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為大明慷慨赴死,崇禎卻斥其畏敵不前,誆負聖恩

最近正在看姚雪垠老先生的《李自成》,剛看到盧象升之死,對於這樣一個幹將,卻因為兵力不足,被數倍於的清兵圍困,最後飲恨戰死沙場,不能不讓人痛心啊!

盧象升本來也是很有抱負的一員戰將,官至總督,本想着清兵入侵,可以率軍抵抗,建功立業,名垂青史,可不曾想處處受到楊嗣昌和太監高起潛的掣肘,這兩個人常在崇禎左右,即使盧象升擊潰清兵,打了勝仗,傳到崇禎耳朵里的卻是另一番景象,畏敵不前,誆負聖恩。另一個方面,崇禎當時為剿滅李自成,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本就對清兵是和是戰搖擺不定,盧象升本來有包括關東鐵騎在內的好幾萬兵馬,為了控制盧象升貿然對清作戰,竟然把兵分給了毫無作戰經驗的楊嗣昌和太監高起潛,最後留給盧象升的就一萬左右。盧象升鬱郁不得志,唯有以死報國,彰顯其志,悲胡!

一個大明王朝,皇帝與臣工不一心,戰和搖擺不定,相互掣肘,戰事一旦到來,如何能做到快速反應,鬥志昂揚,拚死搏鬥,以必死之心抵禦外倭?可見,明亡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