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盛世後,如果沒有洋人侵華,大清距離滅亡還能堅持幾年?

清朝從公元1644-1911年,幾位皇帝分別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我們都知道,清代有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那個時候的大清盛世,其中經歷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皇帝,他們加起來在位時間長達了一百三十四年,也是清朝統治時期,達到了封建時代的一個頂峰。

因為當時的清朝,中國人口迅速增長,國域遼闊,幾乎走到了農業時代的頂峰,國力最強,經濟發展迅速。


但是在乾隆皇帝的末期,實際上開始出現了衰世的影子。朝代的更迭,以及清朝的末世,開始顯現出來,當時出現了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珅,貪污了近8億兩白銀,社會層面的種種起義,人民群眾開始不滿朝廷的腐朽,最後慈禧太后的執政更是腐蝕着朝廷的最後生命線,所以最終洋人的侵略只是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那麼舉例來說,如果當時沒有洋人的侵略,那麼我們可以想想,清朝最終可以經歷多少年呢?


我們都知道,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華大地泱泱五千載,經歷多多少的朝代更迭,一個朝代到了巔峰時刻就一定會走向衰敗,這是自然的規律,沒有誰能夠改變。


其一、大清朝在乾隆皇帝的手中走上了巔峰時期,但是當時的大貪官和珅就在乾隆皇帝在位時,剋扣官銀,全部進入自己的私囊,時刻在腐朽着大清朝,自然而然衰敗也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當乾隆皇帝死後,嘉慶皇帝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和珅,列出大罪二十條,賜死了和珅。


雖然當時處理了貪官,但是這僅僅不夠,因為嘉慶沒有他老子的能力,他們都是靠着吳三桂引入了關,說白了他們不信漢人,在朝廷中處處擠兌漢人,而且自覺的他們的都是高人一等,在處理朝廷問題,宗族問題上處處不足。

其二、在嘉慶元年(1796年)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到嘉慶九年(1804年),歷時九載,最開始起義的都是白蓮教教徒,後來他們遊說當時川、楚、河南、安徽、江西等省的流民,使得這些民眾加入了白蓮教,致使白蓮教人數眾多,殲滅了大量清軍,清政府耗費軍費二億兩,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這次起義使清王朝元氣大傷,此後清王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其三,因為朝廷養了太多的昏臣,他們只知道欺壓百姓,不想着發展經濟,雖然清朝時地大物博,人口達到封建社會的頂峰時期,但是架不住社會的停滯不前,工業、農業的相繼落後,致使清朝滅亡的根源。

其四、當時清軍入關時,明朝殘餘勢力被清朝打敗,清朝直逼明皇宮,這導致滿清統治者認為他們的騎兵戰無不勝,當時的火器已經開始流入了清朝,但是滿清統治者認為火槍什麼的都不是滿清騎兵的對手,這致使清朝的經濟落後百年之久


種種原因體現了滿清後期的衰敗,如果洋人沒有侵華,那麼他們能夠存在多長時間呢?這還沒有說到慈禧的腐敗程度,會更令人心寒。


每日講歷史過往,喜歡請「關注、點贊、收藏、評論」,我們互相學習,感謝大家。