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點一下右上角「關注」,持續為您奉上誠意好文。謝謝您的支持!
1949年10下旬的一天,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餘音在耳,黃克誠滿懷着勝利的喜悅,踏上了南下的列車,他要去湖南省上任,擔任軍政一把手了。
黃克誠正在候車室等待,突然幾個人急匆匆地趕進來,為頭一人大聲道:「黃主任等一等。」所謂主任,指的是黃克誠的新職務: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任。正牌主任是程潛將軍,但當時中央已決定不久即調程潛入京履新,湖南一省的重擔要讓黃克誠來挑。
黃克誠認識,來的人是程潛將軍的手下,那人急忙遞給他一封信,黃克誠一看信皮:書致瞿波平吾弟。
來人說:「頌公有事沒趕上來送您十分遺憾,他交待這封信務必送給您,您到湖南一定有用。」
黃克誠連忙致謝,火車馬上就開,他也來不及細問這瞿波平是何方神聖,就匆忙上車了。
一、湘西匪患
一到湖南,黃克誠就被迎面而來的繁瑣事務纏得無法分神,更來不及問程潛這個瞿波平的事。
湖南省不同於北方的省份,像東三省、河北、山西、山東這些地方,全都是經過解放戰爭一刀一槍、一城一池地拼下來的,國民黨反動派的殘留勢力全部肅清,政權十分鞏固。
湖南省大部分是和平接收的,程潛、陳明仁二位將軍棄暗投明,和平起義,使湖南人民免受兵火之災,為合省人民幸福做出巨大貢獻。
世上之事都是一分為二的,湖南未經大戰,國民黨殘留勢力還有很多,他們與湖南舊有土匪相勾連,隱藏於犄角旮旯的山中,與新生的人民政權為敵,令人很是頭疼。
就在新中國成立的幾個月前,蔣介石就提前布局,讓華中軍政長官署副司令兼十四兵團中將司令官宋希濂,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之處,給當地土匪武裝授予官銜,將土匪統統收編成所謂的「正規軍」,成立了3個暫編軍、12個暫編師,眾多土匪頭目紛紛當上了軍長、師長。
湖南的土匪本來就多,尤其是湘西,早在清朝末年就出現許多巨寇悍匪,他們佔據武陵山區的深山險溝,官軍無法進剿,經歷清末、民初和國民政府幾個時期,無論是清政府還是袁世凱,又或是蔣介石,都無法真正剿滅湘西土匪。至新中國成立,湘西匪禍已有百年之久。
經過宋希濂這一番收編,湖南土匪勢力更加猖獗,全省土匪有20萬之多,百人以上的成股土匪有170多股,其中湘西是重災區,大小土匪及其裹挾的人員近10萬人。他們號稱要組成「千里人防長城」,阻止共產黨掌管湖南。
黃克誠頭一個重擔,就是剿滅這些土匪。
黃克誠了解到,當四野大軍南下之際,已經對湖南土匪進行過一次雷霆萬鈞的掃蕩,只是當時四野主要任務是追擊白崇禧等國民黨殘軍,並未在湖南多作停留,只在湘、桂交界處打過幾個大仗。
表面上看湖南土匪遠避解放軍之威四散而逃,其實他們的實力根本沒有受損。
毛主席電詢黃克誠需要抽多少主力剿匪,黃克誠有心多留一些,但考慮到二野、四野大軍正在向華南進兵,於是只請求四野留下一個軍的主力足矣。毛主席遂令四野留下四十七軍剿匪。
