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大宋宮詞》才發現:導致潘玉姝二次滑胎的另有其人

皇上在御駕親征前,賞賜了潘玉姝封身葯,但潘玉姝偷偷將葯吐了出去,不多久潘玉姝就懷孕了。

潘玉姝喜滋滋以為自己終於抱得大胖小子,誰知躲過了封身葯卻躲不過安胎藥。

潘玉姝喝下皇后送來的安胎藥後便流產了,所以她認為皇后是導致自己滑胎的罪魁禍首。

然而,皇后還真不是,她只是為冀王一黨背了黑鍋而已。

皇后苦苦解釋:「眼下這樣的光景,我怎麼可能去謀害龍嗣呢?」

乍一看,好像是在狡辯,實際,皇后說得確實是實情。

第一,皇后要是真的想害潘玉姝胎兒,不會蠢到將害人的證據弄得那麼明顯,她會讓其他人送安胎藥,而不是自己大庭廣眾之下賞賜潘玉姝安胎藥,她當時之所以賞賜潘玉姝安胎藥,主要目的只是想試探潘玉姝的反應,看她是否會主動招供自己懷孕的事情。

​第二,如果皇后準備害潘玉姝胎兒,幹嘛還要以此為把柄脅迫潘玉姝給皇上寫信,讓皇上提前班師回京呢?胎兒要是流了,皇后還怎麼用私自懷孕的把柄,脅迫潘玉姝?

第三,皇后說眼下的光景,自己不可能還去謀害龍嗣,這還真不是狡辯,當時冀王在朝中蠢蠢欲動,屢屢為難皇后,而皇上又在外面處理戰事,皇后已經夠焦頭爛額的了,她哪有心思謀害龍嗣,再者說,危難當口,正是需要郭潘兩家齊心協力,一致對外,皇后要是因為這個得罪了潘家,豈不是自己引發內訌嗎?

但冀王一黨就不同了,謀害潘玉姝胎兒,對他們來說,利大於弊。

首先,謀害龍嗣的罪名嫁禍給皇后的話,就可以挑起郭潘兩家的矛盾,只要郭潘兩家鬧翻了,就更有利於冀王趁亂掌控大權。

趙光義當初之所以讓趙元侃娶郭清漪,就是因為郭清漪的爹是桃李滿天下的郭翰林,只要趙元侃娶了郭清漪,日後登基就有了士子們的支持,後來趙光義又把潘玉姝賞賜給了趙元侃,而潘玉姝背後代表的是武將勢力,有了文武雙向勢力,趙元侃登基會更容易一些。

而冀王一黨利用皇嗣,挑起郭潘兩家矛盾,等於是在瓦解趙元侃勢力,為謀反創造內部條件。

其次,冀王是要自己登基的,那當然是皇上這邊的子嗣越少越好,本來皇后這邊就有一個趙佑兒對付,如果潘玉姝再產下一個皇子,潘家必然會扶持潘玉姝的孩子,到時候兩股勢力襲來,冀王一黨豈不是更麻煩,只有將潘玉姝的孩子扼殺在萌芽狀態,才能永絕後患。

雖然,冀王一黨謀害了潘玉姝胎兒,劇中沒有明說,但仔細觀察的話,還是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

郭皇后是從婢女口中得知潘玉姝懷孕消息的,婢女又是從曹思齊那裡聽說的。

而曹思齊是曹太傅女兒,曹太傅一直攛掇冀王謀權篡位,難保不是曹太傅專門授意女兒將潘玉姝懷孕消息傳播出去的。

曹太傅算準了一旦消息傳到皇后耳中,以皇后的性子必然會對潘玉姝興師問罪,到時候便可以借皇后的手除掉潘玉姝胎兒。

這麼一來,既可以替冀王剪除潛在競爭對手,又可以挑起郭潘兩家矛盾,分裂趙元侃勢力,一箭雙鵰。

​潘玉姝拿剪刀刺傷皇后,按理來說,冀王作為臨時掌權者,應該秉公處理此事才對,但冀王本來就是幕後策劃之一,他才不願意這件事這麼容易就平息,只有火燒的越旺盛,才越有利於他實施謀反計劃。

所以,在郭翰林和潘伯正唇槍舌劍時,冀王在旁邊一直都是幸災樂禍的表情。

除了以上這兩個小細節,根據xx出事誰獲利最大的方法,也可以直接推斷出冀王是最大的受益者,最大的受益者自然就是最可疑的兇手咯。

可悲潘玉姝還一直以為是皇后害她滑胎的,只能說,潘玉姝的一輩子就像她這次滑胎一樣稀里糊塗。


往期文章

重溫《大宋宮詞》:為什麼只有奶娘能讓劉娥和李婉兒冰釋前嫌?

重溫《大宋宮詞》:郭皇后沒那麼壞,為何下場會比宜修還要慘?

大宋宮詞:為何趙光義那麼厭惡劉娥?屢屢反對趙元侃給劉娥名分?

★作者簡介:新晴,原創作者,品書評劇,在世情百態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轉發

收藏點贊

是我最大的動力♥

#大宋宮詞#

@新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