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沒去過北京天安門,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在天安門的城樓上面,一直懸掛着一幅毛主席的畫像。
1976年,毛主席去世後,他彷彿就附在那幅畫像上,再藉著畫像上的眼睛,深情地凝視着祖國的江河大地,陪伴着我們走過了風風雨雨的幾十年。
每當我們在電視上,或者在照片上看到這幅畫像的時候,都覺得它的大小、比例與天安門配合得恰到好處。事實上,這幅畫像是「世界上最大的毛主席畫像」,其重量達到了1.5噸。
那麼毛主席的畫像,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懸掛在天安門上的呢?自從它懸掛在上面後,一直沒有取下來過嗎?
1980年,有一個名叫法拉奇的意大利女記者前來採訪了鄧小平。採訪期間,她提出了很多非常尖銳的問題,她詢問鄧小平:「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是否會永久保留下去?」
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的相關知識
想知道這位意大利女記者提出的問題的答案,還是讓我們從四十年代抗戰時期的天安門說起吧。天安門始建於六百多年前的明代,過去它承擔著古代宮殿建築的「防禦」功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國。傳統的古代防禦工事,早就已經不起作用了,所以天安門只是作為一個古建築被保存下來。
1945年以前,天安門的城樓上,還沒有懸掛人物肖像的傳統。只是日本侵略者佔領北平的時候,曾在上面懸掛過侵略者標語。
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黨接管了天安門,於是在上面懸掛起了蔣介石的巨幅肖像。1949年2月12日,為了慶祝北平的和平解放,毛主席的肖像畫首次被懸掛在了天安門城樓上。
1949年7月,為了慶祝抗戰勝利,毛主席的肖像又一次被懸掛了上去。因此到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我們看到的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已經是「第三版」了。
我猜細心的讀者,已經從我上面的描述看出了一個問題:原來當年毛主席的畫像並不是一直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它只是在有重要慶典時,才會被掛上去。
同時,在1966年以前,國家對懸掛毛主席畫像做出過一些規定。首先是懸掛的時間規定,每年的「勞動節」和「國慶節」,或者是有別的重要慶典的時候懸掛。
懸掛持續的日期是「七天」,從節日或者慶典的前兩日開始掛上去,到節日的第五天後再摘下來。從1966年8月開始,才改為一直掛在天安門上的,至今已有56年。
每年都按照365天計算的話,56年就是20440天。假如一幅畫像一直懸掛在城門上任憑雨打風吹,那麼兩萬多天早就壞掉了。所以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的製作工藝,一直都在改進。
大概在九十年代以前,以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採用的是鋁合金的拼接工藝,到了1994年以後,就換成了平面玻璃鋼材。
除此以外,每年的國慶節以後,毛主席的畫像都會更換一幅嶄新的。至今為止,以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前後使用過八個版本,更換了六十多幅。
另外,在1989年以前,每逢勞動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天安門不光會在城樓上懸掛毛主席畫像,同時還會掛上斯大林、列寧、馬克斯和恩格斯以及孫中山的畫像。
具體的規定大致是:在五一節的時候,天安門上掛毛主席畫像,天安門東側擺放馬克斯、恩格斯畫像,西側擺放列寧、斯大林畫像。
到了國慶節,還要在毛主席畫像的對面,人民英雄紀念碑北側的中線擺放孫中山畫像,與毛主席畫像遙遙相對。1949年7月7日,天安門上還同時懸掛過朱德畫像。
這樣的安排很有意思,勞動節的時候擺放外國思想家和外國領導人畫像,是因為我們中國的革命最早是從學習馬列主義、學習蘇聯開始的,他們是我們的「革命導師」。
國慶節再加上孫中山畫像,那是因為我們中國共產黨一直承認孫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對推動中國民主進程所做出的偉大貢獻。所以國慶節的時候,孫中山畫像一定要在。
二、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要掛到何時?
1980年,前文中提到的那個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訪華時,中央曾經做出過規定,要淡化對領袖人物的個人崇拜。
所以當年開始,五一和國慶節就取消了按慣例擺放馬克斯等四位革命「導師」的畫像了,具體什麼時候擺放,根據情況決定。
1989年以後,國家就正式規定,除了國慶節增設孫中山畫像以外,不再掛馬克思等革命「導師」們的畫像。不過,毛主席畫像始終高高地懸掛在天安門上。
所以這位意大利的女記者才會感到很好奇,問鄧小平為什麼不把毛主席的畫像摘下來,是否打算永久地保留下去。
結果鄧小平回答對方說:「要永遠保留下去!因為從我們中國人民的感情上來說,我們永遠把他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來紀念!」
吃水不忘挖井人,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門的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國成立了。正當破舊立新之時,國慶節依然要擺放孫中山的畫像。
毛主席是我們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是他的思想指引着我們推翻了黑暗的舊世界,讓人民翻身當了主人,帶來了如今的光明。
所以我們當然要永久地紀念毛主席,永遠把他的畫像高懸在天安門上,讓毛主席見證今日之中國重回世界的巔峰,藉以安慰其在天之靈。
結語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一些人感到好奇,為什麼天安門城樓上不直接掛毛主席的照片,卻要專門找人來為他畫像呢?
為此,我專門去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還真有人為了這個問題,跑去問過第八版毛主席畫像的作者葛小光。
結果葛小光的回答是:毛主席畫像參考的照片是新華社發表的一張毛主席正面像,但是當時的毛主席看着已經不像年輕時那麼意氣風發了。
另外,照相機鏡頭是球面的,很難還原真實的人臉,選擇人物畫像,其實還原度比相機更加精準可靠,所以也更能讓人民群眾感到滿意。
天安門上懸掛着的毛主席畫像,代表的也許並不只是那位讓我們無比敬愛的人民領袖,同時應該還有他本身留給這個世界的,永垂不朽的革命的思想與精神。
不管再過多少歲月、多少時間,中國人民也永遠都不會忘記「中國出了一個毛澤東」,是他帶領中國共產黨,推翻了黑暗的三座大山。
沒有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哪裡會有如今的中國?哪裡會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們為什麼不永遠地把毛主席畫像掛在天安門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