黃克誠是湖南永興人,對湖南地理形勢熟悉得很,多留兵無益,展不開,反倒不如留下少量精兵好施展。
二、雷霆進剿
宋希濂聽說過黃克誠,知道他有一定水平。不過宋希濂自詡黃埔一期高材生,對共軍將領看得上眼的不多,也就林劉粟徐彭幾位能入他的眼。即使此時已經落魄將敗,仍然眼高於頂,不把黃克誠放在眼裡,認為他不以軍事指揮見長,不足為患。宋希濂四處給土匪頭子們打氣,說這個黃克誠「不能打」,毛澤東派他來純粹是自取喪敗,土匪們一傳十十傳百,個個冷笑不已,有心要給黃克誠一個下馬威。
黃克誠雖不長於軍事指揮,但眼光十分敏銳,思路也十分清晰。
湖南土匪以湘西為主,湘西土匪又分為國民黨軍、民國軍閥殘兵、本地老土匪、零星散匪、國民黨特務小分隊等種類,各種土匪交織在一起,為害最大的是國民黨殘餘部隊,也就是宋希濂搞的十二個暫編師。
黃克誠把不同土匪分出輕重緩急,先集中兵力打這十二個暫編師,再打其餘。
四十七軍遂集中主力進行重拳出擊。別看湘西土匪號稱十萬,其實散布在各處山中,真正形成一萬人以上的大股並不多,雖然打着暫編師的旗號,也有一部分國民黨殘兵在其中充當主力,戰鬥力屬實一般。
四十七軍一頓猛打,接連幹掉敵兩個暫編軍,第三個暫編軍也被打散,基本喪失了戰鬥力。三個月一來,殲滅國民黨殘軍為主的土匪共2.3萬人,戰果十分輝煌。
白崇禧、宋希濂鼓吹的千里人防長城,還沒怎麼招架就灰飛煙滅了。
都以為土匪會就此星落雲散,再不成氣候,誰知接下來對其他幾類土匪進剿時,遇到想像不到的困難。
四十七軍主力在湘西大山中穿來穿去,四五萬大軍楞是沒有多少斬獲,打了三個月,湘西的多年老土匪幾乎沒抓到,所有斬獲只有幾百人。
黃克誠着急了,跑到四十七軍軍部和軍首長們研究情況,大家普遍感到有勁沒處使,找不到土匪的主力。有時找到了,又因事先準備不充分,偵察不好地形,打不進去。
1949年11月,我47軍140師派出的一支分隊幾百人進山剿匪。經過一晝夜的行軍,部隊進到一個「壕形地」——兩面是懸崖峭壁,中間是一條湍急的溪流。部隊正想就地休息、做飯,突然從山兩面衝出上千名土匪,對我發起猛烈襲擊。由於土匪居高臨下,且敵眾我寡,部隊不得不撤出「壕形地」,30多名年輕的戰士犧牲了。
更多的情形是,我軍剛探知土匪活動的消息,部隊殺將過去,土匪卻先跑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湘西的土匪有個特點,兔子不吃窩邊草。他們和官軍對抗近百年,摸索出來一套生存法則,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不能和山寨周邊的老百姓搞僵,對待手下也不能過於殘暴。
湘西著名的大匪首瞿伯階,活動在龍山一帶,他部下土匪最多時達到一萬多人,瞿伯階給手下人約法三章:
一不準得罪無錢的人。
二不能侮辱婦女。
三不要牽別人的耕牛。
他給土匪們講道理說,沒錢的人殺了也沒用,這種人最講義氣,你對他好,他便對你好,能給你通風報信。侮辱一個女子,他全家都與你為仇,可以多娶妻妾,千萬不要侮辱人家妻女。耕牛是老百家種田必備之物,沒了耕牛等於要人命。
