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學子們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自然更能深刻體會到什麼叫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以及「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古代也有很多寒門之子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朱元璋從小出生在貧苦的農家,小時候就上過一段時間的私塾,此後便愛上了讀書。他從軍後有了更多讀書的機會,更是從書中學習到了很多大道理,不至於成為胸無點墨的大老粗。
文人墨客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對對子,朱元璋也是一樣。他當了皇帝之後,時常與大臣們切磋對聯,一次他出了個上聯,一個大臣對出了絕世下聯,但是朱元璋卻把他給殺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朱元璋讀書
根據《明太祖實錄》中記載,朱元璋小時候聰明過人,只要學過的東西都能過目不忘。小時候家裡窮沒辦法一直供應他在私塾接受教育,所以很多時候他只能自學。
家鄉爆發瘟疫之後,朱元璋便到了寺廟裡當了和尚,但依舊沒有忘記讀書這件事。寺廟裡有藏書閣,那裡就是他平常的休閑之地,有時候一待就是一整天。
後來當地鬧饑荒,朱元璋不得以只能到外面去化緣來填飽肚子,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兩個多月,他重新回到寺廟,然後又一頭扎進了書堆里。
朱元璋讀書不僅僅是因為愛好,而是在外遊歷的這段日子逐漸讓他明白讀書是改變命運唯一的途徑。知識能讓他站上人生新的高度,所見所聞都會不一樣。
在寺廟裡的時候,朱元璋經常讀佛經,還不恥下問地去找老和尚講解。在閱讀佛經的過程中也讓他識得很多的字,這為他在參軍之後的仕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郭子興的隊伍當中,朱元璋因為肚子里有點墨水而得到提拔和重用。後來郭子興還將自己的養女馬秀英嫁給朱元璋,馬秀英也是個知書達理的人,她的學識比朱元璋要淵博得多。
婚後在妻子的督促下,朱元璋讀的書更多了。接受了教育之後,對他的性情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朱元璋的思想更為豁達,格局也打開了。
馬秀英愛讀史書,朱元璋潛移默化的也跟着讀起來,從歷史中他了解到了諸多典型案列,為他以後的治國政策提供了導向。當大明王朝逐漸穩固之後,朱元璋讀書的習慣也改不了了。
他也從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民脫變成為了文化人。所以日常生活中,他也喜歡跟一些文臣共同探討詩詞歌賦。
有時候興緻來了,還喜歡出個上聯來給大臣們對下聯。不過朱元璋出得上聯很多都是稀奇古怪的,有時候大臣絞盡腦汁都答不上來。
絕妙對聯
朱元璋很喜歡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對子去為難大臣,看着他們個個焦頭爛額的樣子就覺得很開心。一次在朝堂上他突發奇想出了一個上聯:老子天下第一。
這可難倒了大臣們,好的對聯是很有講究的,比如平仄和對仗工整,同時又有內涵。對聯也分很多種,如諧音聯、迴文聯、、數字聯、復字聯、疊字聯、嵌字聯、謎語聯等等。
朱元璋這個上聯既有數字也有諧音,這要對得好估計是大大的封賞,要是對得不好恐怕就要挨罰了。對對聯本身就是一種雅興之事,但是對朱元璋的對聯那就有巨大的壓迫感了。
畢竟朱元璋這人脾氣比較暴躁,說不定他一不高興就摘了大臣的烏紗帽,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道理。但是皇帝的上聯已出,大臣們又不好推脫說對不上。
畢竟能站在朝堂上的可都是文化人,如果這麼簡單的對聯都對不上,那豈不是打朱元璋的臉,說他招了一群酒囊飯袋?所以大臣們為了對好這個下聯真是絞盡腦汁,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
朱元璋高坐在龍椅上俯視着底下這群人,心中優越感油然而生。他心想看似這麼簡單的上聯,居然底下沒人可以對得出,想必這些人的才學也不怎麼樣。
就在大家都不想當這個出頭鳥的時候,一個大臣站了出來說自己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下聯。朱元璋一聽就來了興趣,急忙讓他把下聯說出來。
只見那個大臣慢條斯理地大聲說道:「孫子蓋世無雙」,朱元璋一聽這個下聯,臉都綠了,朝堂的其他人也大氣都不敢出。這個下聯是在罵朱元璋是「孫子」?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
只見朱元璋臉色陰晴不變,此後一下子勃然大怒,大聲呵斥道:「拖出去斬了」。那個大臣還不知道怎麼回事,明明對仗很工整,為何要被斬呢?
看來這個大臣還真是職場小白,這下聯出得誰聽了心裏都不舒服。老子對孫子,天下第一對蓋世無雙,看起來確實非常工整,但是這意思卻像是在罵人,也難怪朱元璋會生氣。
看來對對聯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平仄和工整,還得考慮句子的韻味和寓意才行,不然像這種絕句一出,多少命都不夠送。
對聯換官職
這位大臣因為對聯而丟了官職和性命,卻有人也因為對聯而獲得了仕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個故事同樣是發生在朱元璋身上。
一次朱元璋回到家鄉鳳陽去微服私訪,他來到一處酒家用餐,剛好看到隔壁桌有個年輕人正在借酒澆愁。朱元璋心想此人一定是遇到什麼麻煩事了,作為一國之君能幫就幫吧。
他便過去跟秀才搭話,才得知這個小夥子是寒門出身,寒窗苦讀了數十載,沒想到考取功名卻接連落榜,懷才不遇的他只能在這裡「今朝有酒今朝醉」。
朱元璋見他一門心思地想要考取功名,便想給他一條捷徑,就想用對聯來考考他的才學。然後朱元璋便跟他聊起了對聯,沒想到他也很喜歡這些附庸風雅之事。
因為年輕人來自重慶,所以朱元璋給他出了個應景的上聯:千里為重,重山重水重慶府。此句對於經常對聯的人來說並不難,不一會年輕人就對出了下聯:一人成大,大邦大國大明君。
這格局真是霸氣,正中了朱元璋的下懷,對年輕人是連連稱讚。這個下聯即對仗工整,又奉承了朱元璋,堪稱一石二鳥。
隨後朱元璋亮明了身份,並許諾賜予他一個官職。就這樣這個年輕人因為一個對聯而有了仕途,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這兩件事情放在一起對比,就能看出誰才是真的有才學,枉費了那個大臣白讀了那麼多年的書,也是死有餘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