出頭鳥,甘願替魏忠賢充當打手也就算了,顧秉謙最無恥的舉動是帶着自己的兒子去魏忠賢家裡認乾爹。

正是因為這些無恥行徑,顧秉謙是唯一一個被列入明史閹黨傳的內閣首輔。

以上歷史故事只是明史的冰山一角。在大明王朝,士大夫的無恥史不絕書。

套用網絡上流行的一段話,沒有人能夠打敗無恥的他們,除了明天更加無恥的他們。

明朝士人為什麼會如此拉垮?

人還是那些人,為什麼到了明朝,士大夫會塌方式墮落呢。根本原因是,明朝的大環境出了問題。

明朝沒有秦朝的剛硬霸道,沒有漢朝的恢宏壯闊,沒有隋唐的熱情開放,沒有宋朝的寬鬆自如。它在朝代歌中,像一個沒有朋友的另類,始終給人壓抑的感覺,如同始終不見晴空的天空,總是灰濛濛的,似雨非雨。

究其原因,用錢穆的話說,同樣都是封建王朝,只不過明朝是封建王朝中的獨裁體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