土匪們在他約束之下,基本上不在龍山周邊做壞事,就算做,也是到遠處。所以當地一些老百姓很樂於給他通風報信,換取土匪的所謂「仁慈」與保護。
瞿伯階為匪多年,頗有一條應付內外的權術。比如他處事大度,不拘小節,手下犯了錯一般不怎麼管。又比如他能狠得下心,在利益面前親爹都不要。1945年國民黨八十六軍進剿瞿伯階時,瞿將其父藏在四川酉陽老寨的一家姓王的家裡。這家姓王的害怕剿匪部隊給他安上窩匪的罪名,於就把瞿父勒死後,丟到山裡的窖井中。後八十六軍撤走,姓王的主動到瞿伯階面前自首,瞿伯階卻饒了姓王的。旁人倒替瞿伯階不平,瞿伯階卻說:「自己的父親反正死了,殺了仇人也不能使父親復生」最後他還是沒有殺姓王的。這事一傳開,瞿伯階在龍山老百姓眼裡簡直成了關聖人一樣的大人物。
國民黨軍曾在抗戰期間三次圍剿瞿伯階,都無法徹底清剿,往往國軍一走,瞿伯階就能在當地死灰復燃。1947年程潛主政湖南,在百般會剿無果的情況下招撫瞿伯階,任命他他為新編第十師師長,瞿氏表面上接受招撫,實際卻仍將其部眾藏在山中一部分,程潛對他無可奈何。
1949年4月解放軍渡江南下,瞿伯階正處於重病之中,卻仍囂張放話出來,共軍來了也奈何不了他。不久瞿伯階病死,其匪眾由族弟兼頭號心腹瞿波平接掌。
黃克誠指揮四十七軍連連進攻,打死、殲滅數路匪軍,卻一直奈何不了瞿波平。
三、水磨功夫
軍事進攻不得要領,湖南軍政方面的領導們很多都急了,紛紛找黃克誠,說留在湖南特別是湘西的部隊太少了,不如向中央請示,再派一些野戰部隊過來。
黃克誠扔出一本賬,有的部隊一個多月只抓到2名土匪,有一個團一個月殲匪8名,有一個師一個月只剿匪117名……
大家面面相覷。黃克誠發飆了:「這不是兵不多,而是我們的辦法不對路,我給中央請示留一個軍,不是胡吹大氣。四十七軍足夠了,何況四十六軍還在湘南駐紮,可以協助我們威懾湘中土匪,不能再向中央伸手要兵!」
大家都知道黃克誠一旦真被惹怒了,連老天爺都敢罵,誰也不敢說了。
黃克誠越說越氣,批評四十七軍戰術笨拙,只想打正規戰、運動戰,習慣於大炮轟、大部隊沖,而不研究山區剿匪的特點。
四十七軍是當年東野老十縱,梁興初帶過的部隊,黑山阻擊戰打得氣吞山河,那也是一等一的主力。黃克誠罵起來一點臉都不給,不光因為他當年是東野副司令(東北民主聯軍時期),而因為四十七軍打得確實不好。四十七軍軍長曹里懷尷尬得坐不住。
黃克誠批完部隊,也批評自己:沒經驗,把剿匪當成純軍事工作了,目前看來剿匪關鍵在於拔除土匪的根須,他們數十年紮下的根子,這是他們生存下來的原因所在,必須使出水磨工夫,一點點把他們的根拔出來,與此同時進行軍事打擊,才能真正剿滅乾淨,還人民群眾一個天下太平。
總其大略,黃克誠做了三個方面的「慢活」。
第一,進行土改,徹底摧毀控制鄉村的封建土豪。土改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說了。所謂封建土豪,就是地主、國民黨在鄉舊官僚、大商人等地頭蛇,他們是土匪的錢袋子,也是給土匪通風報信的主力。說到這個,不免有人問,士紳有錢有勢,可以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為何要和土匪勾結?
這個有深刻的歷史原因。清末以來,湘西始終沒有納入官府的有力控制之下,縣以下無人管理,無兵保護,土匪盤踞在湘西山區,隨意出入鄉村,向地連阡陌、家財萬貫的鄉紳們索要財物,不給就綁票、殺人、洗劫,鄉紳們有心組建保安團,卻架不住土匪反覆攻打,最後兩方達成妥協,鄉紳提供一些「保護費」,土匪不來攻打,還能為鄉紳擴張勢力提供黑武力支持,近百年來鄉紳和土匪互相勾結,共同成為為害鄉里的惡勢力。1947年湘西古丈縣選舉國大代表,鄉紳們居然公推大土匪頭子張平為縣國大代表,真乃咄咄怪事。
第二,禁毒。湘西一直有「三多」的廉潔:即槍多、匪多、煙多。當時湘西土匪強迫老百姓種植鴉片煙,不種就來殺,嚇得老百姓們敢怒不敢言。種植后土匪低價來收,再高價轉賣出去,牟取暴利,充作土匪的匪資,可以說,這是土匪生存的一大支柱,比從鄉紳口袋裡摳錢容易多了。由於本地官紳也能從中得利,國民黨時代一直沒有真禁,做做樣子而已。
黃克誠針對這一問題,採取了「拉腰一棍」政策。即:把中間製造販運活動卡死,種得賣不出,販運者不能出境,吸食者買不到,逐步解決種、吸問題;規定對種植、吸食鴉片從寬,製造、販運毒品從嚴,過去從寬、今後從嚴的政策。
黃克誠在禁毒方面也走人民路線,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檢舉揭發,大面積封地下禁煙館,查處吸制工具。湘西禁毒直到1957年才真正完成,但至少這麼大面積一禁,土匪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動搖了,他們不得不從深山中跑出來,沒錢花了。
一出來,那就好辦了。四十七軍根據黃克誠的指示,改變以往大水漫灌的打法,採取一個縣一個縣地過,一個山一個山地打,一塊一塊地吃,逐步把各路土匪都逼出深山,逼上絕路。
黃克誠還公布了處置辦法:匪首捉住後,只懲首惡,脅從不同。又令大部隊化整為零,成立工作隊,深入山間鄉村,告訴那些與土匪有勾連來往的群眾,讓他們父勸子、妻勸夫,就算有過從匪經歷,只要肯投降,人民政府和解放軍一概不殺。
這一招非常管用,很多土匪走投無路,不得不向人民軍隊投降,有的直接扔掉武器,偷偷跑回家不幹了。解放軍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他們回歸正常。
第三,招降。
這就得說黃克誠離京前的那封信。黃克誠拆開後,發現原來是程潛將軍寫給匪首瞿波平的勸降信,要他立即放下武器,放棄與人民軍隊對抗。程潛與瞿伯階、瞿波平兩人都有交情,他早已預料到瞿氏肯定會對抗人民軍隊,所以提早給黃克誠備下一條好計。黃克誠領會到程潛的好意,於是立即照信行之,派人找湘西幾大匪首進行勸降。
瞿波平是龍山第一大匪首,此時在解放軍水磨功夫之下,已經被逼得走投無路了,以往行之有效的辦法,全都失靈了。地主老財也沒錢了,也沒人敢來通風報信了,手下人都快跑完了。與解放軍對壘,又打不過。
湘西的土匪頭子張平、龍雲飛等相繼被擊敗、打死,湘西大股匪眾就剩他一個,走投無路之下,瞿波平只好向解放軍投誠了。
另外一個傳奇大匪首陳渠珍,此人是湘西資格最老、橫跨北洋時代與國民政府時代的老牌土匪,一直在官匪之間徘徊,一度成為湘西的土皇帝。蔣介石當年想徹底制服他,讓他交出湘西土匪,陳不聽,結果被關押起來。抗戰勝利後獲釋,他偷偷逃回湘西,再度恢復了勢力。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陳渠珍就已經接受勸降,加入湖南軍政委員會。此時也出來向大小匪首們勸說,一定要歸順,有好日子過。
黃克誠的水磨工夫件件似乎都不是直接剿匪行動,卻件件打到土匪的痛處,湘西土匪們無錢、無人,雖有深山庇護,卻再也無法生存下去。
至1951年6月,黃克誠率領湖南軍民勝利完成了剿匪任務,殲滅國民黨殘軍、土匪、特務共25.79萬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土匪此後再未死灰復燃。
永絕湘省匪患,造福桑梓,黃克誠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